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41节作者:
金笺
顾撷冈赞赏道:“文昌老兄,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继续看顾鼎臣在下面的‘入手’、‘起股’这二段中是如何阐述这个中心思想的。”
尧之明峻德以至于和万邦,舜之徵五典以至于叙百揆,禹之敷率
常,汤之绥猷修纪,文武之迪彝伦建皇极,至若精一执中之授受,典
礼损益之因革,此帝王之道也。是道也,大公而至正,尽善而尽美,
不狃于功利之好,不牵于诈力之私,小自于一身而冒于六合之在,近
自于日用,而放乎四海之远,造端于愚夫妇所能,而极于天地化育之
所不能,尽实行之,万世而无弊者也。尧之历象授进,垂衣制器。舜
之封山浚川,颁瑞考绩。禹之慎财赋,治典则。汤之懋功赏,制官刑。
文、武之奠丽陈教,列爵分土,至若封建井田之制,学校征伐之典,
此帝王之法也。是法也,详为之虑,曲为之防,本诸身,征诸庶民,
法乎天时,因乎地利,合于人情,宜于土俗,当百世守之而弗者也。
道以立其体,而法于善其用,致治之盛。万世如见,有由然矣。
文昌君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顾鼎臣对尧、舜、禹、汤和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帝王的立国之道,治国之法,非常赞赏。他认为立国之道必须‘大公而至正,尽善尽美,不狃于功利之好,不牵于诈力之私’,也就是说立国之道必须大公无私,公平正义,不急功近利,不贪图一己私利,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治国之法应该‘法乎天时,因乎地利,合于人情,宜于土俗’,也就是说治国之法应该做到合乎天时、地利、人情和风土习俗,也就是人性化地立法、执法。最重要的是‘道以立其体,而法于善其用’,也就是要从国家体制的层面上治理国家,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这种治国理念和策略对现代国家的管理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十六世纪的顾鼎臣能够提出如此超前意识的治理国家的策略,非常难能可贵,可惜明朝的弘治皇帝并没有采纳顾鼎臣的安邦定国之策。我们继续往下看他的‘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写得怎样?”
自是以降,若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于前,守成于后,其道与法
固出于帝王。然徒窃夫秕糠至似而无其实,得夫糟粕之浅而失其真,虽
有事功,不过小补,其孰能与于古哉?圣策继及乎此,臣有以知陛下陋
汉、唐、宋于下风。而有所不为矣,臣请摭诸史册而陈其概,可乎?
汉高祖之豁达大度,孝文之清净玄默,唐太宗之聪明英武,玄宗之
好贤乐善,宋太祖之严重孝友,仁宗之温恭节俭。于道似有得矣。然而
杂霸术、尚黄老,大纲不正,闭门惭德,仁厚有余,刚明不足,非帝王
之所谓道也。汉之著律令,定税赋,唐之租膺调、府卫兵,宋之序资格、
严科禁,其法似亦善矣。然而不事《诗》、《书》,礼文多阙,矜骋矜大之
心,极奢侈之欲,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非帝王王之所谓
法也。盖斯道既微,法亦随变,治效之成,终不古若,何足疑乎?
顾撷冈说:“顾鼎臣在这两段文字中,把古为今用的要则说得非常明白,前一段说学习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之道,不能学其‘秕糠至似而无其实’,不能取其‘糟粕之浅而失其真’,也就是说学习汉、唐、宋贤明之君必须去其秕糠糟粕,而取其实质和真实的东西。后一段总结了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时的圣策要义和治理政绩,同时也指出了‘杂霸术、尚黄老,大纲不正,闭门惭德,仁厚有余,刚明不足’和‘极奢侈之欲,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等等致命弊病,以至于‘道既微,法亦随变’,治理成效怎么能赶超古代贤明之君呢?。顾鼎臣高屋建瓴,辩明是否,分析研究得非常透彻,令人信服。”
文昌君说:“这二段文字写得确实很有说服力。下面这二段文字是称颂明太祖朱元璋创业之初的政绩和分析当前朝政状况的,你觉得顾鼎臣评价、分析得是否确切?”
恭惟我太祖高皇帝诞膺天命,扫除胡元,立帝王自立之中国,传帝
王相传之正统,建极垂宪,贻谋万世,臣淋浴膏泽,尝窃窥一二,敢拜
于稽首,为陛下陈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身之修也;宫房无私爱,
左右无偏恩,家之齐也;君臣同游之盛,朝野纛一之政,国之治也;武
功以勘祸乱,文德以兴太平,天下之平也。我祖宗之道,非即帝王之道
乎?六卿分治,庶僚承服,百职举矣;台谏以纠正于内,宪司以廉察于
外,纪纲肃矣;车骑服色之有章,宫室器用之有等,制度一矣;学校选
举之有条,兵刑财赋之有制,庶事康矣。我祖宗之法非帝王之法乎?自
是以来,圣子神孙,善继善述,不愆不忘,治化之成,盖远过于汉、唐、
宋矣。
而圣策复以治效未臻其极,夙夜兢兢,图光先烈为言者,此陛下圣
不自圣,务欲福跻皇极,化协泰和,超千古而特出,跨百王而独盛也。
臣愚何足以知之,臣窃以为欲师帝王,先师祖宗。能行祖宗之道,则帝
王之道在是矣。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谦恭逮下明智烛徵,日御经
筵讲求治理,数召大臣咨询时政,所以行祖宗之道而守祖宗之法,盖无
可訾议者。但近岁以来 ,灵异迭见,水旱相仍,而时雍风动之休未恰。
黎民阻饥,赤子弄兵,而鼓腹击壤之谣未闻。夷虏跳梁,而军政未可谓
修;府库告急,而蓄积未可为富。内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取办簿书,
廉清之节日隳,华丽之风日长,而文武未可谓尽得其人。则圣策所谓行
道守法未尽若古者,臣不敢谓其不然。
顾撷冈说:“顾鼎臣在前一段中评价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的政绩时,说得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他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方面加以分析:朱元璋‘敬天勤民,防非窒欲’,所以‘身之修也’;‘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所以‘家之齐也’;‘君臣同游之盛,朝野纛一之政’,所以‘国之治也’;‘武功以勘祸乱,文德以兴太平’,所以‘天下之平也’。顾鼎臣说得非常正确,一个帝王,首先要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自身修养很差,家庭也管理不好,怎么能去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说得一点不错。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困农民家庭,少时曾为地主做过放牛牧童,成年后长得姿貌雄杰,奇骨贯顶,聪明英武,志向远大,人莫能及。因父母、长兄相继死于灾荒,贫不能葬,生活无依靠,遂入凤阳县皇觉寺为僧,云游四方。元朝纲纪不振,政治腐败,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他投入农民起义军。起始仅为一个‘九夫长’小头目,十五年间,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一统天下;在位期间,治理朱家皇朝,政绩卓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