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第46节

作者: 广莫道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再提出一句来解读。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意思是宇宙之外的事情,圣人知道存在,但是从来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宇宙之内的事情,圣人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不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议,历史上的人物故事,圣人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议,但是不跟别人辩论。所以有学者说庄子不承认人不会死。是没有道理的,庄子说的很明白,存而不论,他知道,但是不说而已,因为我前面论证过,逻辑上是无法证明一个人不会死的,只有等他死了才知道。

  这一段话,在我的解读,叫做,圣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宇宙之外之所以圣人不发表观点,因为圣人知道他拿不出任何论据让别人相信。宇宙之内之所以不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议,因为圣人知道自己没有没有把握说明别人一定是错的。例如我上面讲的理解灵异人物这样的事情。历史上的人物故事,圣人之所以不跟别人辩论,因为他知道自己理解的概念未必和对方理解的概念是一致的概念,比如,什么叫明君,什么叫贤臣。总之,圣人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打个盲人摸象的比方,一群瞎子,摸到大象的局部,就在争辩不休。我们可以假设,怎么样才能停止他们的争辩呢?来个长眼的人看看大象到底什么样,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一切就都解决了。这个段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在潜在的争论中,做那个长眼的人,最好,如果不能,如果我们也是瞎子,至少我们摸到大象腿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的告诉自己,我至少可以确定,大象拥有长得像柱子的一部分,仅此而已。其实现实中,真正长眼的人往往懒得跟瞎子争论,就好比我如果见了国家总理,跟他讲我们的经济政策应该是怎么怎么怎么样的,总理肯定保持礼貌的微笑,然后心里骂我是傻子。因为那么多经济指标和数据,他知道,我不知道,那么多内参,他读过我没读过,那么多智囊,会跟他聊不会跟我聊,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我在他面前就是个瞎子。当然讨论修仙,或者我家狗的健康问题的时候,瞎子就未必是我了,总理也有局限性的,理论上所有人都是瞎子。这个段落,在后面瞿鹊子问乎长梧子的时候再展开。

  我答应说辩论不会输的办法,很简单,不要暴露自己的观点,不停用问句拓展或者缩小对方观点的外延,直到对方露出破绽为止,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打击对方的观点,一击必胜。鸡贼的是,在你问的过程中,你脑海里的观点,是允许变化的。最后你的观点,会是那个站在对方破绽对立面的观点,当然会赢了。如果对方说了半天毫无破绽怎么办?那就放弃呗,反正自己也没有输,因为自己根本没有观点。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不会输的办法,而不是一个必胜的办法。

  如果觉得这也挺难,那么至少先从下面几条开始练起。第一,不要跟别人争辩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证据的事情。例如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只要对方不想被你说服,你就赢不了。第二,不要跟别人争辩很快,或者很容易就能知道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比如某部电影的主演到底是谁。有争辩的时间查查就是了。再比如两个人在看球的过程中争辩这场比赛到底谁会赢,都闭上嘴,等待几十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毫无意义。第三个稍微难一点,不要跟别人争辩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比如朋友劈腿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其实理论上,上面的例子都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

  关于练习不辩,是有终极大招的,但是不好练,要和庄子其他篇目讲的联系起来练。我只点一下,那就是,其实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分歧,别人所有的看法和意见,对于我自己修仙来说,都不关我的事。所以用不着辩论,完了。做到这一点,就具备达到宋荣子的境界的基础,可以在庄子这本书里,成为被拿来对比和嘲笑的对象了。
  最后解一下我所讲的这一大段原文的最后一句话。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这是讲我们修仙的人,要像一个这样的杯子,往里倒水永远也倒不满,从中取水也永远取不完,也不知道水都去哪了,也不知道水是从哪来的,这就叫葆光。
  说到葆光这个词,这简直就是道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核心中的核心,精髓中的精髓。一般理解什么叫葆光。就是隐含在内部的光芒。这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比如我们的宣德炉,紫砂壶,包括瓷器,木头珠子,什么叫好呢?不是灯一照就反光的叫好,那叫浮光,属于下品,上品是能从内部反射出来光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镜子蒙了一块半透明丨硫丨酸纸之后反射的光一样。做人也是一样,张牙舞爪气场在外的不是高人,含蓄内敛,气场收在里面的才是有道。而现在太多的人就好像装满水的杯子一样,你往里倒多少水,他就会溢出来多少水,还有一部分傻子就如同漏底的杯子一样,你倒多少水,他就会漏掉多少水,这两种人,是永远不可能被说服的,所以,不要跟他们辩论,不要跟他们讲道理,不要理他们。

  日期:2014-04-13 16:17:00
  齐物论二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猶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所以,以前尧问舜,我像讨伐宗脍、胥、敖,这三个小部落,处在君主的位置上思考,又觉得有些纠结,这是为什么呢?舜说,这三个小部落就好像在野草中一样,这还有什么好纠结的。以前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就能普照万物,更何况比阳光更强烈的道德的力量呢。
  第一个字,故,不是以前,而是所以,因为后面有昔者,是以前的意思。那么这个故,说明是紧密承接上文的。那么这两句简短的对话,或者勉强可以叫辩论的话,是什么意思呢?舜似乎也没有正面回答尧,说些没有营养的类似于拍马屁的话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