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28节

作者: 小禅G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走到办公室楼下时,发现拿着气球无法翻越那堵围墙,因为手一松气球就变成孔明灯去见佛祖了,所以我先上楼,把气球放在了办公室,再翻墙回家。
  这么一放,一个巨大的秘密被放了出来。
  日期:2016-06-15 20:26:16
  (三)
  两天以后,达亚,那个负责宣传工作的东北印度人,又来找我了。

  但凡他找我,一定是同一个理由:校方需要收集我一些工作时候的照片,用于宣传。
  他来到了我的办公室,高兴地递给了我一份报纸——《艾哈迈达巴德镜报》
  “不好意思,郭,上次采访你以后,新闻就出来了,报纸一直在我那里,因为工作忙就一直没拿给你。”
  我笑着说:“哟,我在印度还能上报,成国际名人了。”
  那篇报道是个采访合集,并不针对IIT,而是关于在艾哈迈达巴德工作的外国人的生活工作感悟,标题是《哪里有机遇,哪里就是家》。其中有两个采访对象刊载了照片,一个美国人,一个我。

  我兴致勃勃地端详起了那篇报道,突然发现我采访时说的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一旦白纸黑字印刷在官煤上,看起来还是蛮上档次的。
  比如,问:“当外国人选择在艾哈迈达巴德工作时,有些什么挑战?再谈谈你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素质。”
  我答:“挑战包括酷热、语言障碍和素食主义。由于这是一门选修课,所以教学风格是轻松而愉快的。学生们非常聪明,他们中的一部分真的潜心于汉语学习。我相信他们可以撑起印度的未来。”
  再比如,问:“如同理工学院有‘外教’,许多其他市级的大学也有外教,你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我答:“非常好,这意味着印度具备了国际视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心希望在我们两个拥有灿烂文明的国家之间开展更多的国际交流。”
  我在国内做思政教师时积累的话语体系,这时派上用场了。

  达亚也说,他们办公室的人都觉得我回答得挺漂亮,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所以每次做宣传都要想到我。
  我们聊完了工作,达亚的视线落在了悬浮在办公室天花板上的气球上,随口问了一句:“这气球哪里来的?”
  于是我把那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对话,谁知他听完后,表情顿时变得有点凝重,说:“那个……郭,其实我知道你这么做,只是一番好意,想帮助他们,但是实际上,你不应该给他这么多钱,甚至一卢比也不应该给他。”
  我说:“我明白,之前就有同事说过,不应该随便施舍乞丐,因为那会养成印度人不劳而获的习惯。他们有手有脚,应该逼他们去工作、去挣钱。不过我始终觉得,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的,而且,他也不是纯粹的乞丐啊,他是卖气球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问题不在于该不该给乞丐钱,我有时候也施舍啊。”

  “那问题在于什么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
  达亚说:“你刚才也说了,你常常看见那老头子坐在那里,旁边总睡着一个小孩子,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那些幼儿,老是在睡觉?晚上睡,白天也睡?”
  “你的意思是……”我顿时产生一种不详的预感。
  是的,这么简单一个问题,我竟然才意识到。

  “因为他们,都被灌了药。”
  “什么?”我顿时感觉到背脊发凉,“他的爷爷,为了讨钱,竟然给自己那么小的孙女儿灌药?”
  “不不不,那不是她的爷爷,这只是一门交易而已。”
  “交易?”

  “这是一个犯罪团伙干的事情……也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团伙。在印度,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婴儿,他们的父母实在太穷,又嫌他们多余,就被父母租给这些团伙,他们一般只有一到三岁。这些团伙给孩子们灌药,让他们一直昏睡不醒,博得路人的同情,再雇佣一些最底层的穷人,把昏迷的小孩交给他们,让他们去乞讨,或者卖些气球之类的玩意,然后双方分成。
  就算人们不同情这些乞丐,也往往会同情这些孩子,所以讨到钱的几率要比自己去乞讨容易得多。特别是遇到像你这样的外国人,或者有钱人,一给就是几百甚至几千卢比。所以,父母——人贩子——乞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生意关系。我并没有怪你的意思,不过,给他们钱,难道不是在纵容犯罪吗?”
  我突然想到了《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那个被人贩子烫瞎双眼,逼着去乞讨的小孩,那是电影里的印度。现实的印度,竟然和电影如此相似,它就在我的身边这么发生了。
  我问:“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

  “有一些等不到那一天,就夭折了;有些长大了,但是身体和智力会严重畸形;最好的情况,长大了,身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损。”
  我顿时联想到了尼廷店铺中那个身高一米的畸形女客服,尼廷也曾经告诉过我,她小时候被人灌过毒药,所以长成这样,他看她可怜,就收留了她。
  “这么明目张胆,丨警丨察不去抓他们吗?”
  “丨警丨察当然可以救出一些小孩,可是……”达亚说,“如果丨警丨察都这么厉害了,什么案子都破,印度还会是现在这样子吗?”
  “那我们说说他们的父母,天下哪有父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退一万步说,他们就算不怕丨警丨察,难道不怕神惩罚他们吗?”
  “神?神在哪里?这世界上的神有两个,一个在心里,一个在庙里,他们或许拜着庙里的神,却从来不怕心里的神。一个人,如果连神都不怕,那么,他还会在乎他的孩子吗?
  在我们古吉拉特邦,人性还算淳朴,这样的事情不多见,但是在德里、在孟买、在班加罗尔……人们对于神的信仰已经越来越淡化,大都市里的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印度人成为了无神论者,所以,车站外面、地铁门口、商场附近,人流量大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是。父母出租一天婴儿,一般可以得到一百卢比,乞丐也只能分到小头,大部分的钱,都被人贩子拿走了。”
  我说:“我无法理解他们,我的女儿,也就那么大,哪怕她擦破了一块皮,我都会心疼半天。对我来说,她就是我的一切。我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对待孩子。”
  “对印度人来说,也一样。可是我们有十多亿人,总有例外。我们不像中国,有计划生育政策,你看那些贫民窟里的孩子,有几个父母有时间去管他们?特别是女儿,与其溺死,不如租给这些人贩子。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上升通道,也会继承父母的这种思想,这就是印度穷人永远的恶性循环,千年不变。”
  千年不变!
  而我,只是这个宿命链条上一个微小的过客,为压垮骆驼又添加了一根稻草。
  我想起那晚对拉谢尔说的豪言壮语:“献献爱心吧。”多么讽刺!
  那天晚上,我翻看了QQ和微信上很多同龄朋友晒孩子的照片,按照这样的节奏,那个席子下面的小女孩,有着那么精致可爱的小五官,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中玩着毛绒绒的喜羊羊,被父母带出去走亲访友,七大姑八大姨抱来抱去,领着一份份的压岁钱,还会在幼儿园的欢笑声中领着一朵朵小红花,在无忧无虑的世界中茁壮成长。我的女儿,甚至在我出发前就已经会简单地操作iPad,点击她想看的动画片。

  她理应获得这一切,可是她的世界中,却只有无尽的药物和冰冷的地面!她努力地用小鼻子呼吸着每一口污浊的空气,维持着上天赐予她的小小生命,如同一株嫩芽,顽强地钻出地面,寻找着雾霾中依稀可见的阳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