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第41节

作者: 广莫道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这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对许由说了一大堆奉承话,大概是你是日月,我是火苗,你是雨霖我是浇地的水,如果先生你当君主,天下一定会大治,而我太不够资格了。所以想把天下让给你。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好了,我如果替代你,我是图什么呢?难道我是要追求名声么?名声只是生命的附属品,我怎么会要附属品呢?鸟在森林里做巢,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根树枝,鼹鼠在黄河里喝水,喝到的也只是一肚子而已,多余的没用啊。你回去吧,治理天下这活我不干。厨子不处理祭品,高功法师也不会替厨子干这事啊。越俎代庖,典出此处。

  肩吾问连叔说,我听到接舆说的话都是些不着边际,不近人情的东西。这三个人大概都是尧的臣子吧,是不是也无所谓。接舆说很远的地方有个姑射山,这个射,读夜。凡是以这座山为典取名的,大概都是自以为是神仙吧,笑。说这个山上有神仙,然后描述一番典型的神仙的外貌特征,行事方式和神通。肩吾觉得这太荒谬了不可信。连叔说,盲人不会欣赏文章的好,聋子听不到钟鼓的音声,难道只有身体有残疾吗?其实脑残也有的,就是你这样的,所以你理解不了。然后连叔又帮姑射山上的神仙吹了一通牛,说以人家的修为,根本不会在乎天下是不是太平,治理是不是得当,气候是不是正常,尧舜这样的明君在他看来就相当于搓下来的泥和麸皮稻糠一样的战五渣,人家怎么可能愿意以凡尘俗务为追求的事业呢。

  这就相当于一个宋国人进了一批衣服帽子到越国卖,那的人习俗是头发剪短,身上刺青,所以人家用不上衣服帽子。
  尧把天下治理太平之后就去见姑射山的神仙了,回来之后理解了许由,也不把治理天下当作什么功绩了。注意,这里的神仙和上一节的至人境界的人一样,是没有名字的。虽然庄子里面很明显有些人名是他自己编的,但是遇到这样的人,庄子连名字都不给人家编,这说明,我讲的这个道理,庄子自己必然是懂的。另外,无论是许由还是神仙,都可以很轻易的被尧找到。说明他们并没有故意把自己藏起来,但是也不至于随便就被人知道。如果藏起来是有为,不藏是无为,大概他们就处在这个有为和无为之间吧。

  这个故事,很多人用其中的几句话劝导人们要知足,知足常乐。也没什么不对,各取所需而已。而在我看来,这讲的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故事。对于修仙的人这一节的功课就是,不慈悲。
  许由有治理天下的本领,明知道自己出手,这个世界就会更好,但是他不慈悲,山上的神仙就更不慈悲了,可以眼睁睁看着生灵涂炭而丝毫不为所动。这个境界看起来很高,其实是很容易达到的,尧这种境界低下的人,去听神仙上上课洗洗脑,回来也基本练成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看许由辞让天下之主,觉得很不可思议,换做自己必然点头如捣蒜愉快的就答应了。可是我们都可以理解和想象,上学的时候有很多人,老师让当班干部,人家都不愿意当的。其中,有些人的解释很直白,怕影响学习。这其中就有道啊。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学习成绩好是需要的,为人民服务啊,培养什么能力啊,获取自尊自信和领导别人的感觉啊,这些都是自己不需要的。而许由也只不过是沿着这条逻辑路线走到了头而已,和不当班干部只有量变,并没有质变。而不慈悲的根源,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的目标和需求的深刻认知。当目标对自己来说足够清晰,足够重要,自己足够投入的时候,放弃看起来很有诱惑的机会,是现实中很常见的事,往大了说那些学成归国的科学家,往小了说扎根边疆做基层工作的志愿者。其实他们慈悲么?他们也不慈悲。科学家学成归国,造福一国,却放弃了造福人类的机会。钱学森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必然比杨振宁差很多个数量级。而在钱学森回国之前,他们当时的名望差不多。志愿者造福边疆,可是边疆人口稀少,他服务的可能只是几百个人而已,如果回到内地人口密集的区域,做同样级别的工作,可能就能造福几千个人。这叫做慈悲么?回到那个我反复强调的概念,我不是说慈悲好,也不是说慈悲不好,而是说慈悲没有意义。如同我不是花,所以我不处在绽放状态。慈悲对我没有意义,所以我不是慈悲的。汉语在这种表达上还是有一点缺陷的,希望大家不要执于文字名相才是。

  说到慈悲,我看前一段网上在讨论道家和道教的关系,在我看来,其中的根本分野就是,在道家的话语体系中,无论圣人,神人,还是有道之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慈悲。他们绝不做在自己能力之内的,自己不需要的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老子,庄子,列子,杨朱,许由,以及后面要出场的或有或无的人物,都是如此,更不要说神仙了。而到了道教的话语体系中,这些高人祖师神仙,摇身一变,洗心革面,都开始变慈悲了,要度人了,要降福了,要消灾了,要解厄了。这个区别是明显的,也是重要的。上面列举的道家人物,他们都不是靠自己的道家境界修为和本事,作为有饭吃的保障的。他们都有自己另外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家和道教是两回事,也有人家的道理,虽然据我所知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阐述,大实话太伤感情。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慈悲,道家就永远都是道家,永远不能成教了,可能也保存不到现在,如同杨朱般湮灭了。

  最后补充总结一下,不慈悲是不用专门修的,需要专门修的是保持对自己真正需求的关注度,这个关注度到位了,自然就不慈悲了。这个内容在养生主。
  第二段里还讲了一个要点,就是境界低的人,无法理解境界高的人的思考方式和举动,就如同瞎子看不到文章,聋子听不到音乐一样。在一群聋子哲学家的世界里,贝多芬巴赫什么的,一定都是神棍为了忽悠其他人臆造出来的假象,就彷佛现在方逆舟子,司马逆南看待我们一样。别说聋子了,我也搞不太清楚西方古典音乐到底好在哪,有的人听完了热泪盈眶站起来喊bravo猛烈鼓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明白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也不想知道,因为我不好奇。我这里所说的境界,是广义的境界,现在别说对高道和神仙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马云为什么总是和神棍扯上关系,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女明星都去请各路野生仁波切给自己开光。这些东西,到了那个状态,到了那个地位,脑子里想的是人家想的事,自然就明白了。否则,就好像农民认为皇帝会用金锄头耕地,晋惠帝问别人,灾民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糜。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平静淡然的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也平静淡然的面对不能理解自己的别人,而不起情绪,也是修行。我发现一些东西我讲的很明白,还是会在回帖中被曲解,那曲解就曲解吧,我也懒得再校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