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21 15:17:04
099、周戎崛起(7):手足之情?
古公亶父“迁都”岐山后便与东方的大国商迅速取得了联系,此时商朝正是小武(武乙)在位期间。算起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也已经持续了几代,为祝贺周人的乔迁之喜,武乙很“慷慨”地将岐山一带赐封给了他们——反正这地儿也不是我的,你要是愿意,我把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赐给你都行!
据悉,埃及、亚述、埃兰等国外交部对武乙的此番言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商朝外交部表示是谁啊我认都不认识。就是认识,你打我啊!
一个700年后的声音传了过来:东方,你等着,我亚历山大迟早会来的!
咳咳,你走错路了,那是阿三的地盘……
扯远了,回到主线。
古公亶父在岐山建立城邦后,一切自然都要按规矩来了。以前周人行为随意,私有财产也不多,所以大家相互之间没什么好争的,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也能非常融洽。可是现在姬姓一家不但拥有了自己的财产,而且名义上也可以对那些附近前来归附的人的人身财产进行分配,这权力可就大大的了。
过去养家糊口什么的,姬家人只要照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OK,但是现在大家是城邦了,是国家了,那一方面众望所归的领袖家族就必须组织军队和政府以保家卫国,一方面所有人也必须对这支军队和这个政府的正常运转提供经济上的保障,简单地讲就是要纳税,不然,人家天天不种地就给你巡逻,吃啥啊?于是姬姓家族便成为了周国的最高统治集团。
这人一发达了,亲戚之间就难免会有些隔阂产生。周国才建立不久,姬家内部便出现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按现在史书的说法是,古公亶父觉得自己三子【季历】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很有祥瑞之气,所以想立他爸为继承人。但是当时周人的继承法是以长为尊的,所以他的愿望便得不到实现。这时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表现得非常孝顺,他们深明大义,知道老爹既想立弟弟为家督又不想坏了规矩,于是便连夜离开了岐山。
话说这哥俩和亶父果然是一家人啊,老爹当年是一路狂奔两百里离开的豳,现在两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竟然飞奔了上千里路,最终来到了今江苏无锡东南六十里的梅里,在此开始了新的繁衍生息。
故事听着确实很感人,但是历史的真相真会是如此?且让我们逐层分析一下。
首先周人确实是一直父死子继的,而父死子继的默认方法一般也是长子继承,这一点没什么问题。
其次因为喜欢孙子而想让儿子即位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康熙就喜欢小乾隆。当然,乾隆帝的故事可能是他自己后来吹牛的,但是晋武帝喜欢他那白痴儿子的儿子应该是不会错的,因为无论是他儿子还是孙子都不大可能制造出这么个假新闻(他儿子太蠢,他孙子死得早)。
问题是,孙子讨人爱只能构成儿子即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晋武帝也好康熙也罢,是左思右想了其他很多方面后才把这个“孙子可爱”纳入的考虑范围,类似周太王这家人的搞法,实在有些违背常理。
而且两位哥哥跑就跑吧,意思一下不就得了?结果他们居然一路从陕西跑到了江苏,这哪像是避嫌,简直就像是逃难,唯恐跑慢了跑短了会被追杀一样,太诡异了。
总之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但是或许那个时候的人就是这种思维?毕竟我和周太公他们相距了三千多年,他们也无法理解今天的我们为什么不用下跪,为什么不用砍头,为什么不用……那是否我也是以今非古,结果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这个问题就交给大家一起讨论吧!
至于这次出逃事件对后来的历史有什么影响,大致是这么回事:泰伯和仲雍来到东南蛮夷之地,以先进的文明折服了当地人,于是大家推举他们做了土著人们的领袖。约一个世纪后,泰伯的弟弟季历的孙子终于在中原登基为王,于是泰伯和仲雍的后人们也回黄河流域想认祖归宗,结果从那个新王朝里获得了一个封号,那就是——吴君。
这便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起源。而几百年,这个吴国出了两个了不得的君主,两人都威震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圈,他们一个叫阖闾,一个叫夫差。
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这里就先放过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