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读书万卷,且到此处来,听野老谝闲 (乡村奇人奇事的真实记录》
第13节

作者: 竹素园主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3 20:16:00

  @竹素园主人
  野老谝闲之第七篇
  外来户
  民国时期,乱多治少,加上水灾旱灾蝗灾,流民很多。那时没什么户口制度,流民如风中枯叶,随风飘荡,只要你能找到落脚处,只管落脚,没人挡你。然而落脚处实在不好找,四海茫茫间,何处是闲田?能找到新归宿的少之又少。这少数幸运儿,要么是投亲靠友,要么靠卖苦力,要么有什么一技之长;除此之外,还得有一点什么机缘。难度大小,还要看落户在什么地方。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难度就大;反之,土地瘠薄人口稀少的山区,难度就小。

  我们村属丘陵地带,条件比平原差,但比山区好,前前后后落户的流民有五六家。落户的条件,首先是村民能接受,起码不讨厌这个人。落户要缴一块大洋,那只是一个象征,表示对新村民的接受。但还有附带条件,事前就说明白了的,就是若干年内,凡村中有苦差,要你干你不能推辞。至于苦差是什么差,那谁也说不清。这后一条很厉害,如果外来户不招人爱,或者得罪了人,大家就能拿这条勒掯他,直到赶走。至于外来户受歧视,低人一头,儿婚女嫁之类往往难得如意,这属于风俗,就另当别论了。

  就以老高来说吧。虽然老高为人不错,但不论村里有了什么苦差,还是少不了他。比如日寇入侵期间,常向村里派苦力,修碉堡,挖战壕。这差事不但苦,而且危险。谁去?大家是轮流,但是对于老高,则回回都得去。有言在先,老高亦无意见。
  再如那年村里有人跳井,人已经腐烂了才发现。跳井的是梁家洼一个中年汉子,人称马拐子。马拐子人有点赖,头脑也不大清楚。不知道是一宗什么账,他说李旺财欠他的,李旺财矢口否认。他不断来讨账,李旺财就是不给。这天是麦罢不久的一个晌午,李旺财一家正准备开饭,吃的是新麦做的抉片面。李旺财虽然富有,但十分节俭,这样的面条一年吃不了几回,所以一家人很兴奋。正要开饭,马拐子来了,要账。李旺财一如既往,不给。马拐子愤极,威胁要死给李旺财看。李旺财心不在焉,没当一回事。马拐子出门,就跳进门口的水井。井水足有一丈深,淹死人没问题,不过马拐子会点水,而且跳井前把一双鞋整整齐齐搁在井口边,是个再清楚不过的信号。他大概想:我跳下去扑通一声,李旺财能听不见?井口又有鞋,他能看不见?等他们捞人时,咱再和他讲条件。

  然而不幸,李旺财只顾了吃抉片,没听见那扑通一声。更不巧的是,有个讨饭的路过,看见井台上有双鞋,穿上就走,顺手把旧鞋扔到老远。几天后,人们发现井水发臭了,才知道井里有死人,而且已经给泡得膨胀起来,头有斗大了。

  李旺财这回要破财,是没问题了。但谁捞这死人?按说也该是李旺财,但水井是大家的,李旺财就推来推去不干。于是就挨上了老高。老高力气大,正堪当此大任;不过稍微撒了一点谎,说井里掉进一条狗。老高没推辞,就由人用绳子吊进井里。老高到井下一看,情景极其恐怖,还有那股臭气,一下子熏得人泪水直流。
  老高急忙大喊:快快快,上上上!
  井上的汉子们就把老高往上拽,快拽到井口,就停住不拽了,问:人哩?
  老高在井里仰着脖子回答:臭死人了,俺先上去换口气!
  上边的汉子说:捞上来再说!
  说罢,也不管老高愿意不愿意,受得了受不了,把老高又放了下去。
  老高明白,他不把差事干完,人家是不会把他拉上去的。可是怎么往上弄呢?抱起来?井口太小。只好顶在头顶。于是一路淋着死尸的臭水,被拽到井上。那次老高被折磨得不轻,一连多日只是呕吐,水米不进,足有半年才养息过来。
  再说给日本人支差。按说支差的人很多,老高也不会有危险。然而不然,老高那体型,一看就是个力士,引起了日本兵的注意,要和老高摔跤。日本兵都矮,但壮实,爱摔跤,常以此拿中国人开心。老高推辞,但不行,只好上阵。也没用多大力气,一连几个回合,回回得胜,最后一次把鬼子摔得半天爬不起来。鬼子兵恼羞成怒,就拿枪托揍老高。老高伤得不轻,是被搀扶着回家的。
  有趣的是,第二天又有三个鬼子上门找老高,除了昨天摔跤的那两个,还有个军官模样的。那军官先向老高鞠了一躬,又叽哩哇啦说了几句什么,就开始打两个兵的耳光。噼噼啪啪打了好多下,又鞠一躬,转身离开。黄鼠狼给鸡赔礼,也算稀奇。
  这是老高。至于金大锭和郑有才,虽然也是外路人,但本事大,不但不支苦差,还受到敬奉。实际上那时已是土改之后,外来户大都翻了身,不但翻身,而且反客为主,成了前头人,此前的种种歧视性约定也就自动废止。那是外路人少有的黄金时期。然而从此以后,有了严密的户口制度,新来的外路人再想落户,就几乎不可能了;除非以婚姻的方式,嫁过来,或者招赘过来,是少之又少了。

  日期:2016-03-23 21:39:00

  @竹素园主人
  野老谝闲之第八篇
  丁丑大荒
  光绪三年(1877)丁丑,晋豫两省大旱, 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史称丁丑大荒。鼠雀食尽,树皮无存,父子相餐,母女相食。行人皆带刀剑,以防被人杀食。饿殍遍野,无人掩埋。野狼成群,白昼入村吃人,横行无阻,见谁吃谁。村中百姓死亡大半,活着的也没力气与野狼搏斗。常见被遗弃的小儿站在路边号哭,并无人搭理。都不是走失的小儿,是被大人遗弃的。
  镜头一:县城北门口,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模样周正,头插草标,自卖其身;为招来顾客,边说边唱,唱词曰:
  哪一家财主肯把我怜念,
  我情愿嫁给他侍奉床前。
  或为妻或为妾我都情愿,
  哪怕是做丫鬟心甘情愿。

  白日里奴为你捧茶做饭,
  到晚间奴与你扫床铺毡。
  白日里我为你织布纺线,
  黑夜间我为你干活不眠。
  每一天喝面汤只是两碗,

  不吃馍净喝汤也很喜欢……
  如此从早唱到晚,围观者颇有几个,但并无人接单,最后饿死在路边。
  镜头二:我们村一户殷实人家,原本存粮甚多。光绪二年久旱无雨,粮价飞涨,每石麦子值银三两。这家人大胆出手,卖掉了大部分存粮,盖起五间大瓦房。不料次年旱情更甚,麦价涨到每石三十余两。存粮已尽,又无钱买粮,卖房卖地则无人要。听说县城某商号收购劈柴,遂将刚盖好的房子拆掉,将木料劈成片,每斤一文卖掉,换来少许粮食。每天只吃很少一点,也很快吃完。这天,仅剩一个馒头了,算来全家每人只能吃两口,太少,就和另一户人家说好,拿白馍换窝头,按重量,一换二。母亲珍重地把馍包好,交给女儿,让她跑腿去换。这女孩十三四岁,向来听话,做事可靠,不料一路嗅着馍香,思想便开始了激烈斗争,最后怎么也忍不住,啃了一口。原想只那么小小啃一口,去那家说几句好话,也就不会影响交易,不料一口吃下去,食欲大振,不可遏制,又忍不住狠狠啃了第二口。如此一口接一口,最后索性把一个馍全吃了。知道自己错误有多严重,全家人都不会原谅她,遂顺势跳进路边一口深井,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