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27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15 16:45:12
  第十四章 罪恶之手
  (一)
  作别利兹万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过,我们叫上一辆出租车,在艾哈迈达巴德空旷的深夜中飞驰。如果不是莫迪刚在这个城市修了一些漂亮的公路,那起伏不定的荒芜看起来活像一个废都。
  红酒后劲很足,我的头微疼,好几次昏昏欲睡。
  印度的出租车司机和北京的司机,在侃大山、当愤青上也有一拼,当然,遇着我们,前提是他得懂点英语,而我们这次碰到的这位英语就不错。

  司机问我们来自什么国家,我说:中国。拉谢尔却欲言又止。
  和平时一样,除了对同事、朋友以外,拉谢尔从来不告诉别人她来自以色列。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离散,犹太人对自己的身份有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于是司机以为我们都来自中国,感叹地说:“中国?真好,比印度好太多了。”
  我客气道:“也不能这么说,中国和印度,都在高速发展,差不多吧。”

  司机却苦笑:“不用安慰我了,我有一个朋友,长期在广州工作,他亲口告诉我,到了中国,才知道什么叫做发展。和中国比,印度就是一只虫子。”
  我说:“那是因为他没去过中国的农村吧。”
  “农村又怎么样?你看看这街道两边,中国有这样的贫民窟吗?这么冷的天,有这么多人睡在街道上却觉得理所当然吗?”他的声音铿铿锵锵。
  我望着窗外那些时不时出现的街道睡客说:“这只是文化的不同吧。”

  司机还想说些什么,车却被拦下了,前方,一个交警,请司机下车。
  于是,我看到司机和那个交警走到旁边一个登记台,登记了一些什么东西,然后两人争论了起来。
  大概过了三四分钟,那个交警走过来,径直打开了后座的车门。
  他怒目圆瞪的眼睛和我们的视线交汇到了一起。
  我友好地说:“先生,请问需要我们下车吗?”
  那交警一看到两个外国人,表情瞬间变得和蔼可亲,对我们敬了个礼,说:“No,No,不用下来。”然后帮我们关上车门。随后,司机也被放回来了。
  拉谢尔问:“发生了什么事?”
  司机舒了口气,重新系上安全带,一边发动车子一边说:“没事,就是想收点钱,幸好你们是外国人。”
  我问:“不是外国人会怎么样?”
  “大概交一百卢比才能过关吧。”

  “理由呢?”
  “存心要罚款,还怕找不到理由吗?就算你把什么都弄稳妥了,他也会说你车上为什么没有避丨孕丨套。大家都懂,遇到了算你倒霉,一般给个一百卢比就没事了,然后回公司报销。但是只要有外国人在,他们就不敢。现在你们都看到了,这就是印度!一个腐败无处不在的国家!人民饥寒交迫,但这些垃圾才不管下面的死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善良的印度人民也会为此而愤怒的,类似的咆哮,我后来一次又一次地听到。
  “公司为什么给你报销?这车是公司的,还是你自己的?”我问。
  “我们公司的司机有两种,一种是雇佣的,开公司的车,另一种是司机自己的车,公司只负责调度,收取佣金。我前年刚开出租车的时候,开的就是公司的车,工资是死的,一个月只有12000卢比,勉强够自己生活。后来,我找父母和兄弟借了七十万卢比,买了这辆车,这样我就可以自己做业务,算下来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大概一个月可以挣24000卢比。但不管是谁的车,只要不是严重违规,一般的罚款都会报销,不然就没人敢做这一行了。”

  我说:“24000卢比,也不算低了。你结婚了吗?”
  “结婚了,但是妻子没有工作,在家带孩子。我每个月要拿10000到15000卢比还买车的钱,所以压力还是很大。我每天都祈祷三次,让我尽快还完债,以后日子才会轻松一点。而且我们古吉拉特邦已经是最发达的地方了,印度很多地方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还挣不到一万卢比。”
  我心理估算了一下,他说的这个收入和中国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比,恰好和两国的人均GDP比差不多,所以他说的应该是事实。我说:“印度消费并不比中国低,如果是这个收入,那确实只够生存,一点都没法发展了。”
  “生活看不到希望,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睡在大街上。你们别看那些丨警丨察牛气,他们工资也低,所以只能压榨老百姓。白天是丨警丨察,晚上就是土匪。”
  车拐了个弯,颠簸了一下,后视镜上面悬挂着的神像剧烈地摇晃起来。司机用手稳了稳那个象头神甘内什,然后用嘴吻了吻手指,语重心长地总结了一句:“唉,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日期:2016-06-15 17:54:37
  (二)
  车快到校园了,我想到了一个事情,对拉谢尔说:“我们就在这里下车吧,我头有点痛,想走路吹吹风。”
  拉谢尔同意后,我按司机手机上收到的里程数,支付了230卢比,然后向校园反方向的街边走去。
  拉谢尔问:“你去那边干什么?”
  我说:“和他们比起来,我们都算有钱人了,献献爱心吧。”

  我前往的那个方向,路边坐着一个干瘦老头子,穿白大褂带白头巾,这是最传统的古吉拉特服饰,他正在深夜的寒风中举着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通宵等待着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顾客。他的旁边有一个席子,下面盖着一个小孩。
  这个老头,我时常看到他坐在这里卖气球,他和席子的造型永远不变,仿佛一尊雕塑,但是我从来没照顾过他的生意。
  我指着席子问他:“可以看看下面的孩子吗?”
  老头不懂英语,但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他嗯嗯了几声,用手翻开那张席子,那场景是我摆脱不了的印度特写。
  一个瘦小的女幼儿,大概只有一两岁,穿着单薄的衣服裤子,呼呼大睡在冰冷的地面上。她的头发和脸,和她的衣着一样,不似人形,但一切污秽都无法掩盖她那精致可爱的小五官。她睡得很香,小胸口随着沉沉的呼吸有节奏地张弛着,仿佛那冰冷的地面就是她的安乐窝。
  多么可爱的一个小生命,却投生到了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家庭。
  不过还好,她还算有一个拼命维持生计的爷爷。

  我问:“气球多少钱一个。”
  他伸出一只手指说:“十卢比。”
  我拿走了一个粉红色的气球,给了他一张五百卢比的钞票,摆摆手说:“不用找了。”
  老头子感动得一连说了几声谢谢,然后硬把另一个气球塞给了拉谢尔。
  提着大把购物袋的拉谢尔只好腾出一只手去接气球,不过看得出来她对这意外的礼物喜形于色:“你是一个好人,郭。”

  拉谢尔话音刚落,周围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两个卖气球的男人,向我们围拢过来,他们造型相同:一手拿着一堆气球,一手把一个熟睡的幼儿抗在肩上。
  有人说过,在印度,永远不要给乞丐施舍钱财,否则一大堆乞丐会围上来,他们绝不会放过好不容易出现的财主。
  事已至此,只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了。拉谢尔建议:“气球已经拿不下了,我们一人给他们一百卢比,就这么过关吧。”于是我们再次布施,他们都心满意足地离开。
  拉谢尔的公寓在学校正门一侧,很快就到了。她安全回家后,我继续前进,穿过校园,去翻后面那扇围墙。

  一天发生的精彩在脑中如快进的电影又过了一遍:去商场购物,去餐馆遇到利兹万,去舞厅遇到蔡襄智,然后去了利兹万的家喝酒,路上司机的愤慨余音绕梁,最后做了一件善事收尾……人间的生旦净末丑,在这天堂与地狱之间粉墨登场,浮生若梦,一醉解愁。刹那间,我觉得头上的星空也变得更加迷幻撩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