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敌消我长”的机会,李治任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驻镇鄯州,一方面积极防守,同时伺机反攻、收复失地。
为了稳妥起见,此次出征不同于薛仁贵前番西征,刘仁轨只是“镇守大使”,而非“行军大总管”,因而职权小了许多,至少出兵反击,得经过朝廷同意。
到任之后,刘仁轨发现,吐蕃在吐谷浑故地的兵力明显锐减,而且袭扰的频率也大幅度降低,说明内乱依然在吐蕃延续。刘仁轨认为,此时正是出兵收复吐谷浑故地的最佳时机。
可是,刘仁轨递送给朝廷的奏疏,要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直接驳回,毫无婉转余地。
刘仁轨心里很清楚,这一定是中书令李敬玄搞的鬼。自从刘仁轨凭借“白江口海战”发迹,与李敬玄平起平坐做起了宰辅,二人便是“针尖对麦芒”,成了死对头。
想当初薛仁贵西征,刘仁轨、李敬玄因副将人选争得面红耳赤。李敬玄略胜一筹,举荐了郭待封,直接导致了“大非川之战”的惨败。在刘仁轨的眼里,李敬玄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
“李敬玄,咱们走着瞧!你自己拉的屎,你自己得给我吃回去!”怒气冲天的刘仁轨在鄯州隔空叫骂,愈发显得气急败坏,以至不时冒出一些污言秽语来。
刘仁轨可不是发泄发泄而已,过了几日,李治便接到了刘仁轨以宰辅名义送来的密奏。按照朝廷制度,宰辅的密奏,中书省既无权启封,更不敢私自扣押。李敬玄尽管“做贼心虚”,显得惶恐不安,但也不敢在这封密奏上打什么鬼主意,这可是欺君大罪!若是刘仁轨回来质问,自己根本没法解释,故而只得乖乖地送到了李治的案前。
李治看完刘仁轨的密奏,迅速召见了李敬玄。
李敬玄估摸着,刘仁轨一定是在密奏中将自己大肆批判一番。因此,不等李治发问,李敬玄便主动辩解道:“微臣与正则在政事上素有抵牾,但微臣一心报效朝廷,以社稷为念,不敢掺杂半点私心,望圣上明察!”
“怎么,李爱卿觉着刘正则这封密奏,是在弹劾你不成?”李治反问道。
“这……”经此一问,李敬玄倒显得无话可说,毕竟他没有看过密奏,不知刘仁轨所言何事,先前仅仅是自己暗中揣测而已。
“李爱卿,”李治见他答不了话,便笑着说道,“依朕看来,你倒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敬玄听言,赶紧俯身跪拜道:“微臣罪该万死!”
“你与刘爱卿皆是朕之股肱,圣人云‘和为贵’,你们饱读诗书,怎会不知和之利、争之弊,反倒犯起糊涂来?”李治不忘敲打李敬玄一番,随即又将刘仁轨的密奏递到李敬玄的手里,示意他看一看。
李敬玄诚惶诚恐地浏览了一遍,吓得冷汗直流。原来,刘仁轨在密奏中非但没有说李敬玄的半句坏话,反而举荐李敬玄前来领军。为了打消李治的疑虑,刘仁轨列举了诸多理由,什么李敬玄见多识广呐、才能卓越呐。更关键的是,刘仁轨说吐蕃人暗中都在商量,说如果换作李敬玄领军,咱们要么逃命、要么投降。
刘仁轨说得恳切,李治“感动”之余,也是信以为真,便召见了李敬玄,打算让他代替刘仁轨挂印出征。李敬玄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当场两腿发软,哆嗦着回奏道:“陛下,刘仆射赞誉微臣,微……微臣实不敢当。微臣无……无德无能,难……难堪此重任。”
“呵!”李治见他这副模样,不禁冷笑了一声,“李爱卿为何一反常态,谦虚起来了!”
“陛下恕……恕罪,微臣实难从命!”李敬玄依然不松口。
“哼!”李治不由得动了怒,“平日里满口忠义,朝廷用人之际又畏缩不前,成何体统?刘爱卿就是让朕亲征,朕也难以推脱,何况于你?”
“陛下……”李敬玄还想说什么,却被李治的厉声呵斥打断了。
“朕就要一句话!你去,还是不去?”
“去……去。”李敬玄被逼得毫无回旋之地,只得硬着头皮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次年九月,李敬玄率十八万大军西征吐谷浑故地,却遭到论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顽强阻击。
当时,前军主将是工部尚书刘审礼,副将是行伍出身的将军王孝杰。吐蕃来势汹汹,刘审礼、王孝杰眼看抵挡不住,迅速派军士汇报中军,请求李敬玄率部增援。可是,李敬玄文臣一个,哪里见过这等阵势,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带着中军后撤了好几十里。
经数日苦战,孤立无援的前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审礼、王孝杰被吐蕃生擒,押回逻些城。刘审礼伤重不治,客死雪域高原,王孝杰则因长相酷似芒伦芒赞,得到吐蕃人的优待,数年后被释放回国。
消灭了前军,吐蕃又向后撤的中军扑去,将李敬玄重重包围。李敬玄已是手足无措,多亏黑齿常之 率领五百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夜袭吐蕃军营,论钦陵不明敌情,未敢轻举妄动,李敬玄这才侥幸逃脱,返回鄯州驻地。
西征再次以惨败告终,李治不禁大为光火,将李敬玄贬为衡州刺史。后来,李敬玄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病死于任上。
日期:2015-11-29 21:37:10
十年光阴,大唐两番惨败,既令国人唏嘘不已,更令李治焦头烂额!
吐蕃在青海大获全胜之后,更加咄咄逼人,不仅河西走廊一带频繁遭到侵扰,关中地区也面临直接的军事威胁。当然,目前的吐蕃还没有实力挥师东进,战局在大唐全线收缩之后,暂时形成了对峙与僵持。
强敌在西线虎视眈眈,作为前沿的后盾,又是大唐的京畿重地,关中当然不容有失。可是,历经数年征战,关中地区虽然没有直接遭受战火的摧残,但为了保障西征军和前沿边防部队的供给,早已是竭泽而渔、油尽灯枯,亟待恢复生产、组织防御,医治战争创伤。
在这种情况下,李治决定派出一名“巡察使”,就地督促关中的军政整顿和农业生产。但在具体人选的问题上,李治显得有些举棋不定。
“微臣以为,巡察关中事关重大,人选不可不慎重。”刘仁轨身为宰辅,自然要发表一下意见。尽管他心中已有人选,但上次举荐了李敬玄,导致青海战败,此时不敢冒然提名。
“嗯。”李治对刘仁轨还有些耿耿于怀,听他说得模棱两可,也懒得追究,转而对众臣问道:“诸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群臣摸不准李治的心思,宰辅刘仁轨都不举荐,其他人岂敢轻言,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罢了,”李治看这个阵势,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待朕详加斟酌,退朝!”
李治说“斟酌”,说白了就是征求天后武则天的意见。
“妾身以为,侍御史狄怀英能担此任。”关键时刻,还是皇后武则天拿了一个主意。
“狄怀英?”李治表示有所怀疑,“此人虽然为官多年、业绩卓著,但长期处理刑狱,巡察之事,能胜任否?”
李治满脸狐疑,武则天却充满信心,回道:“庄子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狄怀英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历练历练未为不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