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08 09:23:44
为了解决国内社会资源分配上的短缺,对外用兵输出战争,掠夺财物、人口,成了吐蕃国内上至赤松德赞下至每一个吐蕃士兵的共识。于是在随后几年中,吐蕃连续对唐朝疆域发动力进攻。
史载,公元678年(大历三年),吐蕃专管东部的大将尚悉结功高请老,尚悉结的位置由尚赞摩替代,为吐蕃东面节度使,专门经营河西、陇右。此年8月吐蕃十万大军攻灵武(宁夏灵武县西南),再次奔着朔方咽喉之地灵州而来,尚赞摩亲率两万轻骑直奔邠州,袭扰邠州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散唐军的注意力,为围攻灵州的吐蕃军队减轻压力。尚赞摩其实心里非常清楚,邠州靠近长安,唐朝重兵布防,而且邠州地势险要,四周群山夹峙,泾水绕城而过,易守难攻,唐蕃之间在邠州城下血战多次,吐蕃都没讨过便宜。果然尚赞摩围攻邠州未果,进攻灵武的吐蕃军队也没得手,就在吐蕃军队围攻邠州、灵武之际,唐朝为了减轻两地的军事压力,派遣李晟率兵千人,出大震关,“至临洮,屠吐蕃定秦堡(吐蕃志在吞并秦陇,故筑堡于洮州,以定秦为名),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种而还”。尚赞摩定秦堡被烧,帅吐蕃军还师,唐史记载,“马璘、百元光各破吐蕃两万众,缴获羊马数千计,灵州围解”。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9月,吐蕃的军队再次进入灵州境内掠夺。 10月吐蕃军队进入鸣沙县(宁夏青铜峡市西南),吐蕃大军“首尾四十里”,步步为营攻打灵州。郭子仪派浑瑊领五千精兵前去支援, 吐蕃围攻灵州数十日,唐军严防死守,不克,吐蕃退军。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吐蕃攻掠邠州永寿县(陕西永寿县西北),这次攻击应是小规模骚扰,但从吐蕃军队如此轻易就进入邠州腹地可以看出,唐朝的边防只能固守坚城,保存战略支撑点,对于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旷野,只能任由吐蕃轻骑来去自如。
公元771年(大历六年),9月吐蕃军队翻青石岭(原州西),驻扎于原州(宁夏固原)之那城(固原东南),因郭子仪派人劝说,吐蕃引退。
公元772年(大历七年)吐蕃五千骑至灵州,不久向西退去。公元773年(大历八年),休整过的吐蕃军再次发动秋季掠夺战, 8月吐蕃六万骑兵攻掠灵武,践踏庄稼而去。10月吐蕃又入侵泾州(今甘肃泾川)、邠州,郭子仪遣浑瑊帅五千步骑拒之,十月十八日,两军战于宜禄(陕西长武县),浑瑊据险布置拒马,以防吐蕃骑兵冲锋,部将未听其将令,导致吐蕃骑兵冲入唐阵,唐军大败,副将史籍等三人战死,士卒大部阵亡,居民被吐蕃掠去者千余人。而后马璘同吐蕃大战于泾州城西的盐仓(今甘肃泾川西),吐蕃再胜,马璘困于吐蕃阵中,天黑未还。泾原兵马使焦令谌等与败卒争相入城。有人劝行军司马段秀实以城拒守,所幸段秀实勇谋兼备,当年郭子仪儿子手下的士卒违例,他都敢二话不说就砍了,在此紧要关头,他再次展露出了他的勇气和果敢。他将焦令谌召来斥责,说道:“按军法,失去大将,部下都该处死。你们难道不知道吗!”焦令谌等慌忙拜请命。于是秀实发城中所有兵卒,阵于东原,并收罗散兵,装出将要死战的样子。吐蕃见唐军摆出要拼命的架势畏惧稍退。至夜,马璘始还军中。这时唐军布置的三条防线,吐蕃已经突破两条,形势十分危急,郭子仪召诸将谋说:“败军之罪在我,而不在诸将。但朔方兵闻名于天下,现为吐蕃所败,不知诸将有何策略可以雪耻?”众将莫对。浑瑊说:“我是败军之将,本不该再议军政大事。但愿进一言,请治我败军之罪,否则就再任用我。”子仪果赦其罪,使帅兵进于朝那。吐蕃既败唐军,想要掠沂阳(今陕西千阳)、陇州(今陕西陇县),浑瑊率兵绕至秦原(今甘肃清水),鸣鼓而西。吐蕃闻之,进至百城(今甘肃灵台西)疑唐有援军而返,浑瑊帅军伏于隘路,尽夺其所掠。马璘也出精兵袭击吐蕃辎重于潘原,杀数千人,吐蕃遂逃去。
日期:2016-07-09 07:02:50
公元775年(大历十年),九月十六日吐蕃攻临泾(甘肃镇原),十七日,又入陇州(陕西陇县),大掠人畜而去,百官皆遣家属出城躲避。二十一日,凤翔节度使李抱玉破吐蕃于义宁(今甘肃华亭)。再攻泾州境,于百里城(甘肃灵台县西南百里镇),被泾原节度使马璘击退。
公元776年(大历十一年)9月,吐蕃军攻石门,入长泽川(宁夏固原县北)。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9月吐蕃军队八万入原州长泽监(即长泽川),攻破方渠县(甘肃环县),入拨谷,郭子仪遣李怀光援救,吐蕃军奔东南,攻掠坊州(陕西黄陵)而去。10月吐蕃进攻盐州(治陕西定边县)、夏州(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长武等地。
公元778年(大历十三年),吐蕃老将马重英率四万人攻灵州,夺填汉、御史、尚书三水渠口以破坏唐朝的屯田。这次吐蕃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吐蕃将帅可能已经认识到,单纯通过进攻唐军死守的灵、泾、邠等州县,打败唐朝比较困难,开始采用劫掠人口、焚烧秋粮、破坏水渠等手段,在经济上拖垮唐朝。
4月吐蕃攻灵州,7月蕃军二万人攻掠盐州、庆州,8月吐蕃二万人攻入银州境及麟(陕西神木县北),驱赶党项部落的杂畜而去。9月吐蕃万骑翻越青石岭(甘肃泾川县西北),逼进泾州。
从以上史料记载的战役可以看出几个共性,第一,几乎每年秋天,吐蕃都会对陇右地区发动进攻,唐朝则每年均需调兵防守,“秋防”几成惯例;第二、吐蕃岁攻灵州、邠州但均未得手,吐蕃退去后,唐朝边将上报的战果皆云,“吐蕃大败,斩首少则数千、多则万人”,但吐蕃均去而复返,可见边将所报多不实;第三、虽然吐蕃屡次进攻终未得手,但每次都在唐境反复掠夺,这可能是吐蕃进攻的主要目的。在吐蕃的累年骚扰之下,陇右边民或被掳走或迁居他乡,边境民生凋敝不堪。郭子仪、马璘等边将多次上奏朝廷,倍言泾州、邠州荒凉凋敝,无以养军,请求朝廷调迁人口,屯田戍军。安史之乱前,河西之地尚有唐民五十万户,及至凉州被破之后数年,凉州城内之余唐民数户,河西之民急剧减少,不见得都是被吐蕃掠取,应该有大量的民众为躲避战乱内迁关中。
就在陇右唐军苦苦支撑之时,四川的唐军却在和吐蕃的战争中,屡屡获胜,大历十年正月,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崔宁在西山击败吐蕃数万人,斩首万人,俘获数千人。大历十一年二月,崔宁再破吐蕃、突厥、吐谷浑等二十余万,斩首万余级。大历十二年四月,吐蕃寇雅州(今四川雅安),崔宁再奏破吐蕃十万余人,斩首八千余人。且不论崔宁所报战果是否有夸大的嫌疑,但吐蕃在四川发动的进攻未能得手是肯定的,唐军在四川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缓解了陇右的压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