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6节作者:
小禅GF
身体已无大碍,也不想让对方等太久,反正早晚都要开始,不如就现在去吧。
专车接我到了学院,几幢蓝顶白墙的矮小建筑物在我两侧排开,丝毫没有校园的架势,这里就是IITGN吗?
“这幢三层的楼是主教楼,两侧的Shed是实验室,也有教室……”接待我的阿伦介绍,“那边还有一个圆形的建筑物属于古吉拉特理工大学,我们租用了一半。”
呵,这离我想象中的崇楼华堂可相去甚远。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它不在甘地讷格尔,原来它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校园。
“我们是2008年成立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部加起来接近九百人,后面是学生宿舍,两个人一间,不过不太够,所以在校外租了一些房子供学生居住。”阿伦的语气没有丝毫的掩饰,仿佛大学本该如此。我们边聊边步行,十分钟走完了全院。
他们是真穷,还是真节俭?如果真是没钱,又怎么会给老师提供如此优厚的待遇?
然而我很快就知道,我小觑了他们。
“我们的新校园,正在修建,即将完工。地址在甘地讷格尔一个叫帕拉吉(Palaj)的地区。这一学年是我们在这旧校区的最后一年,2015年的七月,我们就将告别此地,搬迁至新校园。”
原来如此,真是给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掐指一算,我将有幸见证他们的搬迁大业。
日期:2016-06-05 10:45:00
(三)
事实上,IIT不但很有钱,而且非常舍得花钱。作为印度的学术圣殿,印度政府对IIT所有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鼓励科学家们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每年都要向各所IIT投入巨资。有同事跟我说过:“二十所IIT,平均每所都可以获得政府每年数十亿卢比的拨款。”
为了教育,印度也真是拼了。
在后来的两年中,我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外国专家,在教师餐厅中,看到无数位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前来做项目、学术交流、做演讲、甚至开音乐会。教师餐厅就像一个铁打的营盘,专家们就是流水的兵。他们有的来数月,有的来三五天,他们来来去去,匆匆忙忙,只有我一直留在这里。最经典的一次,在餐厅的长桌上,七个人吃饭,七个国籍:印度、中国、美国、法国、葡萄牙、德国、以色列,他们有的后来成为我的好朋友,有的和我也有一面之缘。
不难想象,每一次邀请校外专家,都会花费他们不菲的资金,而这样的邀请,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假期里也不例外。
学生们从这些各种各样的专家身上获取知识、开拓眼界,理工的、人文的、艺术的,百花齐放、无所不包。试想,连咱们中国的春节、端午、清明、中秋,都纳入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可以想象他们的眼界有多么开阔。
而且学院绝对不会让学生在假期里闲着,他们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安排学生在大三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出国社会实践。就我所知,有的去欧美,有的去新加坡,后来还让我帮着联系中国渠道,连表现最不好的学生,都会被安排去环游印度。
从他们花钱的方式看,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未来的投入,可以不惜血本。他们尊师重教,求贤若渴,把老师和学生奉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可以为任何一个老师合理的需求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让老师们专心任教,他们也可以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冲突而调整教学安排!虽然他们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可是他们真正印证了那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
然而,能有幸进入这个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按学生们自己的说法,为印度“高考”人数的千分之一。印度民间有一种说法:“考不上IIT的学生,才去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IT在印度国内被奉为学术圣地,老百姓视子女能上这所大学为光宗耀祖。一旦从这个学校毕业,意味着从此他们将泯然众人,彻底告别饥饿、贫穷、愚昧,走上辉煌人生的康庄大道。他们的舞台不再局限于印度,而是世界。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从IIT毕业以后能领到多少收入,答案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但无一例外地都举过一个例子——有IIT毕业的软件工程师,在美国领取百万美元的年薪。
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会重点关注几个应届毕业生,在他们就业以后进行跟踪采访,并在后文详述。
IIT对学生的投入如此巨大,让印度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趋之若鹜。那么,怎样才能考上IIT呢?只有一个渠道——联合入学考试(ELL)。这是IIT自己组织的“高考”,涵盖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学科,与印度其他大学区别开。如果第一次没有考上,来年还有机会,但两次均落榜,则会被IIT彻底关上大门。
每年有超过三十万优秀考生报考IIT,录取率不到2%,如果把所有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都算上,说它是千分之一的荣耀,并不为过。
印度老百姓对IIT的向往日益递增,因此IIT也顺应民意开始了扩张,只要地方有意向、有实力,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开办一所“IITxx”。为保证每所IIT的“政治正确性”,所有IIT的校长,都要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指派,以确保校方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同一方向,颇有点咱们丨党丨委书记的意思。
这样的扩张方式让民间也充斥着反对的声音,认为会降低IIT的质量。但我认为,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自然十分庞大,君不见中国一所211高等院校动辄几万在校学生?IIT数量再多,具体到每个分校也就几百人到几千人,相对于一个谋求大国地位的印度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这所甘地分校就是扩张的产物,我刚开始以为这所新IIT或许资质平平,和老牌IIT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然而实际上,这所甘地分校,在二十所IIT里面并不落后,相反,在2015年被政府评为“2015年印度年度大学”。
我也不禁思索:一个人均贫穷的国家,可以做到如此大方的教育投入,教育免费吗?可以做到教育公平吗?
答案是否定的。
“IITGN的学费,一年大概是十万卢比,包含学费、住宿费和一日三餐。”问了几个学生,都是这么说。掐指一算,从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看,不算昂贵,但也和一些网上鼓吹的印度全民免费教育相去甚远。
其他大学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曾经在校门口偶遇过一个外校大学生,他来IIT的雅思考点考试,考了5.5分。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恰好碰见了我这个中国人,便问我到中国留学需要雅思多少分,我说别想了,咱们说的是汉语。他很失望,“印度有六百多所大学,但是除了IIT的学生特别有竞争力以外,其他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我才想留学。我也来自一所不错的工程学院,但是条件很差,没有互联网,学生宿舍很烂,实验室很落后,几乎印度所有的大学都是这个鸟样。”他质疑政府一年投给每个IIT几十亿,却只给他们几百万卢比,就这点钱,还被领导一层一层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