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20 16:14:40
“赵红旗,不要抱怨国家,更不能怨恨朱总理。我听粮食局的人说,国家粮食体制没有改革之前,粮管所每卖一斤粮食,政府就要补贴八分钱。中国这么多人,每年要吃多少粮食,政府要补贴多少钱?再说粮价不放开,农民种田没有积极性,农民富不起来,谁还愿意种田?赵红旗,你看那几年我们庄上丢下多少抛荒地,人们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就连我家的五亩田也荒在那里,草长的有半人高。”
小地主边打牌边和赵红旗闲聊,赵红旗一直佩服肖继祖,人聪明,能吃苦,戴了多少年小地主的帽子,人志气没有丢。
“红旗,说句良心话,这粮食一放开,整个国家就活了。农村抛荒地没有了,农民的楼房多了。人们饭碗里的饭也多样化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国家富了,道路宽了,老百姓出门更方便了。”
“自摸五万,胡了。”肖继祖只顾说话,差点忘记胡牌。
“小赵,下岗不可怕,吴长生、孔三操、鸡脚杆、毛夫人、傻大姐,包括我这个厂长,在棋牌室打牌的下岗人员太多了。只要人有志气,吃苦耐劳,照样可以找到一碗饭吃,照样可以发财,你看吴长生、鸡脚杆还不当起了老板。”隔桌的蒋厂长是个热心人,他也开导赵红旗。
“小赵,南花园小区物业管理正在招收保安,你今年不到六十岁,又生的牛高马大,正是当门卫的好料子,你要干明天就可以上班,一个月一千八百元,再加上你今后的退休工资,一个月可以拿到三四千,不比当老师的低。”看斜头的王三保今年七十多了,他又要面临第二次光荣退休,退出守大门的这个临时职业。
日期:2016-04-22 10:43:26
“我说赵红旗,不要嘴里一天到晚挂到个下岗。你不想想我们农二哥,过去苦一天才挣十分工,十分工只值一角多钱,一个月才挣三块多钱,一年苦到头还不如你两个月工资。你家老头子不在了,你可以回家问问你妈妈,看我杨洪干说的对不对。我们几十年都熬过来了,也没有吭一声,你下岗才几天就喊的歪歪的。再说你下岗不用干活,坐在家里每月还拿一百多块钱生活费,单位还给你交养老统筹金。另外你在外头干临时工又拿一份工资,你还不滿足。”
倒霉之人瞌睡多,赵红旗又出冲了,这次出冲给杨鸡蛋。
杨鸡蛋一边收起赵红旗送来的筹码,一边数说赵红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有财大家发,有饭大家吃,就象打麻将,不能光你一个人胡。你说老右派***不好,我们老农民最感谢***,不是他,哪有我们农民的今天。”
“哎,你不是当年那个换鸡蛋的?”
“换鸡蛋的,你也来打牌。”
“换鸡蛋的,二十多年不见,你也老了。”
赵红旗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他拖着楊鸡蛋到会友棋牌室打牌,陈大吹、王三保、李小四、八万、赵老太、孔三操、二筒…棋牌室上了岁数的老年人都和他打招呼,似乎棋牌室的麻友全部都是楊鸡蛋的熟人。
杨鸡蛋本名杨洪干,六十多岁,身材不高,一双小眼睛,几根黄胡子,尖嘴猴腮,颧骨突出,是一个标准的二号老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杨洪干其貌不扬,可小脑子特别活,一把小算盘打得特别精,在李家庄,在整个公社,杨洪干都是挂了号的,是城南赫赫有名的投机倒把分子。
“什么投机倒把分子,那是毛老头年代阶级斗争的产物。”
蒋厂长也认识杨鸡蛋,他也拿煤票和杨鸡蛋换过鸡蛋。
“改革开放后投机倒把分子就平反了,这些人有经济头脑,用现在的行话来说,他们叫大能人。”
蒋厂长一句话逗的众牌客哈哈大笑。
日期:2016-04-25 16:09:29
文化***后期国家经济萧条,巿场物资奇缺,吃的、穿的、用的,除了天空的空气,河里的河水不要票证,其他的物品都凭证限量供应。城里人没有鸡蛋吃,乡下人没有煤炭烧。杨洪干从中看到了发财的机会,做起了鸡蛋换煤炭的买卖。
“鸡蛋换呀。”
“换鸡蛋来。”
开始用煤票换鸡蛋,而且数量很小。一只竹篮里盛个二三十只鸡蛋,鸡蛋上面盖着一块毛巾,就象上门走亲戚的样子。即便被工商部门抓到,损失也不大,顶多损失二三十只鸡蛋和一只提篮。随着时间的推移,杨鸡蛋的胆子也越做越大,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换鸡蛋的,粮票换不换?”
“换鸡蛋的,布票换不换?”
煤票、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煤油票、烟票、酒票…凡是乡下人需要的票证,城里人都可以用来和杨洪干换鸡蛋。
胆子越做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先是手提,继而肩挑,后来用自行车担着两筐鸡蛋。幽深的小巷,新建的小区,单位的筒子楼,经常见到杨洪干瘦削的身影,经常听到杨洪干拉长嗓门的声音。
“杨洪干,我大哥在黑龙江,他家小孩多,粮不够吃,给我弄几十斤全国粮票,我给他寄去。”
“杨洪干,我儿子年底结婚,给我搞五六丈布票,给他们置几床被子,几套新衣服。”
“杨洪干,给我弄几张烟票。”
凡是买东西需要的票证,乡下人在杨洪干这里都可以搞到。
一到年底杨鸡蛋更忙,烟票、酒票、糖票、糕点票,成了最抢手的票证。
虽然杨洪干心不贪,只赚一点跑腿钱,但倒卖票证是犯法的,为此他多次被公丨安丨局、工商所、公社、大队抓去教育。好在杨洪干家庭出身好,抓两天就放他回来。逮到算你的,逮不到算我的,回来后他又重操旧业,继续干换鸡蛋的买卖。杨洪干成了市里挂号、公社闻名的偷机倒把分子,并落得个杨鸡蛋的雅号。
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换了几年的鸡蛋杨洪干发了,不但率先盖起了三间大瓦房,还先后娶了两房媳妇,成了李家庄有名的富裕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