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接到诏令,风驰电骋一般,不过十几天的光景,便从平壤赶到了长安。
“薛爱卿心忧社稷,不辞辛劳,朕心甚慰。”李治没想到薛仁贵这么快就回来“报到”,特意单独召见了这员猛将。
“蒙圣上洪恩,微臣定当为国尽忠,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李治颔首赞道,“昔日苏定方征讨西突厥之贺鲁部,卿献策甚多,此后卿又亲率铁血之师横扫高句丽,与李懋功会师于平壤城下,直可谓功勋卓著。如今,吐蕃滋扰日久,正是卿为社稷披甲征伐之日!朕委任卿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卿可知朕之用意?”
“微臣斗胆妄测,陛下是希望微臣挥师直指逻娑,彻底驯服吐蕃之顽逆!”薛仁贵跪拜道。
“爱卿甚得朕心!”李治不禁大快朵颐,“此番命卿率十万大军出征,既要护送吐谷浑王复国,更要将吐蕃彻底铲灭,以彰显‘虽远必诛’之威!”
薛仁贵被李治的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自回去筹备出征事宜。李治又召见了刘仁轨、李敬玄等大臣商议副将的人选。
刘仁轨因“白江口海战”一战成名,如今已是当朝宰辅。出征吐蕃,刘仁轨已经谋划了许久,薛仁贵便是他力主向李治举荐的。对于副将的人选,刘仁轨其实也拿定了主意。
“陛下,微臣以为‘上阵父子兵’,薛仁贵之子薛讷可担此任。”刘仁轨率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微臣以为,此议尤为不妥。”刘仁轨话音未落,另一名宰辅李敬玄便跳出来反对。
尽管李敬玄官拜宰相的时间晚于刘仁轨两三年,年纪也小了十多岁,但若论从政履历,李敬玄明显压过刘仁轨很大一截。早在李治还做太子的时候,李敬玄便是太子的侍读,为人冷峻,却对儒家学说研习颇深,后来一直都在朝廷任职。对于刘仁轨因战升迁,李敬玄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凡是刘仁轨的提议,他总会想方设法地加以驳斥。
“在下之议有何不妥,少常伯 何出此言?”尽管当着李治的面,刘仁轨的言语中也不乏辛辣味。
“微臣并非怀疑薛将军的统兵之才,只是父子出征,身边缺少个提醒、商榷之人,恐致一意孤行。”李敬玄并不理会刘仁轨炽热的目光,而是对着李治奏道。
“少常伯,你这是什么意思?”刘仁轨怒责道。
李敬玄见问,依然是不紧不慢地上奏道:“太史公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薛将军虽久经沙场,但老虎难免也有打盹的时候。微臣愚见,望陛下三思。”
刘仁轨还想说什么,李治却抬手打断道:“好了,二位爱卿不必再争执了。李爱卿所言极是,当另选副将为宜。”李治也听出了李敬玄的言中之意,对父子拥兵在外也是心存疑虑。
“微臣以为,郭待封乃副将的不二人选。”李敬玄看来也是早有准备。
“郭待封?”李治想了想,“噢,爱卿说的可是左豹韬卫将军?”
“正是!此人乃开国勋将郭孝恪次子,有勇有谋,曾作为副将,跟随李懋功大将军东征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直可谓‘将门虎子’也!此番西征,必能再立新功!”
“陛下……”刘仁轨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李治似乎预感到了刘仁轨的窘态,摆手道:“刘爱卿不必多言,就让郭待封出任副将,即日出征!”
刘、李二人一前一后,离开皇宫。刚走到承天门,准备上轿,刘仁轨突然转身走到李敬玄跟前,正色说道:“明公今日出此祸国之议,来日恐怕追悔莫及。”
“正则 老兄,圣上之意,可不能妄加褒贬呀。”李敬玄阴笑道。
“哼!”刘仁轨冷笑一声,“郭待封乃平庸之辈,又与薛仁贵品级相当,一山难容二虎,势必令出多门,此乃兵家大忌,明公到底是何居心?”
“正则老兄这番话,怎么不说给圣上听?”李敬玄依然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你……”刘仁轨瞪了李敬玄一眼,又不便承认刚才自己没想到这一茬,于是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拂袖转身,钻进了自己的轿子。
日期:2015-11-14 11:32:49
此番出征,果然如刘仁轨所料,薛仁贵、郭待封二人自打离开长安,便走一路、吵一路,谁也说服不了谁。
郭待封的想法是挥师直指吐蕃腹地,引诱活动在边境地区的吐蕃主力回援,凭借十万兵力与之决战,毕其功于一役,然后直捣逻娑,不负圣命。
薛仁贵身经百战,坚决反对郭待封的提议。毕竟,十万大军携带着辎重粮草行军,想在广袤的高原上引诱吐蕃主力,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过,薛仁贵一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决定到了吐谷浑故地再说。
十万大军沿鄯城官道进入吐谷浑故地,这里地处青海湖南岸,俗称“大非川”地区。薛仁贵摊开地图,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
“待封,我军在大非川一带未见敌军踪影,我打算偷袭乌海 ,引诱活动于青海故地的吐蕃大军。”
“将军此议甚好。”郭待封以为薛仁贵接受了自己的意见,随声附和道。
“不过,”薛仁贵话音一转,“十万大军携带辎重长途奔袭,难以形成突然之势,反遭拖累。我昨夜深思熟虑,打算分兵两万给你,利用大非川的地形优势,构筑两道防线,确保辎重粮草安全。由我统领八万快骑,突袭乌海敌军,再撤回大非川,与你汇合。”
由于对郭待封的厌恶之心,薛仁贵不过是草草向他交代任务,既无商榷之意,也没打算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
其实,薛仁贵率八万轻骑兵突袭乌海,只是将吐蕃打得叫起来。他估计,按照钦陵赞卓往日用兵的习惯,并不会冒然增援乌海,而是前往大非川一带捣毁唐军的辎重。吐蕃军队在如此广袤的地区搜寻,自然需要一些时间,想突破唐军布置的两道防线更需要时间,有这个时间差,薛仁贵必能率八万快起从乌海全身而退,往大非川杀一个回马枪,与留守部队里应外合,夹击吐蕃主力。钦陵赞卓一旦在大非川失利,青海故地则不再会有像样的抵抗。赞悉若多布又被牵制于吐火罗和安西四镇,难以抽身,唐军直捣逻娑,可谓易如反掌。
薛仁贵的“计中计”尚未让钦陵赞卓成为瓮中之鳖,倒先使郭待封心存芥蒂。表面上,他作为副将,只能对薛仁贵言听计从,可薛仁贵率八万骑兵一走,他便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好你个薛仁贵!想当初东征,我郭待封在懋功将军的光环之下难有作为,如今西征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你却让我做起‘仓吏’,到时候破敌之功皆被你薛仁贵揽了去,我郭待封岂不是又白跑一趟?”
郭待封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带着两万留守部队,以及十万大军的辎重、粮草,如笨熊一般,慢慢吞吞地往乌海方向运动,与薛仁贵“抢功”去了。
不巧的是,郭待封的部队尚未见到乌海的影子,便与前来搜寻唐军辎重的吐蕃主力撞了个满怀。钦陵赞卓见唐军辎重“得来全不费工夫”,遂率领数万大军饿虎扑食一般地杀将上来。郭待封寡不敌众,眼看两万大军不出一日便被杀得尸横遍野,辎重粮草也被焚毁殆尽,只得率残部撤至大非川固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