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标这点事儿——记录真实的销售经历》
第19节

作者: 蘑菇的小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09 19:45:45
  “穆总,还真让你猜对了。今天上午苏州刚刚开会才打听到的,这个人在重庆用的我们的产品,门铃系统出了故障,售后给他维修后,要收费,结果他不给钱,现在对我们的产品怀恨在心了。”吃人嘴短,蘑菇抓住时机恭维了老穆一句。
  “哦!这样说的话,就是刘永那家伙区域的问题,让我这边来处理了。以后我要跟他说说这事。”老穆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刘永是西部营销中心的销售总监,和老穆是平级,培养新员工很有一套,蘑菇还没有见过,这是第一次在老穆这里听说这个名字。
  日期:2016-10-09 19:46:08
  “穆总,我还有个问题,找到了客户的爱好,是不是一定能发展成内线啊?”
  “这个可不一定。我告诉你,我刚开始做销售的时候,吃过不少亏。你把客户约出来,总要请人家吃个饭,喝个茶吧。我刚做的那会儿,有一次请一个采购吃饭,好家伙,来了一屋子人,从他老婆,到他老婆的妹妹,还有他老婆的妹妹的男朋友,八竿子打不着的全来了。当时我也不懂啊,傻乎乎的把菜单递过去了,那小子才缺德呢,什么贵点什么,点了一盘虾,几百块,还要了一条蛇,一千多没了,那顿饭吃下来,坑死我了。我告诉你啊,从那以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好处,关键时刻,信用卡是救命的。

  日期:2016-10-09 19:46:45

  其实,来人的多少,也是能不能发展成内线的一个判断方式。一般来说,就一个人过来跟你谈;如果来两个人,他们也会主动跟你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谈事情嘛,有些人也不愿意在饭桌上谈,会找个茶室或者咖啡厅。如果遇到来一群人,一定要注意,菜单要抓在自己手里。交出去,真的会坑死人的。”老穆谈到那段经历,直摇头,一脸痛心的表情。看来被坑的经历,心里的阴影面积已经无法计算了。

  日期:2016-10-09 19:47:08
  只是蘑菇对这些没有什么感触,当然也不会安慰老穆。她的精力还放在跟老穆的谈话上呢:“穆总,如果销售发现了客户的个人爱好,不懂怎么办呢?”
  蘑菇的提问,也很快让老穆恢复了状态:“不懂的话,就开个头好了,让客户说啊。客户是专家,肯定能说出很多门道。这时候,最怕的就是销售人员不懂装懂,就犯了大忌了。我遇到过个人爱好各种各样的客户,简单点的就是喜欢运动运动,有钱的打打高尔夫,没钱的打打篮球、保龄球;还有喜欢喝茶的,喜欢读诗词的,喜欢放风筝的,如果我全懂的话,我就是天才了。”
  日期:2016-10-09 19:47:32

  “还有喜欢放风筝的”蘑菇觉得很好奇。
  “对,参加当地的风筝协会,有人专门教他放风筝”
  “那遇到这种爱好的怎么办?买个风筝给他吗?”
  “不行。他那套设备可不是销售代表能买的起的,你可不要小看放风筝的,有专门的风筝协会,而且就算是一般的设备,也要几万呢!销售如果不能给他买重量级的而是买个普通的,他根本看不到眼里,还有可能怀疑销售拿个普通的糊弄他,会弄巧成拙。
  知道客户的爱好,是为了跟他聊天,让他说话,就算投其所好的送东西,只能送点相关的,精致的。”

  日期:2016-10-09 19:47:58
  “好复杂啊,那要是你遇到完全不懂的这么办?”
  “简单的了解一些啊,蘑菇你一定要明白一点,关于客户的个人爱好,销售人员是一个发现者,搭台者,而不是主角。要做的工作是搭个台给客户唱戏,而不是自己站上去唱戏……
  而且如果销售前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客户,第一次拜访,顶多只是发现他的个人爱好,而发现了,也做不了什么,因为第一次拜访,很难让客户信任你。
  更何况,很多时候,除了我们这些老奸巨猾的,很多年轻的销售第一次拜访是发现不了客户的个人爱好的。所以,从发现客户的个人爱好,到利用客户的个人爱好,有一个时间差,销售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
  日期:2016-10-09 19:48:18

  “像你这样有经验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了。”
  “不是,我也需要学习啊。去年我去接触了一个客户,董事长是位70多岁的老先生,学机械学的,能把供应商的产品,全都拆开,再组装回去,遇到这样的客户,他谈到产品结构,产品设计,我也只有听着的份,但我发现了他的关注点,他的兴趣是什么。
  回到办公室,我马上联系研发,赶紧补课,不是为了下次见到客户讲什么,而是为了不被客户问住。当时我就感觉,这老爷子肯定会在交流会上提问各个供应商,谁能把他的提问答得漂亮,谁就能在他那里胜出一筹。果然,在最后议标的时候,老爷子对供应商的评价是‘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了解,还敢出来卖东西’,他这一句话,就决定了供应商的选择方向。
  日期:2016-10-09 19:48:54
  对了,还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个施工方的总经理,第一次跟他沟通,半个小时,他给我举了两个跟明朝历史有关的例子。
  当时我想试探一下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施工方占多大的权利,他却给我讲了“云奇告变”的故事,最后还总结说‘朱元璋登上西华门城楼向胡惟庸的家眺望,看见士兵埋伏于屏壁间,故事真假且先不论,但连朱元璋站在城楼,才能发现胡惟庸家里有士兵,云奇一个小小的太监,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呢,很明显啊,提前有监视才会发现啊。他用这个故事告诉我开发商对施工方并不是完全放心的;

  日期:2016-10-09 19:49:20
  后来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的崇祯帝精简驿站,导致李自成失业,后来杀官起义的事,暗示我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通过这两个故事,拒绝在甲方那里帮我,但是,按照常人的讲法,是不是第一个用成语‘隔墙有耳’,第二个用成语‘蝴蝶效应’更简单一些,但他为什么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呢?”
  日期:2016-10-09 19:49:41
  “为什么?”蘑菇只顾了听故事,压根没有考虑背后的问题。
  “他的个人爱好是研究明史。你想想,如果不是爱好,大部分人不会研究的这么深,人们都知道朱元璋为六十两银子而杀贪官,但未必知道胡惟庸案中还有个‘云奇告变’的插曲;人们知道李自成起义,但未必知道,李自成起义之前曾经是国家的公务员,如果崇祯不精简驿站,历史可能会改写。
  日期:2016-10-09 19:50:04
  所以啊,我拜访结束,直接去书店找了几本关于明朝的历史书,当然也没怎么看,只是找了一个对我有用的内容。第二次去拜访他,沟通的时候,我就问他,我们历史上学的,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比欧洲发现新大陆早了半个世纪,但为什么郑和下了7次西洋之后,明政府就停止了航海活动呢?反而是欧洲,从第一次发现新大陆开始,反而鼓励航海呢?可能我提的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过,或者说想过也想听听的我的说法,我告诉他,郑和下西洋,解决是明朝的面子问题,花费巨大,伤到了里子,所以政府下令停止了;而欧洲哥伦布那些人航海,抢来了财物,伤到了面子,却满足了里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