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第39节作者:
广莫道人
日期:2014-04-09 17:34:00
逍遥游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内篇第一篇,名字就叫逍遥游,其实何止第一篇是在讲逍遥,整部庄子都是在讲逍遥。为什么用游这个字,而不是行,我的理解是,游是没有目的,没有任务的,纯粹出去玩,才叫旅游,带着目的去,那叫出差,带着东西去,那叫送快递。所以,当一个人达到逍遥的最高级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游。反过来讲,只有人生处于游的状态的时候,才可能练成和达到逍遥的境界。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语境中,也是把一个人没有什么要紧事的状态叫做逍遥。
第一段的故事不用多说了,耳熟能详,上学的时候都背诵过。大概是说有一个大鱼,变成大鸟,趁着海上刮大风的时候往南飞。因为鸟太大,只有刮大风才能飞得起来,道理和深水才能行大船一样。然后小虫和小鸟就不理解,觉得自己飞的很低,还经常被树枝挡住,不一会儿就要掉下来,也算是在飞,也飞的很开心,为什么要飞那么高那么远,还要等着风才能出发。庄子就发表议论说这和旅行一样,附近交游就不必准备什么干粮,到千里之外就要提前几个月准备,两个小动物不懂这些的。有小智慧的理解不了大智慧的,就如同寿命短的理解不了寿命长的,早上存在一会儿就死的真菌不知道什么是月亮,只能活一个季节的小虫不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而有一种大树,五百年对它来说只是一个季节而已。远古时代还有一种大树是以八千年为一个季节的。我们人类都以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为长寿的代表,看起来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啊。
商王汤就问他的大臣,把大鸟和两个小动物的故事简单复述了一遍,这个大臣回答,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这里面有一个点我要特别说一下,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的野马,有注家讲是尘埃的喻体,也就是说还是尘埃,有注家讲是薄雾,形如野马,还有现代人讲就如同我们看卫星云图中云的气势和形象,因为大鹏飞的高嘛,看地球就好像在外太空看一样。我倒是觉得这里的野马,就是野马,大概战国时代,以兵车为主要战争武器,对马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如果能找到一群野马,抓回来驯化或者改良品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而大鹏飞的那么高,看到地面上的一群野马,对它来说渺小的如同我们看到尘埃一样,自然也就失去了人类面对野马的喜悦和乐趣了。如果不这样解释,这句话本身在文章中,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了。
这一段提出的观点,以及对修仙人的训练要求,就是小大之辨。很多人以正能量为出发点,认为庄子是在提倡大家要努力做大人物,长大见识,有大作为,不要像小虫和小鸟一样飞二尺高就很满足了。我认为不是,庄子笔下的大鸟看似很伟大,其实一点都不逍遥,想要飞起来,还要等大风,看任何事物都很渺小,失去了正常的乐趣。这种局限性和小虫所受到的局限性没有本质区别。后面又说寿命很短的真菌和小虫,我们看起来似乎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和两两千年只相当于一年的大树,以及三万两千年相当于一年的大树比起来,也和真菌,小虫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对小大之辨的理解是,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烦恼,在追求境界的层面是平等的,而且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往两个方向发展延伸,都是没有止境的,再大,在某些东西看来也是小的,再小,再某些东西看来也是大的,以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为训,世界上的一切相对的标准,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用我的话说,在修仙的层面,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可能有的人看到这里,觉得那好吧,什么都不要追求了,无为吧,躺床上睡觉睡一辈子好了。那不是无为,那是懒。很多人觉得老庄倡导的就是无为,就是什么都不要做,这是完全错误的,老庄倡导的是在有为和无为之间,有用和无用之间的状态和境界。这个微妙的火候,后面还有很多机会讲。庄子一书开宗明义这样说,只不过因为对世人来讲,从有为到这个境界,要比从无为到这个境界要难的多而已。而大多数人,默认设定就是要有为的。
举个现实生活中,小大之辨的例子,作为一个道人,经常听到道友这样的吐槽,哎呀信士找我请一道符,我就要他三百块,他还嫌贵,哎呀怎么这样啊,谁谁谁开坛行法都是五千块起价的啊。你说,我要他三百贵不贵?我只能说,这属于小大之辨。你要是给比尔盖茨画符,你要他三十万都不贵,你要是给流浪汉画符,你要他三块他都嫌贵。钱多钱少只不过是个比较,所以我也不觉得一下收几万的就是骗子,就是不慈悲,象征性收几块钱的就是大善人,活菩萨。这里面没有必要加入任何道德考量。有俗世的朋友跟我说,哎呀你修道真好啊,我要是像你家这么有钱我也修道。我回答说,我已经是废人一个了,而你们个个都是社会精英,二十年后,不出意外,你们都会和那时候的我一样有钱,你们觉得那时候你们就会放下生意和事业开始修道么?肯定不会,你们那时候思考的问题必然是论如何更有钱。而只有那时候,你们才会真心的觉得我只是个废人。听完他们都笑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局限,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到了那个高度才会发现,生活还是不容易,欲望还是难排遣,所以无论谁跟我说我要先怎么怎么样,有一个什么基础了,才能开始修道,我都是表示呵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