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第45节作者:
广莫道人
齐物论这一段话,用大量的篇幅,引征名家的言论,其实在说一个道理,用名家的方法去研究世界,世界是研究不完的。那个时代的世界尚且研究不完,更不要说现在的世界了。而用道家的方法,掌握其中的道,其中的理,万事万物都了然于心。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至,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说的是一样的意思。虽然你们看我好像读过很多书的样子,虽然我远不敢以圣人自居,但是我知道很多书是可以不读而懂的。因为道理在那放着,我用道理往上套就行了。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出现一个我完全没接触过的领域,随便跟人家发表一通言论,都会让对方觉得我是行家里手,深不可测,其实我也鞭长莫及。只要略有慧根,按庄子的方法修炼,谁都可以做到的。这不是修仙,这是修仙的副产品而已。
让我讲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我讲不了。虽然这一句很有名,但是讲明白这一句就要把公孙龙子的指物论,白马论讲明白。没有这本事,也没有必要。我讲讲下面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吧。不用翻译了吧。其实这猴子是很聪明的,因为它们至少识数,至少能识一二三四。但是之所以闹笑话,是因为它们不会加法。如果它们明白三加四等于四加三等于七,就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反应了。我们人类都懂得加法,但是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和猴子的表现也差不多。就好比很多人都主张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努力建设像北欧那样的福利国家。可是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么,国家用于福利的钱,每一分都是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提高福利就意味着加税,国家从你手里拿走钱,然后因为管理成本消耗掉了一部分,把剩下的部分,以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方式还给你,你有什么好高兴的?而且福利社会一定是一个对穷人的损害比对富人的损害更大的社会,因为税收从穷人的收入中剥夺的部分的边际效益要大于从富人手中剥夺的。举个例子,年收入一百万的人,收他五十万的税,无非他本来能买游艇的,买不了了。而收入五千元的农民,如果你收他一千的税,他就从吃的饱变成吃不饱了。请注意,我们国家税收的大头不是所得税等直接税,而是增值税等间接税。所以只要买东西,都会被收税。再比如,如果我们学西方一些国家对烟草课以重税,每包烟无论价格,直接收三十元的税,所有烟售价提高三十,你觉得因此抽不起烟的会是本来抽六十元软中华的人,还是抽五元最便宜烟的人呢?你要是说收别人税别收我的税,国家福利不给穷人不给富人都给我的制度才是好制度。那么你研究的不是经济学,你研究的是论我是祖师爷的亲儿子所有人都应该供养我经济学。赶紧看下面的内容,先破了我执再说。懂得这些需要读庇古么,需要懂得什么叫帕累托最优么?不需要的,懂得黄老之道,然后反着推就是了。
最后强调一点,去智这项修炼,其实层级很高的,在齐物论的篇幅中,至少要过了不辩这一关才可以开始。而且去智也不是从此大脑不再接收任何东西,而是不不再接收所有修仙用不着的知识。如果可以一辈子不和钱打交道,就不必懂经济学,如果可以一辈子不穿衣服,就不必了解什么是棉,什么是麻,什么是化纤。如果不行,还是明白一点好,免得被骗之后徒增烦恼。例如我就几乎不看任何小说,因为我知道对我来说修仙用不着,这也叫去智。但是如果对道家文化毫无概念,去读读一些靠谱的修仙小说,也没什么不好。总之,因人而异,重在火候。我看一些熟悉道藏的道人写文章,如狂蜂浪蝶,旁征博引,整篇里面也没几句自己的话。其实他们的目的是引人悟道么?他们的目的其实是,看我懂的这么多,这么有文化,赶紧都来崇拜我,供养我吧。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的,干吗要引经据典?要是自己的话说不明白,那引经据典有什么用。
日期:2014-04-12 22:43:00
再举一个去智的例子吧。我小时候看天龙八部电视剧,看到逍遥派的那些人物,也没有什么感觉,通过剧情我知道大概苏星河是好人,丁春秋是坏人,可是长大了读过庄子了再看到无崖子,李秋水,苏星河,丁春秋这些名字,心完全就醉了。连坏人也因为有个带典的名字,变得可爱多了。其实剧情还是那个剧情,人还是那些人,变的不是天龙八部,变的是我因为有了新的知识产生了新的情绪。如果他们本身的属性好比是道,他们的事迹好比是理,那么我这些读了庄子带来的知识对于领悟道理起的作用就是负面的。如果要真正理解这些人,就要抛开他们的名字的含义,这个过程,就是去智。再比如,我们看到牛二这个名字,和看到纳兰容若这个名字,内心起的情绪是不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仅仅看到名字的时候不动任何情绪,不做任何联想,不进行任何默认设定。叫杨国忠,贾似道,魏忠贤的也可能名不副实,日本有个叫小野妹子的人,大家不妨百度一下,它是干什么的。如果觉得去智太遥远,我们也可以从简单的皮毛练起,当听到高富帅的和矮穷丑的情话时,是否可以认为它们一样动听。当听到导弹专家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是否可以默认他这方面是个普通人。当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是否可以完全忽略掉对方说话的态度和情绪,只思考说话的内容。当别人对你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是否可以抛开这个观点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对对方有利,而只思考这个观点命题的真伪对错。如果这些都能做到,那心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不辩,是庄子这一套修炼方法中比较初级的。要点只有两个,第一,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概念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可以众说纷纭的,外延是可能无限拓展的。第二,承认自己永远都是片面的。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句话是说如果我们把秋天兔子身上的毫毛作为大这个概念的话,泰山,或者大山,的属性就叫做小了。如果把刚出生就死掉的小孩叫做长寿的话,那么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就叫做夭折了。这个例子非常极端,极端到不可思议,但是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这些概念,都是人设定的,那么它就有局限性,局限性就是人,或者说,就是大多数人。我举个例子,世界上女性色盲的比例是0.5%,男性色盲的比例是7-8%,综合平均世界上有4%的人是色盲,他们的世界中是没有红色和绿色这两个概念的。他们对这两种颜色的理解和我对巴赫音乐中的秩序一样,永远都不会知道到底是什么玩意。但是假如我们把这个比例反过来,假如人类中有96%都是色盲,另外分得出红色和绿色的4%的人,如何理解和描述他们所看到的颜色呢?因为人数太少,所以任何语言中都不可能有红色和绿色两个词,他们既无法描述,也无法说服别人,无法让其他人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唯一能知道的是,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其实很多西方画家,他们的视觉都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有的人更强,例如伦勃朗,他对光影的把握,四百年依然无人能出其右。而有些人比正常人更差,例如晚年的莫奈,画的画用色诡异,快要从印象派变成想象派了。正常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不是具体什么样的人,而是指大多数人,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就叫有病了。比如行为思想和别人不一样,就叫各种精神病。我相信修仙的人,多了不说,至少在我境界之上的人比例已经远远比4%要小了,所以当我们描述一些事情和道理的时候,别人不理解,不接受,或者脑子里从来没有这样的概念,是一个多么正常的事啊。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用不着跟他们争辩了。还好世界上有道德经和南华经两本书,如果没有这两本书,我的这一切话语都要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恐怕我再持这样的想法,就要被家人关进精神病医院了。虽然理论上没有这两本书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逻辑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真的在一个平行宇宙中,没有流传下来这两本书,却有人天赋英才,脑子里想出了我这样的想法,难道说他的话就由于所有人都没有读过道德经和南华经,就变得没有道理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有没有道理,和别人是什么境界,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于理解那些灵异人物,虽然不能排除他是骗子,但是我必须知道,有可能因为他所经验到的事情,我没有经验到,而导致我无法理解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他作判断,或者和他争辩,是没有道理的。这个话题先说到这,后面讲到啮缺问乎王倪的时候继续展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