《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30节

作者: 史海求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2-23 12:17:09
  事件:黄巾之乱(黄巾起义)
  时间: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至十一月,历时约10个月
  范围:七州二十八郡(冀、幽、豫、兖、徐、青、荆)

  参战双方:东汉政府军、地主武装VS黄巾军
  战争结果:黄巾军主力败亡
  东汉方主要将领:何进、皇甫嵩、朱儁、卢植、董卓
  黄巾方主要将领:张角、张宝、张梁、张曼成、波才
  日期:2016-02-23 12:18:45
  背景介绍:
  翻开东汉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东汉王朝是在大地主、大官僚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东汉一朝,地主阶级的地位之高,财势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地主们的庄园大的跨州连郡,小的也纳一乡数村,在这些庄园里,他们建坞堡,设家兵,对内压榨农民,对外则如同一个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王国,埋下了割据分裂的隐患。
  与此同时,自东汉明帝以后,皇帝们即位时都比较年轻,而在位的时间又都不长。这就如同恶性循环,使得皇帝们都是少年、甚至是幼年即位,从而给宦官、外戚专权、专政以可乘之机,使得明帝后,东汉政局屡屡发生震荡,宦官、外戚反复倾轧。
  到了东汉末年,内有“党锢之祸”,政局动荡,人心不安,且贪腐盛行,买官卖官问题严重;外有西羌的反复叛乱,自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以来,羌人爆发了三次起义,持续近六十年,还有其他零零星星的地方叛乱。内外原因,使得东汉末年财政紧张、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加剧、贪官污吏盛行等,加上其他无法预计的天灾人祸频繁发生,使得大批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张角本来只是一个读书人,只想安安分分读读圣贤书,谋取一官半职。无奈当时吏治腐败,朝廷公然买官卖官,让张角这一穷书生望而却步。心灰意冷的他感到前途渺茫,同时又目睹当局的腐败无能,百姓的怨声载道,于是怀揣着对当局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更多的则是出于自己那逐渐萌发的野心,张角和其弟张宝、张梁逐渐萌生了创立一个新的宗教,招揽信众,聚众起义,推翻东汉政权的危险想法。

  要怎样才能创立新宗教,并且让百姓信奉、忠于这个新宗教呢?张角三兄弟思考良多,最终从黄老之学中找到了答案。他们借黄老之学及奇书《太平要术》上的经典,来阐释他们新宗教的理念,创立了“太平道”,并借以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通过行医、布施、教导等方式,在老百姓中进行传教,信教者越来越多。张角三兄弟的传教是比较顺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且有较强的说服力;一方面他们医术的确不错,而且广施恩德,使得许多老百姓信任并且感激他们;而且,他们的传教方式比较隐秘,表面上更加和谐,因此降低了东汉政府的警惕性;另外在封建迷信时代,大家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少得可怜,通常比较迷信;最后是当时社会矛盾重重,老百姓日子普遍不好过,人们往往更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更容易接受宗教的思想。

  张角三兄弟通过宗教来笼络人心,并且在广大信徒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他们把青、徐、豫、兖、冀、幽、荆、扬八州的信徒分成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张角本人统一指挥,为大规模起义做军事动员和人事安排上的准备。张角此举的目的非常明确:推翻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以张角为帝的、推崇太平道的新的王朝。
  他们原本定于甲子年(184年)3月5日(甲子日)发动起义,杀东汉政府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张角还派马元义入京联络封胥、徐奉等宦官、大臣,企图里应外合,一举端掉东汉政权。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此时,太平道内部出了一个叫唐周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导致太平道的计划被获悉,潜伏在京城的马元义被捕,旋即被车裂,同时,东汉政府还下令冀州官吏捉拿张角一干人等,旬日之内,冀州太平道人被抓、被杀达千余人,形势对尚未揭竿的太平道来说十分危急。

  在这种情况下,张角等人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起义。起义首先在冀州爆发,他们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各州郡的太平道徒争相呼应,因为他们头戴黄巾,象征与东汉政权势不两立,因此又称“黄巾军”。至此,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第一次以宗教为号召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史称“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时为甲子年,公元184年2月。

  日期:2016-02-23 13:52:43
  汉室应对:
  虽然原定计划被打乱,起义仓促,但是太平道徒——正确地讲应该是“黄巾军”的声势可一点都不小。东汉朝廷对太平道的传教早有耳闻,但是绝对想不到太平道会在十几年间发展成为滔天巨浪。
  由于事前经过十几年的传教,发展了大批信徒,加上也已经初步进行了人事安排,所以起义一爆发,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之众。举事后,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封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从名字上就壮了起义军的声势,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

  黄巾军如下山猛虎,官军由于准备不足,被打得是措手不及。短短一个月,全国十二州(当时雍州尚未从凉州那里分出来,加上司隶共十三州)中有七州二十八郡爆发了战事,各地汉军一触即溃,黄巾军势如破竹。黄巾军攻陷州、郡、县城后,往往烧毁官府衙门、杀害当地士人和官吏,而且还四处劫掠,屠杀百姓,搞得人心惶惶,生灵涂炭,京师震动。
  面对来势汹汹、有燎原之势的黄巾起义,汉朝廷赶忙组织军事力量,对黄巾军进行疯狂镇压。闰3月20日,汉灵帝以外戚何进为大将军(战时设立的非常军职),整点军士、武器,率领京师左右羽林五营士等京畿武装,屯兵京师周围,以保卫洛阳,又在司隶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设防,目的很明显:打造固若金汤的京都守备,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汉灵帝还令北部中郎将卢植领兵,主持北方战线的战事,与张角周旋,务必阻其南下与南部兖、豫、徐等地区的起义军会师;令皇甫嵩和朱儁为左、右中郎将,各领兵马,共有正规军四万多人,其中包括正规军中的皇牌“三河骑士”,另加各地勤王义军若干,进剿豫州颍川附近的黄巾军。除了京师军队的调动,灵帝还下诏各地,要求各地长官严防黄巾军渗透,并且严格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准备与当地或附近黄巾军作战。至此,东汉政府正式开始了对黄巾军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抵御、遏制和进攻。

  在汉灵帝下诏进行军事部署和军事动员的同时,皇甫嵩等大臣提议解除“党禁”,但是吕强等人认为党锢之祸由来已久,怕他们怀恨在心,与黄巾军联合,危害更大,所以反对皇甫嵩的提议。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汉灵帝最终还是同意了皇甫嵩等人的提议,并且还赏赐军士,这样一来,就起到了鼓舞士气,安定人心,团结统治阶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场镇压黄巾军的战争中,后来叱咤风云的曹操、孙坚、袁绍、刘关张、公孙瓒等人都以官军或义军的身份参加其中,并且战功颇为显著,不知是黄巾之乱锻炼了这批年轻人,还是他们本来就是人才,黄巾之乱只是他们驰骋前的热身呢?
  日期:2016-02-23 18:26:42
  长社之战:
  虽然汉朝廷在镇压黄巾军方面很有魄力,一批批东汉中央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前线,地方的豪强地主也纷纷组织乡勇、家兵抵抗、骚扰黄巾军,但是战场局势一时间并未明显有利于政府军、地主军。
  4月,朱儁率汉军与波才率领的黄巾军在颍川一带激战,号称尽是“精兵勇士”的汉军竟然不敌,被黄巾军所败。首战失利,无奈之下,朱儁只好率残军与前来支援的皇甫嵩部会合,退至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一带进行防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