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55节作者:
江湖庙堂abc 日期:2015-09-14 20:28:23
五十四、谁破坏游戏规则谁就得付出代价
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
——柴静
东晋末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叫北府兵,这是王朝最有实力也最精锐的部队,最早是由谢玄负责组建的。今天想说的是这部队里后期的一位名将,叫刘牢之。
中国有句古话叫,“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靡不有初”讲,他人生的起点并不错。刘牢之是彭城(今徐州)人,出身尚武家庭,长得面色紫赤,胡须与双目生得奇异,让人感到惊奇,而且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
当年他曾是谢玄手下的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在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起了关键的作用。史称:“(苻)坚将梁成又以二万人屯洛涧,(谢)玄遣牢之以精兵五千拒之,去贼十里,成阻涧列阵。牢之率参军刘袭、诸葛求等直进渡水、临阵斩成及其弟云、又分兵断其归津。贼步骑崩溃,争赴淮水,杀获万余人,尽收其器械。”然后两军决战于淮水之南,谢玄与谢琰率晋军进击,苻坚军又败,“坚中流矢,临阵斩苻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可见在这场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的形象还是非常光辉的。
本来说,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刘牢之的人生轨迹达到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此后的刘牢之在东晋王朝内部的纷争中,却彻底的失败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反复背叛,破坏游戏规则。
第一次叛变。
原来刘牢之是青兖二州刺史王恭的部下。公元397年(隆安元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时,起用刘牢之为司马,兼任南彭城内史,加拜辅国将军。当讨伐王国宝的檄文传至京都,朝廷诛杀王国宝、王绪后,王恭自负门第高贵,才能超拔,因而傲物凌人,自以为功德威望大显天下,虽然依仗刘牢之的力量打败了王国宝,但不过只把他当作一个行阵打仗的武夫而已,很轻待刘牢之。而刘牢之也比较自负有才,心中怨恨。
这里插一句,王恭做的实在太差劲,不懂得笼络人心。当年得谢万跟他如出一辙,监管青、豫、冀、并四州军事的他自高自大,不懂得善待部将。其兄谢安虽然多次劝说,他仍不听忠告,最后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因为手下不听指挥而兵败,最后遭到废黜。
公元398年(隆安二年),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司马元显派庐江太守高素游说刘牢之倒戈,答应事成后,许他代替王恭的官职封号,刘牢之权衡利弊,加上对王恭有意见,很快就答应了。当王恭大军行至竹里,刘牢之便背叛王恭,归顺朝廷。
没有主力队伍刘牢之的支持,王恭怎么能战胜朝廷大军?没多久兵败被处死,刘牢之如愿以偿代替王恭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的军务。
刘牢之本是低级将领,一下子占据了王恭的显赫职位,众人都无法心悦诚服,刘牢之便重用心腹徐谦之等人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当时,杨佺期、桓玄率部威逼京师,上表为王恭申辩,请求朝廷诛杀刘牢之。刘牢之率北府兵急速行军奔赴京师,驻扎在新亭一带。桓玄等人接受诏令从京师退兵,而刘牢之则回兵镇守京口。
第二次叛变。
公元402年(元兴元年),朝廷打算讨伐拥兵叛乱的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任江州刺史。司马元显派遣使者同刘牢之商议讨伐桓玄的有关事宜。刘牢之因为桓玄从小享有英名,如今又凭仗江南之众,担心制伏不了他,又考虑到消灭桓玄之后功高震主,司马元显一定不会容忍自己,于是犹豫不决,不得已才率北府文武将士进驻洌洲。
桓玄得到消息后,马上派属下何穆劝阻刘牢之,说:“从古至今,战乱时代,君臣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的只有燕昭王与乐毅、刘玄德与诸葛亮,但都是功业未成而明君早逝,假如功成名就,恐怕难保大祸不临头。常言道:‘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所以勾践杀文种,嬴则除白起,汉高祖斩韩信。他们都是英雄霸王之主,尚且不相信手下的功臣大将,更何况那些凶残愚昧、平庸无能之辈呢!如今足下与桓公为敌,战败了将会遭到灭族之灾,战胜了同样会遭到灭族之灾,出路在哪里呢?与其头足异地,身败名裂,为天下俗人所耻笑,不如调转戈矛,保住自己的富贵,这样就可以使自身高位固若金石,英雄美名如天长地久。何去何从,请足下三思。”
刘牢之自以为手握重兵,才能智谋足以统辖江南大地。加上谯王司马尚之已被桓玄打败,使得士气低落,军心沮丧,于是刘牢之欣然接受何穆的劝说,派遣使者与桓玄连络。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部将刘裕极力劝阻刘牢之,连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说:“现在国家衰弱,天下治乱的关键在于你和桓玄,桓玄凭借父辈留下的权位声望,帝国的三分之二徒弟被他占据。一旦放纵他凌辱中央,他的声望会更高,到时候对他再也无可奈何。董卓事件,将在今天重演。”
刘牢之不听,大怒道:“你懂个屁,关键是平定桓玄之后,教我如何对付司马元显?”不久,刘牢之令儿子刘敬宣投降桓玄。
第三次叛变。
果然,有了刘牢之强大力量的支持,桓玄很快战胜了司马元显。但很快,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将其调离京口。须知,京口是北府军的大本营。
刘牢之长叹道:“才刚刚开始而已,便削夺我的兵权,不久以后,大祸将会降临了!”当时,桓玄住在丞相府,刘敬宣劝刘牢之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移兵驻扎班渎,打算向北投靠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来对抗桓玄,召集众将领商议决策。议事会上,刘牢之的参军刘袭说:“这世界上,最不该做的就是背叛,您几年前背叛王恭,几日前才背叛司马元显,现在这又要背叛恒玄,您这样的人怎么自立于世呢。”说完,刘袭就转身出帐,留给刘牢之一个潇洒的背影。其他手下部将一看,也跟着跑了很多。
刘牢之一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赶紧叫儿子刘敬宣去京口接家人,准备再做打算。结果期限到了,刘敬宣没回来。刘牢之以为事情已经泄露,儿子也被恒玄杀了。便急忙向北逃跑,跑到新洲,刘牢之惊惧之下,直接上吊自杀了。
后来尸首被桓玄所获,桓玄作为一个自诩豪杰的高等士族,最瞧不起刘牢之这样的叛将,直接将棺材打开,砍掉了刘牢之尸体的脑袋,将尸体暴露在街市上示众。
刘牢之之败,完全是败给了自己,他不懂“君子要象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声”这句古话。反复背叛连他手下都看不起他,换一句话说,你这个人不可信也。《论语》载:“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于不守信用的人,是难以共处的啊!
这人心散了他作为一个将领还怎么带队伍。
在刘牢之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历来官场的争权夺利,就是一场游戏,而且还是一场无规则无诚信的游戏。西方人非常重视游戏规则,重视道德诚信,把这规则看成是一切活动的根本,若无规则,他们就觉得无价值无意义。
传统的中国人肩负着沉重的道德包袱,但在规则方面却思想解”得很,尤其是上层社会,就更无规则可言,如果非要说有规则的话,那就是铁血规则。在那无规则的世界,倒会让人产生一种“自由”的感觉,只是这种自由显得有些怪诞,甚至会让人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