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17节作者:
寒山憶雪
在这种本能之下,欧美人喜欢上了各种宝石和钻石,而大中土的淫民则拥有者悠久的喜欢各种玉的历史。
要问我大中土的玉文化起源于哪里,那就不得不说说大东北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了。
在今天的辽河上游一带,大兴安岭的南端和燕山山脉来了一个亲密接吻,把漠南大草原、华北折扇大平原和大辽西地区分割成了各自的小世界。
在今天,这片辽西小世界的北部是茫茫草原,甚至还有成片成片的沙漠镶嵌在草原之中。南部则是群山叠嶂,生长着稀疏的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这里气候比较干旱,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徘徊,南部的略多,北部的更少,因而造就了大辽西地区的沙漠群。
然而在8000年前,这里正处在<气候适宜期>,之前做过举例,叫武汉像广州,郑州像武汉,降水线和植被线平均北移500多公里。这也就意味着,8000年前的辽河流域,气候与今天华北折扇大平原的气候环境非常接近。
就在8000年前这个时代,这片半湿润的地区,居住着不知道多少也许大约数百个氏族,他们是山顶洞人的近亲或后裔,是从东南亚一路沿海走来的北亚系、南岛西和更早的原住民亚棕人人混血而成的古夷人。
在赤峰东面的敖汉旗兴隆洼,我们发现了他们8000年前的生活遗址。
他们的石器和同时代的两湖城背溪文化一样,也是旧石器和新石器并存,大件的石器如石斧、石磨等还是用打制的,小件的石器如石刀、箭头等都是用磨制的,所以严格来说兴隆洼还是处在中石器时代。但是呢,咱们大中土的新石器时代不是只按照石器来看的,还要兼顾一下制陶工业呀之类的,所以,就勉强一下咯。
咱们兴隆洼古夷人们烧制的陶器还比较欠火候,主要还是夹砂陶,外面呈现灰褐色,内壁呈现灰黑色,这是档次比红陶低一点的次品。陶器的质地比较疏松,而且大多数比较厚重,外面的纹饰多为印压的网格纹和之字纹等。相比之下,同时代的城背溪和跨马桥已经出现了彩陶了。
然而毕竟咱盘古为大辽西人民关上了一扇门,却又开了一扇窗。陶器领域的欠缺被玉石文化所掩盖。
兴隆洼时代出现了大中土最早的玉器文化,造型有玉玦、玉环、玉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斧、锛、凿这样的生活实用类器型的玉器也有,但是没有使用痕迹,应当是当作礼器来用的,像之前描述崧泽文化的造型奇特的陶器一样,玉器要么就是为了点缀生活质量的,要么就是作宗教信仰之用,比如祈福和装饰外加祭祀和陪葬等。
在同时代的大中土其他地区的古人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玉器,考虑到之前所说的崧泽良渚的玉器是独立起源但稍晚,大辽西的玉石应当是中土玉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这个时代人们的住房比较有特色,首先都是半地穴式的,齐地而居的房屋很少,可以窥见这一带当时的气候虽然比现在湿润的多,但也足以穴居而不用担心防潮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形状,城背溪文化中的半地穴房屋基本上都是圆的,而这里半地穴的房屋一律为圆角的方形和长方形。最奇特的是他们的房屋没有开门,人们出入是驾着木梯子从屋顶的天窗通过的。
他们的房屋遗址被集中的发现,分布在一个环形的人工壕沟之内,房屋的分布很有意思。这个时代早期的房屋都是整齐的平行排列,西北东南向,到了中期,还是整齐排列,但是房屋面积缩小了,到了后期,也不整齐排列了,散乱一片。这其中的缘由让人捉摸不透。
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有旱作农业了。一系列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的粟和黍,精确的年代测定为距今7650年。
在他们的遗址里还发现了采集而来的胡核桃,这种树木在现代一般分布于亚热带的江浙地区,尤其以皖南的胡核桃最为著名。8000年前的大辽西出现胡核桃,嘿嘿,正好印证了上面所描述的大辽西当时的气候环境,似乎比寒山预想的还要湿热一些。
他们的墓葬比较奇特,墓主人的陪葬品除了玉器以外,还有两头猪,雌雄一对。用猪陪葬的习俗并不单单只有此一家,在山东后来的大汶口文化中也出现了陪葬的猪骨,由此可以猜测,这是不是同为东夷人的一种风俗,又或者,是兴隆洼的文化影响到后来的大汶口文化了?这个话题等扯到大汶口文化时,再来详谈。
细心的小棒友也许会发现,以往寒山讲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文化时,会首先列出遗址的分布范围,然后来分析这个文化背后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地盘和势力。然而这一篇,却没有首先列出,因为寒山要把这一内容作为本篇的压轴。
兴隆洼文化的遗址分布范围极广,除了大辽西地区的林西县白音长汗、克什克腾旗南台子、辽宁阜新县查海等50多处遗址外,在现在吉林境内的镇赉县聚宝山遗址、通榆县敖宝山遗址、黑龙江境内乌苏里江江畔的饶河县小南山遗址都发现了和兴隆洼一样的玉器造型,而且年代也都处在7500年左右这个阶段。兴隆洼文化大体上是8200年前到7400年前这个阶段,吉黑两省地区发现的玉器正处在兴隆洼时代的末期。
更关键的是,这两地的玉器和辽西地区的玉器一样,玉石全都产自辽东的岫岩地区,这不禁给人们放出了一个重大的信号,兴隆洼玉器文化不仅传播的地域如此辽阔,而且他们还有足够的能力长途取得玉石原料,在这背后则暗示着,兴隆洼时代的大东北,古夷人的部落之间交流是如此的广泛,范围之大令其它地区无法相比。
日期:2015-06-11 13:02:23
2.赵宝沟时代
距今7300年左右,大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时代逐渐过渡到了赵宝沟文化时代。
与两湖地区和江浙地区不同的是,时代更替,文化的中心却没有变化。两湖的新石器文化中心是逐渐从湖南北部往湖北中部转移,江浙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中心则是从浙东山区转往杭州湾,往南北分道扬镳之后最终又回到杭州湾。而我大辽西的新石器文化的中心,始终偏爱赤峰,尤其是敖汉旗。
这不,赵宝沟时代的赵宝沟遗址依然位于敖汉旗境内,几乎与上个时代的兴隆洼遗址相邻。此外,小山遗址也同在敖汉旗境内,在上个时代的兴隆洼遗址南面仅仅1里路的距离,另外还有烧锅地遗址、南台地遗址也都在敖汉旗境内。而大辽西其他地区也有很多遗址,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小棒友自行网搜。
这个时代的房屋很明显的继承了兴隆洼时代的房屋特征,圆角长方形的半地穴房屋,整齐的成排平行排列。不过聚落的规模变大了,一个聚落的住房达到了40多座,按照小家庭来算的话,一个聚落一般有200多号人,这样的规模只能是一个氏族。
他们的房屋已经不再从屋顶的天窗进出了,而是选择了更加方便出入的墙上开门。不过由于大多是半地穴的形制,所以他们的门实际是开在屋顶的侧边的。房屋的材质多用木材结构做好骨架,墙体用更细的木棍排列成篱笆状后,在两面涂上混合了杂草的泥土。这种做法和两湖的大溪时代的筑墙法类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