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54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1-28 13:51:03
  ~~继续贴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39)大唐天后的建言十二事--01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自封天皇,把武则天封为天后。过了不到两个月,武则天上表提了十二项政策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时至今日,这十二条几乎成了武则天的一个标志,成了她做为政治家的一条明证。
  不过这个建言十二事,原文早已失传,我们今天最多只能看到标题,而且这十二个标题还是记在对武则天最有敌意的《新唐书》里面的“后妃传”里面。先把这个单子抄一抄: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现在问题来了。粗看这个十二事,什么劝农桑啦,什么广开言路啦,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好像都是一堆空话套话哦。不过稍微琢磨一下就该知道,这十二条肯定是针对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的,绝不会是武则天搞出来玩儿的,更何况这十二条的提出还有北门学士们的参与。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建言的详细说法,但仍可以结合史料试着分析一下。
  高宗一朝到了上元元年,唐高宗在位已有二十五年,武则天立后十九年。这些年大唐总体来说是年年在发展,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战争大体来说是胜多败少。这期间最大一项成就当属总章元年灭掉高句丽,完成了隋唐几代帝王的夙愿。但也有郁闷的战绩,最悲摧的是对吐蕃的战争接连失利,搞得大唐灰头土脸。
  战争胜败乃国家常事,面子都是其次的,随之而来的隐患才是关键。到高宗、武后自封天皇天后之际,连年的战争已经消耗了相当的国力,加上几次地区性的天灾,加上高宗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滑入了一个相对低调的时期。这是建言十二事出台的背景。
  日期:2016-01-28 13:57:58
  ●◎◇◆◇◆◇◆◇◆◎●
  (39)大唐天后的建言十二事--02
  这样我们再来看看这十二事到底说了些什么。首先里面有几条与民生相关。第一条劝农桑,薄赋徭,就是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喘口气;第二条给复三辅地,就是首都长安附近京兆、冯翊、扶风三个县的人民赋役全免。首都人民历来负担重,该给他们减减负了。这两条与第三条联系起来看: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前三条加起来就是说今后要少打仗,多生产,让士兵们回家种地去。
  当时,均田制以及“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依然能够大体维持,尽管已是千疮百孔。府兵制是一种义务兵制,与均田制配套推行。成年男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战争所消耗的不仅仅是物资,而且是大批大批的劳动力。初唐时期人口缺乏,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所以打仗与种地就成了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息兵,就能促进生产。打仗,土地就没人种了。不象后来,一方面均田制被破坏,一方面人口本身在增加,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闲散人口,募兵制才有了施行的基础。

  息兵,以道德化天下,显然也是在迎合当时很多文臣对边境战事的态度。当年魏征就说过:“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尽管初唐时名将辈出,但唐朝也是一个文治大兴的朝代,而文臣对边疆少数民族多抱着类似魏征这样的理想主义态度。尽管这种“以道德化天下”的思想带有明显的书生意气,但是我们看到在初唐的一百多年里,国家能够一边开疆阔土,一边发展民生,居然做到了二者兼顾,这种书生反战言论应该也不是白说的。

  第四条南北中尚禁浮巧,可能是针对当时一些很具体的弊病。“南北中”指的是中央各部门:南衙、北衙、中书省。从这条来看,当时中央衙门可能比较追求奢华,所以要开始提倡节俭了。其实,唐高宗比较崇尚俭朴,武则天却是个好享受的人。这条说得好听,但很可能是一纸空文,因为当时洛阳正在修建上阳宫,走的就是奢华路线。后来等宫殿修好了,那叫一个富丽堂皇。负责工程的大臣韦弘机因此被刘仁轨和狄仁杰狠狠弹劾了一状--这两位不好直接批评天皇天后,只好拿倒霉的韦弘机开刀了。

  第五条省功费力役,无疑是一项利民政策。学者们早已指出,唐朝时虽然政府向老百姓收租收税不多,但是力役繁重。百姓少交钱可以,但是经常要给官府白白干活出力。这里面的名堂很多。如果是为国家出工,比如兴修水利、道路,这是应该的。但是给皇帝修宫殿,修完一个再修一个,好像就不太说得过去了。何况还不止是修宫殿,还要给官员干私活。当年李义府给自己的祖父大修坟墓,就通过县令征召了民工给他白干,皇帝也不管管!因此,天后在此时提出“省功费力役”,肯定是万民拥护……那到底执行得怎么样就不晓得了。

  第六条广言路,第七条杜谗口,看上去很美,但是执行起来难度颇大,因为这两条简直自相矛盾。武则天确实有一套办法,把两条都做到了,只不过要等到她独立掌政之后。当上了太后的武则天,一方面设置铜匦,广开言路,一方面任用酷吏……各位有话要说的乡亲们,你们要说的到底是“良言”还是“馋口”,自己先想明白哦。
  第八条,王公以降皆习《老子》。这一条比较有意思,可以理解为是武则天在讨好高宗,也可以理解为整个“建言十二事”就是高、武两人的合作产物,只不过以天后的名义提出。李唐皇室自称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并把老君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初唐时,儒释道三教竞争激烈,而李唐皇室更加偏袒道教。不过,《资治通鉴》上对此条有一点补充:天后不但“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还提出每年科举考试时,明经科要考《孝经》、《论语》。可见道家、儒家是并行不废的。后来武则天独立掌政,就把佛教提到了道教之上(但也没有打压道教)。

  第十、十一、十二条,都涉及中下层官员的福利,旨在笼络这个人员数量庞大、能量也不小的群体。
  第十条,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意思是对于那些迄今为止(上元前)已经拿到资格(告身)的勋官,就不要复查了。勋官是当时做官的另一条途径,多为奖励军功。寒门子弟如果立了战功就可以获得勋官的品阶(但并不限于战功)。在唐朝,当上勋官首先是一种荣誉,但也是能享受到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能分到勋田,能免功役。五品以上勋官还可以荫及子孙。此外,虽然勋官无俸禄无实权,但毕竟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官场,只要通过一定的文化考试,还有机会“转正”。可是政府对勋官的管理比较严格,会对那些功劳进行复查(追核),如果查出当时是谎报战功,就剥夺勋官资格。这本是应该的,但里面也有很大的操控余地,没谎报的人未必就一定能过关。因此,现在提出对上元以前的勋官不再复查,很多人都要笑了。对于提出这一条的天后娘娘,中下层的勋官们自然会记得她的好处。

  第十一条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给八品以上的京官涨工资。
  第十二条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在当芝麻官的人,有才能的给他升官。这一条实际上是有利于寒门子弟的。一般来说,有才能但是一直没法升迁的,多是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挤入官场的寒门庶族。现在国家考虑让他们提升得快一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