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射雕三部曲』人物选传》
第8节作者:
柳文若
早在1120年底,前户部尚书——现任亳州知州侯蒙(1054~1121)就曾上书谏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侯蒙传》)。”宋徽宗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是条借刀杀人的妙计,欣然采纳,只是第一次招安宋江时,“梁山好汉”名头正盛气焰嚣张根本不以为然,招安失败。这次宋江在连云港入了张叔夜的瓮,兄弟被抓赌本被烧,帝国马上又趁机向一败涂地的宋江伸出了涂满蜂蜜的橄榄枝,宋江这只大鳖立刻摇身一变成了赵家的猎犬。原宋氏起义革命根据地梁山上那杆挂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巨杆,在宋江与北宋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的那一瞬间被雷劈成了渣渣。
日期:2016-12-27 16:34:14
宣和三年(1121)年初,徽宗迫于舆论压力暂时停运花石纲,并免去朱勔官职削为平民以慰藉民众怨声,然后任命“媪相”童贯(1054~1126,宦官,“北宋六贼”之首,官至太尉,即国防部长)为剿灭方腊起义的总指挥官,率领十五万精良部队前往东南配合地方驻军镇压起义军。同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此时杭州已被方腊占领),徽宗下诏招安方腊(可见赵佶的脑子还是很够用的,侯蒙给他提了个建议他就能活学活用两手打算,毕竟此时宋江方面还在连云港跟张叔夜对峙中,天晓得他会不会把张叔夜干掉继续坐大),遭到方腊果断拒绝。杭州城被围城中粮草告急,方腊亲自指挥率众突围撤离杭州,此后再也没能重新夺回杭州,而且自此节节败退,直到四月份以护教法王郑魔王(郑彪,1078~1121,武松的左臂据说就是他师父包道乙砍掉的)被俘为起点,明教逐步丧失了此前取得的几乎所有领地,方腊只得率众退守大本营清溪县帮源洞(深约四十余里,且路线复杂,适合藏匿大量人员)。
四月二十四日,各路宋军在清溪县会合,将帮源洞层层包围。当时还只是宋军低级将领的韩世忠(1089~1151)担任侦查连连长,他的人很快探清了进入帮源洞的路径,明教教众终于被逼出洞接战。当时藏在洞中的有义军二十万左右(可惜大部分都已经丧失战斗能力)以及大量随军家属,而对方却有精兵十余万以及最近新收编的宋江部队(数目不详),实力悬殊不言而喻。这场战斗万众瞩目,但是仅仅只进行了三天就告一段落,最终以光明右使方七佛(方十七,后改名方貌,方腊三弟,1055~1121)带领部分教众逃走,七万红巾军被杀,方腊全家及相关头目三十余人被俘收场。
关于方腊被俘的细节存有多个版本,由于欠缺实质性的文字记载,方腊到底被谁俘获始终存有较大争议。首先宋朝的官方记录显示,方腊最终被宋将辛兴宗抓获,但是这个说法缺乏支撑依据,甚至连简单的过程描述都没有,因此支持者少之又少。其次受明初史学家施耐庵(1296~1370)的著作《水浒英雄史》影响,许多研究人员都比较认可在镇压方腊起义过程中,被收编的宋江部队在宋军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武松、鲁达等人的个人武术造诣更是扳倒方腊的主要因素。然而当代江湖学博士查良镛(1924~)先生在1957-1959年的研究著作《射雕英雄史》中曾提到了黄裳的参与才是造成方腊失败的真实原因。
日期:2016-12-27 16:34:56
方腊起义促使宋朝政府加大了对摩尼教的清查工作,在此过程中,调查组竟查出有人浑水摸鱼将部分摩尼教经典(《老子化胡经》、《明使摩尼经》、《二宗三际经》等)编入道藏,时年77岁的黄裳因“查经案”受到牵连被遣送至围剿明教的一线“戴罪立功”。
在此之前,黄裳因为少林之行已经名动江湖,成为一个传说般的人物。徽宗皇帝获悉黄裳事迹大为震惊,愣是将退休了7年的致仕老臣宣进了皇宫一探究竟。一见之下,徽宗再也没有让黄裳离开左右,硬逼着要黄裳将返老还童的“仙术”教给他,然而这一要求就像请多少男科专家会诊吃多少补药调理都没能解决他越来越严重的肾虚一样,令黄裳为难地嗟叹:臣妾办不到啊。之后不久明教挑动起义,“查经案”开始进入调查环节,沿着各大经局到道藏成书到道藏雕版最终查到了黄裳的头上,作为雕版监工,黄裳脱不了干系。前线战况紧急,徽宗见黄裳如今身负仙法能“刀枪不入、飞天遁地、点石成金、撒豆成兵”正好可以对付明教那些个邪魔外道,于是“知人善任”,让他赶赴战场为国效力。
就这样,黄裳最终站在了明教的对立面上。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何况自己是戴罪之身,因此黄裳在战场上屠杀明教徒杀得异常卖力。在明教徒的传言中,有个留着长须仙风道骨的文士杀人不用刀,他赤手空拳满天乱飞,所到之处无人生还。当时明教的光明左右使、八个护教法王、五行使者等等高层成员大都与黄裳交过手,悲惨的是这些教中高手无一胜绩,均重伤落败,其中有几个更是直接当场死亡。【“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南宋武术家周伯通语,引自《射雕英雄史·第十六章》】【“高层成员多数伤重是导致义军退出杭州城后失去扭转战局机会的最终原因”,引自《明教东方执金使者吕师襄(?~1121)遗书》,收录于《中国摩尼教成员档案》】
关于黄裳与方腊一战,大部分立足于查良镛先生研究成果的学者们都认为二人应该是棋逢对手一时瑜亮,因此在对战中两败俱伤,一个不幸被捕,另一个也因为伤重而未能顾及妻儿家小,最终家破人亡。对此有细心的武学理论家发出疑问,在二者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两人的武学造诣又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平,倘若给他们提供一个殊死搏斗的机会,相对于两败俱伤,一死一伤或者同归于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那么是否存有外部因素干扰的可能呢?对此研究人员结合查良镛在《神雕英雄史》及《笑傲江湖纪事》中关于北宋末年的武林人物的记载进行了筛查,结果显示,最有机会参与到黄方之战的是一个叫做独孤求败(鲜卑人,别号剑魔,生卒年不详)的神秘剑客。
日期:2016-12-28 10:30:20
独孤求败很显然不是真名,而且也是到了后期真的找不到对手时才开始启用的名字,之前叫什么没人知道,此人【“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剑冢墓志铭,转载于《神雕英雄史》第二十六章】。按照独孤求败对自己武学境界的划分,“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以前与河朔群雄争锋”,而河朔一带(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在1120年左右恰好是宋江起义部队活动的地带,如果独孤曾与这帮“群雄”争锋过,估计宋江集团来不及归降宋廷就已经破产了,因此独孤在河朔一带活动的时间应该往前推至少十年以上——由此可以推测此人应出生于1090年左右(还有人认为独孤求败与慕容复有什么关系吗)。从某种程度上讲,宋江等人之所以在山东河北一带取得迅速进展,很有可能是独孤之前的活动起到的遗留作用。而“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这一境界则彻底打消了独孤先生寻找敌手的念头,因为达到这种境界后自然而然地会对“胜败”产生新的理解,此时独孤的武学已经开始向哲学的方向转变,与人交手的可能性则十分渺茫,因此独孤与黄方交战的年龄当在三十岁之后,四十岁之前,刚好将时间点卡在1120年之后。此时的独孤正持着“大巧不工”的”“无锋重剑”“横行天下”,在南北宋相交之际神出鬼没四处寻找武林高手对战,这样就很说的过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