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7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觉得他给出的数据有点言过其实,但从他的羡慕中,不难看出印度教育资源的差距。
  中小学呢?我问过很多学生,从他们的幼儿园到高中生涯,有没有享受过免费教育?无一例外都说没有。有一次我跟两个女生说:“咱们中国有人说你们印度是全民享受免费教育。”她们嘲讽地笑笑说:“如果真是这样,还会有那么多贫民窟里的孩子从小就失学吗?”还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跟学生讲中国的教育制度,谈到了九年义务教育,说到“免费”时,一女生忍不住惊讶地叫出来:“啊?免费的?”众人都面露羡慕之情。

  凡事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在印度,有些人可以享受到极好的教育资源,有些人却终生不知学校为何物。光我所在的“最发达的”古吉拉特邦,据印媒报道,就有149.3万孩子失学。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社会的不同阶级固化的缘由之一。
  日期:2016-06-05 12:05:41
  (四)
  在教师餐厅,我遇到了一个重要的同事,来自法国的劳伦特(Laurent),我们都简称他“劳”(Lau)。白天副主任达塔告诉过我,他们开设了两门外语课,一门法语,一门汉语,学生至少要在两门外语中选修一门。所以严格来说,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竞争关系,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情,因为我们都在异国他乡,干着同样的活路,有着同样的关切。
  劳只有28岁,却留了一头蓬卷的长发,和一脸大胡子。他并不强壮的身材,却穿着宽松的衬衣和牛仔裤,看起来颇为沧桑,又颇为纨绔。让我惊讶的是,他竟能用较为标准的中文说:“你好,欢迎你,我是法国的Laurent!”
  这是一个经历颇为丰富的人,他十七岁时,就曾只身游历过中国,后来又在大学里选修中文课。二十三岁时,只身来到印度,骑游了阿格拉、新德里、斋普尔等诸多北印度城市。二十五岁时,又在美国教了一年法语。至于欧洲诸国,自然去过不少。这次他再赴印度,是想周游全印度,而下一个目标则是去位于加勒比地区的海地。
  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而他并不在乎,他的处世态度相当超然,只想过一种没有政府、没有存款、没有任何拖累的随遇而安,去感受世界上一切的文化。“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在我心目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力量。”那大概是我们中国文化中“老天”一类的东西。至于世间的富裕、贫穷、先进、落后,抑或智慧、愚昧,“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无需区别对待。”
  毫无疑问,他是个自由主义者。此外,有好几次,我看见他在综合楼的后面一个吸烟区,默默地从地上、砖缝中拾起一根根烟头,扔进垃圾箱,他说他加入了某个环保组织,所以,他是个环保主义者。另外,他收入不低,大概一个月45000卢比,每次进城,他舍不得在校门口花两百卢比打的,而要绕十多分钟的道去等二十卢比的公交车。我尝试过一次,完全无法和售票员交流,而他为此还专门学习了简单的古吉拉特语,所以这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有一次,他给学生放法语电影,电影由若干个文件组成,由于礼堂电脑上的视频播放器不太兼容,使得电影不能连续放映,需要在每个视频后手动点击下一个,这不是个太麻烦的事,但为此,他跑回公寓抱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所以,他又是个完美主义者。

  这是我和他认识的第一天,之后几乎每天,都会遇见他。
  那晚最具有视觉冲击的经历,则是在晚餐后。
  离开教师餐厅,我一路向家而行。野狗也好,神牛也罢,在暴雨中,都歇菜了。小径上,那卖蔬果的男小贩正向着我这方向,推着剩下的半摊子蔬果,一路颠簸着徐徐而行,只是身边没有那个女伴。
  由于没有排水系统,路上的积水最深处已达一尺多,或者干脆就是一条小溪。小溪淹没了他的小脚肚,半个车轮也浸泡在水里,一旦压碎了某些水底的垃圾,还可以听到一些啪啪的爆裂声。
  他看见我,笑容满面地对我说:“Namaste”。
  我问:“你去哪?”
  他指了指前方说:“回家。”
  那是教师餐厅的方向,而在餐厅之后,是另外一座银色的小区,那座小区的再后面,是一片昏暗。借着小区里渗出的灯光,我看清楚了,那里是一片贫民窟,在两百米开外的雨幕中若隐若现。
  是的,繁华与破败,在印度,永远只有咫尺之遥。
  他吃力地推着推车,在别墅与小区的背景中,踽踽独行。他们的脑海中没有那些粉 红的、银色的规整,更没有里面的灯火阑珊,唯一的目标,是前方那一片黯淡无光——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他的一切。
  “我帮你。”我迎上去和他一起推,他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堪堪接近,那原本昏暗的贫民窟,轮廓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一片断垣残壁,被老旧的砖墙或人为的布帘隔成了很多间,一眼看过去像是给建筑物打了很多补丁。屋子有深有浅,分别住着不同人家,细细数来,约摸有十来家。还有十米左右,剧烈的粪便味便主导了空气。
  有的屋顶还在,可以装个吊扇,没有屋顶的,就在上面搭个棚子倒也可以遮风挡雨。周围全是浸泡在水里的瓦砾、垃圾,几乎无从下脚。两头牛、一只大狗和一群小狗趴在一侧胡乱搭起的棚子下酣睡。
  小贩的家是从右数过去第三家,门外堆满了鼓鼓的麻布袋,不知里面装着些什么东西。由于隔着雨幕,灯光又昏暗,我让眼睛适应了好几秒才看清了他们家里的情况。他们牵线用上了电灯,由于没有屋顶,家里放了个座式电扇,这两样是他们唯一的电器。也许是怕棚子放不稳滑下来,又用一大堆饱满的麻布袋放在棚子上面压重。然而,在瓢泼大雨面前,这棚子显得无比徒劳,雨水从缝隙里渗透下来沿着墙壁,浸透到他们的家什上。

  说是家什,其实也不过就是两张粗糙的木床和一张弹簧床。床脚浸泡在水里,乍一看那仿佛不是床,而是浮在水面上的小舟。其他的多是些如出土文物般的瓶瓶罐罐,和很多说不清用途的工具、零件。一条绳子悬挂在墙的两端,上面晾晒着各种暗色的布条。不知是灯光的缘故还是长期未清洗,床上的床单都呈现黄灰色。唯一有强烈颜色对比的,是墙上的一张神像,那神像全身碧蓝,手持弓箭,活像电影里的阿凡达。那是印度诸神中重要的一位——毗湿奴的化身:罗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伟大英雄。

  其中一张木床上,躺着一个老头子;另一张木床上,盘腿坐着一个老太婆和一个青年男子。那男的我认识,有时候他也参与摆摊,并且和我打过招呼。那穿着红色莎丽的青年女子已经先于小贩回来,蹲在一个台子上擦洗餐具。一个小女孩子,站在门口望着我们,溪水没过了她的膝盖。如果不是那个青年女子蹲在台上提醒我这是地面上,我一定以为他们全家正在上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