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尊公主远嫁吐蕃,带来了大量的陪嫁彩礼,其中就包括松赞干布觊觎已久的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传说释迦摩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但弟子们向他请求道:“释尊在世可时时求法,若释尊涅槃如何解惑?”,最终在释迦摩尼涅槃前,同意以自己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绘图、监造,塑像建成后释尊亲自为其开光,据说这三尊佛像法力无边,见佛像如见佛祖真身,历来都被教众认为是佛家至宝,被称为“觉沃仁波切”。得到了释迦摩尼等身像的松赞干布大喜过望,在拉萨修建大昭寺供奉释尊八岁等身像,并命人在拉萨红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红宫。
对于尺尊公主入藏,不论传说如何演绎,可以肯定的是吐蕃强大的军事力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泥婆罗是不会向吐蕃臣服的,尤其是献上国宝释尊等身像,这对于泥婆罗这个笃信佛教的国度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了。其后又发生一件事更能从侧面证明,吐蕃对于泥婆罗几近宗主国的地位。
尺尊公主的父亲死于公元621年,王位又回到希瓦 · 德瓦一世的后裔手中,由德瓦一世的长子乌达亚-德瓦二世继承, 但他被弟弟毗湿奴-笈多废黜,笈多随之登上了王位。德瓦二世之子纳伦德拉德瓦逃至吐蕃请求援助,公元641年,吐蕃军队护送纳伦德拉德瓦进入泥婆罗。吐蕃军队杀死毗湿奴-笈多,立纳伦德拉德瓦为王。由此可以看出,吐蕃此时已经直接介入泥婆罗国内政务,并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统治。
关于尺尊公主的入藏的时间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述,只能从其父亲去世的年代推定,早于公元621年。关于尺尊公主还有个奇怪之处,就是所有可信的吐蕃史料(包括西藏地区的史书和敦煌秘藏古卷)中都没有尺尊公主入藏的记载,这一点和文成公主的情况迥然不同,现在能看到的尺尊公主的记述,大多来源于传说和藏地野史,所以现在有西方藏学家认为历史上并无尺尊公主其人,但不论如何文成、尺尊两位公主已经是藏民心中的神祗,她们代表着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代表着神灵对西藏的护佑,就让她们在雪域高原永远接受信众膜拜吧。
日期:2016-04-27 17:02:41
曲折求亲路—东求文成
随着吐蕃疆域不断向东扩展,东部的康地和嘉戎地域(今四川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也被吐蕃收入囊中,吐蕃王朝一生的敌人终于出现了,这就是称霸东亚的大唐王朝。
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王李世民,当时的大唐正在贞观初年,在太宗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力蒸蒸日上。630年(贞观四年),令李靖出师塞北,灭亡东突厥,确立大唐在东亚的霸主地位,至此太宗已有“天可汗”之名。
唐王朝对于远在西南的吐蕃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此时唐朝的战略重心在经略西域,力图恢复大汉王朝在西域的荣光,所以对于吐蕃这个小兄弟只是礼貌上的接待,派遣了使臣冯德遐回访吐蕃。唐朝派遣使臣出访吐蕃除了表示友好之外,其中也不无顺便探听吐蕃实力的潜台词。唐使到达拉萨后受到了松赞干布热情的迎接,交谈中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西域诸国皆称“尚公主”。于是松赞干布想到,我吐蕃地阔万里,实力远强于西域诸国,他们都能“尚公主”我也要“尚公主”。
就在唐使出访吐蕃的同时,唐太宗以吐谷浑屡次袭扰边疆为由,派遣李靖、侯君集讨伐吐谷浑,并于次年灭其国,另立吐谷浑国王。唐朝出使吐蕃和出兵吐谷浑这两件事在同一年先后发生,吐蕃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不排除吐蕃和大唐存在某种默契,以松赞干布的智慧是不会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更何况他对吐谷浑南部的牧场觊觎已久了。所以对吐谷浑的战争很有可能是,大唐为了维护河西走廊的安全,在北方出兵打击吐谷浑主力,而南面的吐蕃趁机出兵抢夺吐谷浑的牧场、人口和牲畜,最终导致吐谷浑首尾难顾,迅速被灭国。
在这次战争中占了便宜的吐蕃和大唐,并没有在吐谷浑的土地上交过手,对于双方的实力互相之间都没清楚的认识。这也是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吐蕃再次出访唐朝,第一次提出“尚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民拒绝的原因。至于史书中记载的所谓,各国都来求亲,唐王不好决断和松赞干布已有多位王后,唐朝公主不好确定名分之类的废话都是些托词而已,真正导致唐太宗不同意公主出嫁的原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太宗觉得吐蕃不够分量,不足以用联姻来稳定关系。但是很快松赞干布就用他的实力证明,他有足够硬的拳头来“尚公主”。
没有完成任务的求亲大臣,灰溜溜的回到了吐蕃,为了推卸责任,他向松赞干布汇报,说大唐本来是赞同和吐蕃联姻的,是因为吐谷浑从中作梗,才导致求亲失败。听到了这个消息,松赞干布大怒,决定出兵吐谷浑,教训一下这个唐朝在西域的小弟,顺便让远在长安的老丈人看看他的拳头硬不硬。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刚刚在四年前被大唐灭国,国内百废待兴,根本无力抵抗吐蕃和象雄的联军,吐谷浑国王帅残部逃到青海湖以北,青海湖以南的大片牧场尽归吐蕃所有,即便如此松赞干布仍不满足,继续乘胜进攻吐谷浑在周边的盟友,将白兰、党项等诸羌部落纷纷打残,经此之战吐蕃一跃而成西域霸主。在吐蕃和吐谷浑的战争中,吐谷浑多次向唐朝求救,奇怪的是唐朝却抱着暧昧的态度置之不理,眼看着自己的女婿被吐蕃痛打,也可能是因为吐谷浑自唐朝以来多次袭扰河西走廊,太宗皇帝也希望吐谷浑被再次削弱,以减轻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但是这种虚弱吐谷浑的政策却导致吐蕃在西域做大,不久吐蕃就成了大唐在西域的心腹之患,其后两百多年刀兵不断,直到公元九世纪初,吐蕃与大唐几乎同时灭亡,携手走入尘封的历书之中。
松赞干布在西域痛打了吐谷浑,结果发现大唐居然无动于衷,看来光打小弟不管用,还得捋捋大唐的虎须才行。于是同年八月,松赞干布率兵进攻大唐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号称兴兵二十万,并放出“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的狂言。松赞干布进攻松州这个战略选择实在是令人费解,刚刚在青海湖南面打完吐谷浑,再向北进兵翻过祁连山,直接就可以威胁大唐的命脉—河西走廊,而且青海湖周边地势平坦,适合吐蕃骑兵作战,结果松赞干布却选择远去东方千里之遥的四川重镇松州进犯,虽然松州离长安更近,不过周围群山环抱,道路偏仄难行,而且关隘重重利于唐兵防御,莫非松赞干布是想带兵到九寨沟一游?!
防守松州的唐朝将领显然对于吐蕃毫无认知,自从唐朝建立以来每战必胜、攻无不克,也导致唐军对于少数民主的军队普遍轻视。松州都督韩威得到吐蕃来犯的消息说不定心中暗喜,觉得军功唾手可得,于是率军与吐蕃野战,结果大败。吐蕃军队围攻松州城十余日,这时吐蕃军队不善攻城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松赞干布看到松州城一时难以攻下,于是在城外扎营,围而不攻。但是唐军被吐蕃军击败这件事,在周边郡县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导致羌族首领领导的唐朝廓州、诺州相继举州降蕃,周边各羌族部落也纷纷投降吐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