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06 10:47:00
第二十三章:泰兴路的老房子
三条管网的奇特布局吸引了程浩的注意。
他看到,主输电的管道呈东西走向,与二号线走向的设置完全相同;供水管道与十三号线走向相同,为“东北——西南”布局,并与输电管道呈六十度的夹角;而燃气管道居然与输电管道也呈六十度夹角,只不过它是“西北——东南”的格局。
“类似‘米’字型的结构。”蔡教授看着这张简易图纸说道,“只是少了南北的那一竖。”
程浩在这张整合了三条管网的图纸上标记出二号线和十三号线的走向,并且用红笔在前两次案发的地点打上了一个红点。看上去,这两处案发地点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就近选择了作案区域的样子。
“之前两处作案地点距离管线很近,阿华即将实施的第三桩命案恐怕也是这样的。”阿华说道,“刘信义死于二号线中,附近埋设有高压电线;他的妻子死于十三号线里,旁边就是主供水的管道;而第三桩命案,如果实施的话,一定在燃气管道附近。”
“是的,只是这条燃气管线非常长,如果不能知道在哪个点位实施犯罪的话,抓人还是很难的。而且程浩你不要忘了一点,之前两桩案子可都是有地铁隧道这个场所的,如果说燃气管线附近发生命案的话,那什么地方会是合适的呢?”
是啊,燃气管线附近的地下,也许都是坚实的土地,也就不可能像是前两次那样有现成的场所。而地上几乎所有位置,都完全在警方的防控范围内,甚至连树上恐怕都已经列入了监控的区域。阿华到底会在哪里作案?
蔡教授的问话难住了程浩,他痴痴地看着这张草图,久久没有说话。
“我们去附近走走看看吧。”小年这时说道,“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程浩这才注意到,小年自打今天来了这里,还一句话都没说过。
“好。”程浩说道。然后他们三个人拿着这张线路图走出了地铁站。
按照“西北——东南”的走向,他们在奉贤路和泰兴路一带走着。
这几条小路的下方,埋设着主要的供气管道。
而这几条街属于寺江未开发的老城区,与满是高楼大厦、商场酒店的马场西路不同,各种上个世纪初兴建的房子在这些旧寺江风情的小路上鳞次栉比地排开。常会有外地的游客,甚至外国的观光客走在这里,体会老寺江的韵味。
因为生活气息浓厚,所以这几条街道的私家餐馆很多,往日这里都是程浩常来吃午饭的地方。可是今天,这几条并不长的街道,却被民警和刚刚调遣的特警们密密麻麻地管控了起来,丝毫看不出曾经的市井之气,临街的店铺也全部都关张大吉了。
在路过奉贤路上一家很小的生煎店的时候,程浩朝那扇玻璃门里看了好久。
他想起了刚跟女朋友王思雨认识的时候,常常带她来这里吃生煎。这家店面特别的小,店里只有四张方桌,老板只能在店外搭个台子包生煎包。顾客想要进屋的话,有时都要侧着身子,与其他顾客拼桌更是常有的事。
那时程浩赚得不多,只能带她来这种地方吃东西,但女朋友从不计较这些。
在程浩的眼里,他的女朋友并没有当下女孩子那样娇滴滴的性格、甚至是对过度物质化的追求,她是简单的女孩子,从认识她的那天就是这样。程浩自那时起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娶她为妻,爱她一生一世。
程浩悄悄打开钱包,照片上的王思雨微微笑着,和程浩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一模一样。这几天由于案子的原因,程浩只和女友打了一次电话,不过王思雨并不在意,她体谅程浩的辛苦,不愿干扰程浩的工作。想到这里,程浩的心感到十分甜蜜。
他们又朝前走了一段,一家照相馆勾起了程浩的另一段回忆。
那是他来派出所报到的第一天,所长让他上交八张一寸的证件照。程浩当时并没有准备照片,他在派出所附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家照相馆。
对了,那天是程浩的父母和他一起来报到的。
一家三口人在烈日下跑了好几条街巷,才找到这家只有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从照相馆出来后,程浩的父母拿着儿子的证件照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是全家人的希望,这是全天下父母同样的感触,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切。
程浩回味着那天的点点滴滴,想到父母苍老的脸,他鼻子开始泛酸。
再往前走,程浩他们来到了一家殡葬服务的小店外。
程浩在这里站了很久,直到蔡教授走到了十米之外的路口,才发现程浩并未跟上。蔡教授喊着程浩的名字,他这才回过神来。只是这家店,在他的脑海中似乎有着一段模糊的印记,他始终记不起这里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可却异常地熟悉。
“程浩,你没事吧?”蔡教授关切地问道。
“没事……只是突然……”程浩转过头,看着那家殡葬服务的小店,“没事了……我们继续走吧。”他前后看了看,身着特制防护服装并带枪巡逻的丨警丨察出现在几乎每隔十米左右的地方,气氛肃杀至极。
说起这片区域,其实并不算大,不到半个钟头,周边的几条街巷全部被走了个遍。
“道路”是走过来了,可“思路”还是没有。
眼看着距离阿华有可能作案的时间越来越近,留给他们的时间真是不多了。程浩抬起头,强烈的阳光照着自己身上的每一寸皮肤,有种被挂在烤箱里炙烤的感觉。
天气的变化就是这么快,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的事。
他们此时正在路口站着,不知所措地看着街上、商场里巡逻的特警。而正在蔡教授和程浩不知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时候,小年突然说起了一件事。
小年说道:“阿华好像跟我来过这里。”
他站在路口,向四周的高楼望去,好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程浩问道:“他什么时候跟你来过?”
小年依旧左顾右看,可能是太阳的光照太足了,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小年。”程浩轻轻地叫着他的名字,“你没事吧?”
“我……没事。”小年的额头突然之间冒出了很多汗,程浩立刻把他扶到树荫下。
小年用力睁开眼睛,说道:“我记得阿华跟我来过一次,好像是在一条小巷,一间不起眼的老房子,他让我在门口等他。”小年费力地吞了口唾沫,他的双唇干得发白,“他进那间屋子里,很快就出来了,从里面带了些包裹。我问他那是什么东西,他不仅不告诉我,还把包裹捂得更严实了,很神秘的样子。”
蔡教授这时从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小年,“来,你先喝点水再说。”
小年并没立即打开瓶盖,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了几粒药片,用水顺了下去。然后他又咕咚咕咚地喝了很多,这时感觉好多了。
“当时他的样子很奇怪吗?”程浩问道。
“是的,平时阿华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会那样警惕,都是很放松、很开朗的样子。但是那天,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并且戒备心很强,我感到很害怕。所以至今我都记得那天,还有他那张生硬的面孔。”
“什么地方,你还记得吗?”程浩说道,“可能他去的那个地方有问题。”
“不记得了,我只是觉得那栋房子的朝向好像怪怪的,与周边房屋的朝向完全相反。”小年说道,“那间房子的背面正对着街道,是临街的一面,而房子的正门却在后巷的位置,需要绕过去才能进入。附近的房子都是正门临街,背面靠着后巷。感觉就像是上体育课学生们一字排开站队的时候,有一个人和其他人的方向相反,看上去奇怪得很,十分不协调。”
蔡教授来到路口,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量了一会儿,他立即返回程浩的身边。
“这附近的老房子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私搭乱盖的房屋结构,所以比较复杂。”蔡教授对程浩说道,“至于朝向的问题,我确实在刘信义的资料中看到了一些东西,不知是不是可以拿来作为参考的依据。”
“您请说。”
“契丹族的人似乎有朝东盖房子的习俗,他们的房屋几乎全是朝东的,这与他们生性崇拜太阳有关系。其实说起来,崇拜太阳——这也是人类共同的观念,并不仅仅是契丹族才有的,只是他们将这种观念反映在了房屋建造上,算得上是他们自己的‘风水学’吧。”
程浩回忆起“死谷”中出现在蜿蜒河道上的契丹庙宇,也是庙门朝东方而建的。
蔡教授指着路口说道:“我刚看了看这里的街道布局,如果按照小年的说法,房屋的门是朝东的,自然房屋的背面对着街道,那就是朝西。因此其他正常的房屋的正门,就应该是朝着西方,那这间房子就应该在南北向街道的东侧才是。”
程浩在地上比划了一下:“没错,这样的话,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并且燃气管道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最有可能的路,应该是位于西北方的泰兴路,和东南方向的石门一路,而石门一路附近正在兴建新的楼盘,泰兴路却大致保留着原先的老街区的格局!”
“一定是在泰兴路附近,那间房子就算不是作案的地点,也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也许是适应了突如其来的高热,也许是吃了安神药的缘故,小年的脸色趋于正常了。
随后,他和程浩,以及蔡教授赶到了两个路口之外的泰兴路。
日期:2016-06-06 10:50: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