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一梦——你从来没听到过的印度声音,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第49节作者:
小禅GF 圣池的四周,是洁白的大理石路面,路面上铺就了一条草垫,像是盲人道,整个区域四面,被洁白的大理石围墙围起来。至少上千人在这里聚集,有的就着围墙睡觉,有的沿着圣池顺时针方向漫步。
此刻我的眼前,只有三种主要颜色:水天的蓝、四周的白、中间的金,它们被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印度人点缀。我无法理解,这里有那么多不爱干净的印度人聚集一堂,还有无数的人进进出出,怎么会如此一尘不染!
我拿着手机止不住地拍照,发现随便拍一张,那照片呈现出的画面效果都堪称杰作。我留意到一张照片:一个包着白色头巾,穿着橘红色背心的小姑娘,正拿着一根竹竿,在圣池里驱赶着鲤鱼,和旁边一个大男人动作一模一样。
我朝那小姑娘走去,刚走到她身边,还没看个明白,那个大男人,还有旁边一个中年妇女,望着我,随即都停下手里的动作,愤怒地走向我:“你为什么不包头巾?这里不包头不能进来!”
什么?头巾?
我这才发现,这里所有的人,头上都包了东西,锡克族厚厚的头巾自不必说,其他非锡克族的印度人,也会用方巾把头发裹起来。就我一个人,赤裸裸的黑头发直接对准了他们天上的祖先。
我这才反应过来,进庙时的惶骇,就是这个——我只注意了脚上的鞋,把头上给忽略了。锡克男人的大胡子长相是很有威慑力的,我说:“非常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规矩,这就出去!”那妇女却劝男人道:“算了,外国人。”
锡克男人显然不会轻易妥协,但也没有要撵我出去的意思。他拽着我,用很大的力量把我拉到墙边,然后变戏法似的从旁边一个麻袋里捡了一块头巾,给我包上。
我不住地说太谢谢你了,心想我的造型一定很有创意。
他看我态度一直很好,就笑了:“看起来不错。”我也笑着行合十礼。这一摩擦,我们就搭上话了,我重新走到女孩跟前,跟他们聊了起来。
“我们是三口之家,我在这里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当圣池里的鲤鱼聚集过多的时候,把它们适当驱散一下,兼任一些打扫卫生的工作。这个工作很枯燥,也很低端,但是对我来说,却很神圣,所以一干就干了十二年,还会一直干下去。”他说他才31岁,然而那造型……
我问,那小女孩呢?他说:“我们锡克人,很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文化。看到女儿每天在这里和鲤鱼玩得那么开心,我也问过她以后愿不愿意接父亲的班。长大以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但是我希望女儿能够接班,把这份神圣的文化传承下去。”
说完,他又问了一下小女孩:“以后跟着爸爸在这里干,好不好?”
女孩看看爸爸妈妈,又看看我,说了一个他们才懂的单词,我想那是“我愿意”。
传承!
真是个美好的词汇,他们一家子或许一辈子也不会大富大贵,却可以终生守护着一方净土,随着湖水清澈,随着圣殿纯粹。
我跟着人群顺时针游览,有了头巾,再也不用担心被抓典型了。在那里待到早上八点钟,我才意犹未尽离开金庙去街上一家麦当劳吃了早餐。东逛逛西看看,回到酒店的时候是九点半。尼廷依然在呼呼大睡,这宁静的酒店,是他最好的港湾。
我没有打扰他,独自在沙发上玩手机。直到十点过他的电话铃声响起,他才正式醒来。一接到电话,他语气柔和得小鸟依人,我听不懂印地语,但是我听到了他叫她:卡米妮。
打完十多分钟的电话,他伸个懒腰,问我金庙感觉怎么样?我给他看了我拍的一系列照片,“哇!”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走,马上去!”
话说得很满,但我分明看到他慢悠悠地穿衣服、洗簌,又慢慢涂抹他们印度人用的护肤品、香水之类的东西,然后吃早餐,然后作祷告,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
老板,你既然做不到,就不要每次说得那么斩钉截铁好吗?
任凭他慢慢磨蹭,我在旁边练起了瑜伽,各自不相打扰。磨蹭到十二点钟,我们才终于出发。
日期:2016-06-28 17:57:45
(三)
正午的金庙,和早上是两个世界。当我再次踏上那片大理石地板时,发现寸步难行——地板被骄阳晒得滚烫。我这才明白,那草垫不是盲人道,而是防烫的。我移步到草垫上,可是那草垫非常粗糙,磨得脚板很痛,没办法又只好走大理石路,走不出十秒,又被烫回草垫上,然后又痛回路面上……一边是砭肤之烫,一边是硌脚之痛,我就在烫和痛的模式中不断切换,左支右拙。我不明白那些印度人的脚底板都是什么材料做的,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都不Made in China.他们走在这么烫的路面上若无其事,难怪每当印度土著做仪式的时候,一个个火上行走、锅里打坐,都是赖温斯基。
尼廷看我招架不住,就让我在旁边阴凉处休息,他自己活动去了。
等他转完一大圈,我们走向圣地的核心——圣池中的金庙。
在圣池的一侧,有一条窄窄的水上通道通向金庙。那里人头攒动,我们跟在队伍里,一步一挪,大约花了二十分钟,才进入了金庙。
金庙分三层,里面为了紧跟印度的需求,也供奉着湿婆、克利须那等印度教神灵。尼廷非常虔诚,每到一个神像前都要祭拜,然后向功德箱里捐款一百卢比,前后捐了三次。至于其他的印度人,不管穷的富的,也会十卢比二十卢比地贡献出来,很少有不捐的。我作为一个不太穷的人,自然也不好一毛不拔——不求带走金庙的一片云彩,我总共留下了两百卢比的云彩。
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走向公共食堂,去吃天下最大的免费午餐(其实把钱一捐,已经不那么免费了)。
这个食堂,可以容纳近一千人,一天24小时开放,想吃多少吃多少。依旧是人山人海,我们端着餐具在厅外等了十多分钟,待前面一批吃完,门一打开,我们后面一批便蜂拥而入。
大厅的内部陈设随即映入眼帘,若干条草垫上上演着人与人的争夺与谦让,待各自坐定,工作人员便会来依次给食客盛上饭菜……那种阵势,说好听点,像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说不那么好听,请参考养殖场里的牲口流水线。
食物不可能很美味,吃的就是个气氛。菜品包括一种黄豆咖喱和绿豆咖喱,以及有椰奶味道的白米粥,当然还少不了恰巴提。工作人员来发放恰巴提的时候,我用右手去接,他动作便停顿了。尼廷提醒我:“这是布施,要双手摊开向上,人家才会给你。”
于是我做了他说的动作,一片恰巴提落到我的手上,顿时找到了当乞丐的感觉。须臾间,我明白了印度民族一些骨子里的东西,这个动作要是做成了习惯,那原本挺立的脊梁也渐渐变成了绕指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