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26节作者:
寒山憶雪 和新石器时代的大部分村落一样,仰韶时代的村落也是选择在河边的台地上,并在周边围了一圈壕沟,村落的外围有墓地和制陶的窑场。他们的房屋类型出现了方形的房屋,依然是半地穴式的。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主,后期就以方形多间为主了。
他们的屋子用木头作为骨架,用泥草混合来筑造墙壁,典型的可以参考半坡遗中的房屋形象。
他们的村落规划有序,每个村落往往有一座超大的房屋作为整个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用来商量氏族大事、举行氏族的各种仪式等等。而各个家庭的房屋则面向大屋,呈现出半月型的格局。这些大房屋就是未来贵族宫殿的源头。
他们的墓葬姿势主要是仰身直肢,合葬的现象也不少,与同时代的龙山文化中出现的男女合葬不同,仰韶文化的合葬出现了大量的母子合葬,而且很多女性的墓葬普遍出现厚葬的情况。这无法断定仰韶文化的很多氏族是母系氏族,但是仰韶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很高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大部分同时代的中土文化一样,都是以农业为主,伴随着采集和渔猎。实际上中土一直到近代时期,大量的农村还依然是以农业为主,伴随着采集和渔猎,只不过这遥远的两个时代的区别在于,采集和渔猎的比例占得多与少的问题。
种植业还是以粟和稻为主,以豫中为界,北面的基本上是种植粟,南面的基本上是种植稻。另外,黍也被发现在这个时代广泛种植了,半坡遗址中发现的白菜、芥菜的种子更是说明了人们已经开始培育蔬菜了。
他们的家畜和前代一样是以狗和猪为主,但是羊和马已经出现,但是还很稀少。现代家羊的祖先来自于西亚的野生羊,而马则最早在1万年前左右被欧亚草原<哈萨克西部和南欧草原一带>的雅利安人所驯化,无论是仰韶时代出现的羊还是马,都晚于西亚和欧亚草原,但是这里无法断定仰韶的马和羊就来源余雅利安人分支吐火罗人的传播,然而本土驯化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因为在中土发现的狗、猪、牛的遗骸,都经历了从纯野生到半驯化,再到完全驯化呈现现代家养狗猪牛的骨骼状态,这样一个完整的驯化历程。而羊和马在我大中土出现时,已经就是完成驯化的状态了,缺一个漫长的循化过程的发现。
所以寒山更赞成我大中土的马和羊,是分别由欧亚草原和西亚最早驯化,并由雅利安人的分支吐火罗人带到西域新疆,再由月氏人带到河西走廊,借由古羌人带到大中原来了。
不过家鸡大体上可以说是由本土驯化完成的,因为在前代的一些文化中都发现了类似于家鸡的鸟类骨骼,而在仰韶时代出现了非常接近家鸡的家禽,显然家鸡在需要不是很漫长的岁月,就可以完成变成现代家鸡的模样了。
仰韶人的石器在漫长的两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磨制石器的比例从小到大的一番历程,而且越往后其,磨制越是精细。
石刀、石铲、石斧、石磨盘、石磨棒这些是典型的农具,在那个时代的大中土已经屡见不鲜了。网坠、鱼刺和鱼叉,以及一些陶、石和骨制的箭头,反映了他们渔猎生活的比重。
在他们狩猎后产生的动物骨骸中,发现了竹鼠的骨骸。竹鼠在现代基本上生活在南方,而这个时代的大中原能发现竹鼠的痕迹,又一次印证了5000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内的温暖气候,更是印证了寒山前文所提到的郑州像武汉、武汉像广州的理论。
日期:2015-06-24 20:58:58
6.仰韶时代<下>
仰韶时代的陶器质地没有超越大中土的时代,还是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在两千年的漫长历程中,红陶的比例越来越大,灰陶和黑陶也逐渐出现,但是终仰韶时代,灰陶黑陶的比例都非常小。制作方法也是多用手制外加慢轮修整,在同时代的大中土屡见不鲜。
比较亮眼的是仰韶陶器的彩陶,彩绘多为红黑色,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鸟纹等各种动物纹饰,六角星纹、太阳纹、星月纹等各种自然现象纹饰,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绘纹饰,非常的丰富多彩。彩绘的颜色也经历了红彩到红彩黑彩并存,到红黑相间的状态。
在最典型的半坡黑彩宽带纹上陶器上,还发现了50多种刻划的符号,这很有可能是受到贾湖—裴李岗文化中的契刻符号的影响,甚至就是它的继续发展。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甲骨文的胚胎一直在状态,之前是一两个个星期大,现在是三四个月大了……
仰韶文化2000多年的漫长历程,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成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时间上对半开。
又因为仰韶文化地跨大半个大中原,分布范围非常广阔,所以在总体上的仰韶文化的共性之下,一个个小地区还存在着多多少少的小差异,形成了各个区域不同类型的仰韶文化。
关中地区早期是零口二期类型,是介于老官台和半坡类型之间的过渡文化。零口二期之后自然是半坡了,这个在历史教科书上高频率出现的著名遗址,名声堪比河姆渡。就在半坡类型稍晚的时代,关中的东部边缘、汾河盆地和豫西陕州一带出现了庙地沟类型,庙地沟类型向西扩展,与半坡类型相互交融,在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个史家类型。然而最终庙地沟彻底融合同化了史家类型和半坡类型,并且一路向西平推,逆袭陇西,这就是前文中寒山说过的陇西古羌人分家到中原的兄弟的文化反过来逆袭陇西的原因。
然而在汾河盆地,庙地沟类型又接着发展成了芮城西王村类型,其他地区则一直延续庙地沟类型,直到龙山时代。
在河北出现了两个区域的类型承接脉络,一个是冀中北地区,一个是冀南豫北地区。
冀中北地区前期是北福地类型,一种介于磁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之间,又受到仰韶文化渲染的文化类型,后期则是曲阳钓鱼台类型。
冀南豫北地区,则出现了两个类型的文化,后岗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俩同时延续到仰韶时代之尾。两者的区别是后岗类型的陶器中有鼎这一器型,而大司空村类型的陶器中没有鼎形器。有可能后岗类型是裴李岗文化迁徙到豫北后形成的仰韶文化分支,而大司空村则是磁山文化仰韶化之后形成的类型。因为裴里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区别之一就是一个有陶鼎一个没有陶鼎。
豫中地区早期是长葛石固类型,由留守豫中的裴里岗文化仰韶化之后形成的类型,之后一度被豫西关中的庙地沟文化所填充,然而后期最终又出现了豫中本土的大河村类型,这一类型又被称作秦王寨类型。
豫南荆北的南阳盆地,早期的仰韶文化是大张庄类型,后期则一分为二,出现了下王岗和八里岗两种类型,两者同时受到仰韶文化和南面同时代的屈家岭文化的影响。
这些类型之间自然存在各种细节上的差异,寒山只负责理清脉络,具体的差别么,感兴趣的小棒友可以自行网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