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夫人死后,李治又册封她的女儿做魏国夫人,折让武则天一直如坐针毡。
借着武惟良、武怀运等各州刺史献食之机,武则天暗中派人下毒,将亲侄女魏国夫人毒死,并成功地嫁祸给了武惟良、武怀运。
李治被蒙在鼓里,眼看心爱的女人死于非命,悲痛欲绝之余更是怒火中烧。武则天挺身而出、大义灭亲,将武惟良、武怀运处死,并改其姓氏为“蝮”,以示“决裂”和侮辱。
武怀运的哥哥武怀亮早逝,寡嫂善氏过去也对杨氏多有不敬。虽然与“下毒案”无关,但武则天也没有放过她,另找了一个理由将她缉捕。善氏被打得体无完肤、白骨外露,最后气绝身亡。
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死于非命,儿子贺兰敏之也在自寻死路。
武元庆、武元爽死后,武则天将贺兰敏之改为“武”姓,袭封武家的爵位。但是,贺兰敏之品行低劣,早就因寻花问柳而臭名远扬,据说还与自己的外婆杨氏乱伦。
得到武则天的怜悯之后,贺兰敏之更加有恃无恐。杨氏去世,他脱下孝服,与一群**寻欢作乐,后来竟然诱奸了廷臣杨思俭的女儿。他哪里知道,李治、武则天早就相中了这名女子,打算纳聘她为太子妃。
“准太子妃”尚未过门,就被贺兰敏之强行玷污,皇家尊严荡然无存。武则天大为光火,剥夺了赐予贺兰敏之的“武”姓,恢复“贺兰氏”,流放雷州,并暗中指使押解者在半道上将其勒死。朝中凡是与贺兰敏之来往密切的人,非死即流,不可胜计。
经历着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整肃”,从皇帝李治到满朝文武,都深深地感受到,皇后武则天打击“异己”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根本就不留任何“死角”。
谁都想知道,可谁也不知道,武则天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谁。
日期:2015-11-13 21:37:40
第十一回 征吐蕃薛仁贵败北 树威权武则天建言
狄仁杰三年守丧期满,又回到并州,继续出任法曹参军一职。其实,狄仁杰在任上兢兢业业、颇有政声,特别是随兵部尚书任雅相出使吐蕃,又作为押运使为东征大军运送粮草,可谓功莫大焉。可是,如今的朝廷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正在频繁较量,爱才如命的阎立本不希望这个“海曲明珠、东南遗宝”淹没在异常凶险的政治漩涡中。因此,每当官员任期考核,阎立本总不忘给河东道的黜置使打招呼,务必让这个并州都督府的法曹参军原地踏步。
春去秋来,又是四五载的光景,并州长史蔺仁基、司马李孝廉先后致仕,法曹判佐郑崇质因治狱有方,如今已升迁至陇右道,出任甘州刺史一职。
临别之际,郑崇质与狄仁杰推杯换盏,来个一醉方休。郑崇质心里明白,黜置使认为并州法曹有“平允”之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录事参军狄仁杰。可结果,判佐升迁,参军却原地踏步,郑崇质曾私下找过黜置使,郑重其事地将这份功劳“物归原主”,却被黜置使几句话顶了回来。此番升迁,郑崇质并无半点喜悦之情,反倒是为故交狄仁杰的“不幸”遭遇感到愤愤不平。
狄仁杰见郑崇质的情绪如此低落,也是心照不宣,不过打心底里说,狄仁杰对这样的遭遇毫不在意。
“郑兄,”狄仁杰反倒劝慰郑崇质道,“宰辅也好,县丞也罢,皆是受命于朝廷、造福于百姓,若是一心只惦念着功名,人生还有何意趣?”
“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蔺公此言不虚!”郑崇质由衷地赞誉道。
这些年在并州,别说同“曹”为官的郑崇质,就是都督府的上下官吏,无不钦佩狄仁杰的品行。此人一向淡泊名利,从不计较官阶高低,而是一心为民,绝不容许在自己手上造出一桩冤案或者疑案。对于一名官员而言,平生莫大的成就,未必是出将入相、青史留名,很多时候,百姓、同僚心中的感念便胜过一切。
百姓交口称赞,狄仁杰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更何况,母亲卢氏还亲自为他和玉儿操办了婚事。如今,狄仁杰也有了自己的子嗣,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狄仁杰似乎明白了父亲狄知逊当年的心境:谁曾把家庭的安宁与幸福看作一生最大的成就?
郑崇质调任甘州刺史之后,与狄仁杰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甘州抵近吐蕃,又地处关中通往安西都护府的要冲,近年来随着吐蕃势力的日渐膨胀,甘州一线的防御压力骤然猛增。这一系列的变故,郑崇质在书信中皆有提及,当然也不忘向这位曾经代替自己出使过吐蕃的故交问计。
早在出使吐蕃时,狄仁杰便预感到这个摄政掌权的禄东赞,绝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不过,形势的发展,远远比当年任雅相、狄仁杰等人预料的还要严重。
“和亲”之议搁置之后,唐高宗李治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高句丽,不断调兵遣将,一扫先帝之遗恨。时势造就英雄,苏定方、刘仁轨、李绩等将领在此战场上建功立业,至总章元年,李绩率东征大军一举剿灭了独木难支的高句丽,在高句丽的故都平壤城设立了安东都护府,总算了结了李治的一桩心事。
东线再无战事,当李治又将注意力转向西线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局势已经很难收拾了。利用唐朝无暇西顾的“天赐良机”,禄东赞率吐蕃大军横扫吐谷浑,侵吞了青海故地,与甘州、肃州等陇右重镇不过一山之隔,严重威胁着大唐与西域的通路。
在此期间,禄东赞从吐谷浑返回逻娑城的途中,在一个叫“日布”的地方染病身亡,当时,李治正在筹备对高句丽的最后一战,得知禄东赞病死的消息,不由得乐了好一阵。朝廷上下都以为,随着禄东赞的死,吐蕃应该会消停一段时间,说不定还会再向大唐示好。可是事与愿违,禄东赞的儿子赞悉若多布、钦陵赞卓先后出任“大相”,仗着日益膨胀的实力,对大唐的态度更加强硬,不仅频繁地翻过祁连山袭扰甘州、肃州,甚至还觊觎西域的安西四镇 和吐火罗 地区。
尽管吐蕃国内各方势力矛盾重重,但在对付大唐方面倒是“齐心协力”而且分工明确。赞悉若多布主要负责北面,联合西突厥势力,渗透至吐火罗,并抵近安西四镇袭扰。钦陵赞卓则负责东面,驻屯于吐谷浑的青海故地,隔三岔五地翻祁连山玩儿,让陇右道疲于应付。
“皇上,从眼下计,从长远计,安西、陇右可不容有失啊!”武则天经常替李治处理政务,也时常接到安西、陇右各地报来的军情,忧心忡忡地向李治建言。
“朕何尝不知!”李治叹道,“可朝廷财力、军力有限,只能顾着高句丽一头,没曾想倒让吐蕃在西线坐大!”
“如今高句丽也灭了,是该跟西面的夷狄清清总账了!”武则天言语中显露出一番少见于女流的英气。
李治深知,再对吐蕃放任自流,必然酿成大祸,是该到用兵的时候了!大将军李绩自剿灭高句丽之后身染重病,恐怕命不久矣,披甲出征已不现实。因此,李治将镇守在安东都护府的薛仁贵调了过来,委任其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十万大军,准备西征吐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