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齐国统一了六国?假如齐国统一六国,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第8节作者:
曼妮伊斯内衣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居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武侯问吴起,说自己现在四战之地,怎么办?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吴起直接分析了魏周围的这些国家,基本情况,分析完了,吴起还讲了如何应对的策略。并且后来也用事实,实践自己的判断,这就有点像王阳明,能精确分析所有的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吴起对于每一个国家如何打,国内如何治理,怎么改革,兵员从哪里来,怎么训练都有一套清晰的思路和战略。
日期:2017-02-25 10:34:52
吴起改革了魏国的兵役制,特别创新了郡县制,这一套就是后来商鞅在秦国搞的一套。那段时间周边国家攻魏输多胜少,梁惠王上台的时候,魏国被韩赵围攻,之后,魏的周边形势已发生极深刻的变化:先是吴起入楚,改革了楚国的政治结构,提升了楚国的战略视野:楚国的大策略是扶弱灭强,谁强打谁?
然后是孙斌入齐,帮助齐国培养了一批具有战略能力的田氏公室子弟。孙斌的兵家本身与儒家出自一源。
后来影响魏国最厉害的人是商鞅,其入秦后,变法实行新兵役制,针对秦兵好私斗散而自战的特点,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法律,到了秦惠王时代,秦国战略已非常清晰:联齐弱楚,先图三晋再平天下。秦国一强,魏国就处于楚、秦、齐三强之中,孟子知道这个魏国再怎么努力都很难再成为一个棋手了,这是命,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于是孟子只能像基辛格一样,说一些空的话,希望能将魏国的战略对齐国更有利。
孟子见梁惠王时如何回答梁惠王的?
孟子给了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朱子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下文乃详言之。后多放此。
孟子继续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孟子在骂人:你看起来很厉害,其实一事无成。
孟子在骨子里不太喜欢吴起,当然也不喜欢魏国。孟子也看出这个梁惠王不具备棋手的能力。
楚国开始采取均势战略,不允许魏国太强大,魏国攻赵的时候吴起带着楚军攻入魏国将其差一点一分为二,若不是楚悼王死得快,魏国当时的形势是非常危急的。
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你上初中时的同桌,他总是每晚复习到深夜,但期末考却只比你高几十分。那个时候,你甚至会得意洋洋的向周围人炫耀,要是我和他一样努力,早就清华北大了吧!这份炫耀毫无意义,最终上清华的是那个比你多了几十分的人,,在努力这件事上,成果大于一切。
考85分的人是永远没有考90分的人厉害的,无关谁付出了多大努力。付出30%努力做到50%的人只能收获内心虚幻的成就感,那些付出了200%只收获了80%的人却能得到这个世界的奖励。
孟子没有和梁惠王讲战略,也没有讲战术,孟子讲了一个道德体系,而这个道德体系,是周朝用300年实践得出的是可行的,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很多族群曾经在地球上辉煌一时,但最后都烟消云散,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如明灯一样光耀世界。
孟子在几千年就表达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只有发展高级道德系统才会真正具有足够的凝聚力。所谓高级道德系统,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伦理道德。
当今的整个世界上的强国,无不是有一套宗教下的道德体系,而那些没有道德,或者没有建立道德标准的地区都是极度落后的,儒家对于这一点是继承和发扬了,即使在春秋战国那个大争时代,这些先圣冒着被人嘲笑,被人不齿,也坚持不懈地发展和维持其深厚的生存哲学,一直能保持着大一统的治理,汉武帝独尊儒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其作为最高国家统治者,在其位所以看得更深入更系统。
围绕华夏的很多民族,即使军事方面可以强盛一时,都不能长久,比如西域有很多的古国,今天都没有痕迹,巴蜀以及更远的民族,因为没有建立道德体系而没有能够开化,今天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智都极其落后,其差距正在于社会关系和伦理标准。国家在做老少边穷扶贫工作时,很多在经济上做文章,而其实这些穷区真正缺少的是先进文化。
匈奴强大过,最后完全消失。突厥留存至今的几个部族都接受了回教。蒙古族若不是接受了佛教,今天的几百万蒙古人肯定不复存在。
孟子这一段讲的是纵向的社会关系,这是在教育梁惠王,你上下关系的体系如何建立。
为何儒家一心想扶持齐国,就是因为齐国有一套道德体系,齐国是保持周礼制最完备的国家,其改革的大方向是礼制教化国人,而秦制是法制用严刑来吓阻,到汉文帝去掉大量肉刑,汉武帝用礼制教化与法制吓阻并举,汉家大治。明王阳明时代习四书,常会从汉儒中找周礼的东西,比如齐宣王时代的明堂——我们今天说你搞什么明堂,就是指的这个失传的齐礼。
明堂,是古代帝王发布政令、宣传教化的场所。辟雍,是天子为贵族子弟办的大学,形如璧环,四面有水。齐国是完整的明堂和辟雍是以稷下学宫为主战场,这个稷下学宫后来就是齐国搞颜色革命的工具。后人说,你搞的什么明堂就来自于这个典故,就是你可能是搞颜色革命的吧!
王阳明提到过这个明堂制度,对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齐国的确是有统一六国的大国潜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