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42节作者:
金笺
日期:2017-03-10 13:40:16
顾撷冈说:“朱元璋所以能从一个牧童、僧人,成为功勋卓著的一代杰出帝王,究其个人原因,主要是他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他采纳隐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取集庆为基地,龙蟠虎踞,依此兵临四方。在战场上他指挥若定,运筹帷幄,而且身先士卒,严明军纪,严禁烧杀抢掠。他灵活运用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二手策略,先平定东南,再挥师北伐。他的北伐战略是先攻取山东,破元军屏障,旋即占领河南,断其羽翼;然后拔潼关固守,再进兵大都;既克大都,再席卷山西、陕西,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帝国。朱元璋知人善任,倡节俭,勤政务,好读书,喜史书,不崇尚鬼神。综观其一生,其雄才大略,武攻文治,可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媲美。朱元璋所以能够成功,实属必然。”
文昌君说:“顾鼎臣在后一段中,先对弘治皇的政绩大加赞扬,说陛下‘大孝格天,至仁育物’、‘日御经筵讲求治理,数召大臣咨询时政’。然后客观地指出了当前的水旱灾情、民情民愤和臣工状况:‘灵异迭见,水旱相仍’、乃至‘黎民阻饥,赤子弄兵’,而那些 ‘内外臣工率多因循苟且’、‘谦清之风日隳,华丽之风日长,而文武未可谓尽得其人’。顾鼎臣敢于直言不讳,抨击时弊,为民请命,直抒己见,其赤子之心,非常难能可贵。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顾鼎臣进一步建言献策,你看他写得如何?”
臣愚以为,陛下之德如是,学如是,虚怀望治之诚如是,以陛下而
虑此,宣无足为者,但恐不加之意耳。夫道虽不一,其要在于修身,身
有不修而妄意于躐等之为,谓之能行道,不可也;法虽至繁,其要在于
纪纲,纪纲于不振而疲神于不急之务,谓之能守法,不可也。然修身不
外于威仪言动,而纪纲不外于举措刑赏,陛下诚能左之右之,周旋于规
矩准绳之中,一言一动从容乎仁义礼乐之蕴,则道成于上,而身修矣。
身既修则家可齐,国可治,而天下可平,尚何祖宗之道有不行乎?举直
措枉,必协乎天下之公论,赏善刑恶,不徇乎亵近之私情,法行自近,
纪纲振矣。纪纲既振,则百职可举,制度可一,天下之事可兴,尚何祖
宗之法有不守乎?如是剡俊良登崇而谗邪远,出入有度而财用足,武备
修而蛮夷慑服,刑罚威而奸宄销亡,灾异息,灵瑞臻,而百姓安靖,民
物顺达,治效之隆,岂不足并美于唐虞三代也哉!
顾撷冈说:“顾鼎臣在这一段中仍然以‘行道、守法’为核心,可以说是情真意切,赤诚中肯,胆识过人。他首先肯定了弘治皇帝的品德、学识和胸怀,然后指出‘夫道虽不一,其要在于修身’。他把皇帝个人的修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身有不修而妄意于躐等之为,谓之能行道,不可也’,‘身既修则家可齐,国可治,而天下可平’。对于法治,他也有独到的见解:‘法虽至繁,其要在于纪纲’,‘纪纲既振,则百职可举,制度可一,天下之事可兴’。文昌老兄,下面这二段文字是顾鼎臣策论中最精彩的部分,你看他写得怎样?”
虽然,此就陛下所以策臣者而言之尔,犹未要其极而举其全也。臣
请究极本原,探索精微,以为终篇献焉。盖心之主宰一身,无事不体。
而天之主宰万物,亦无往不在。天者,理之所从以出者,天之心与吾心
之天一也。是以帝王之道,虽要于修身,而欲修其身,必先于正心;帝
王之法,虽要于纪纲,而欲振纪纲,惟在于顺天。不正其心,不顺乎大,
则虽宵旺忧勤,思以行道守法,亦苟焉而已尔。
何谓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诚意以实此心。声色货利之欲,此心之
鸩毒,则远之;车马宫室之乐,此心之斧斤,则禁之;谄谀邪佞,足以
移此心,则斥之;便嬖近幸,足以挠此心,则绝之。凡吾威仪言动之发,
莫非自然,必使吾心泰而百体从令也,吾心大而万物成备也,是之谓正
心。何谓顺天?无贰无虞,曰上帝临女也;有严有翼,曰鬼神在旁也;
匹夫匹妇勿谓可下,曰此天民也;一命一秩勿谓可忽,曰此天职也;创
制立度,恐其悖天,揆事成务,恐其违天,凡吾举措刑赏之施,不敢自
专,曰天命有德也,天讨有罪也,是之谓顺天。能顺天,则天与吾心为
一,而吾心自无不正;能正心,则吾与天无间,而于天自无不顺。以是
行祖宗之道,则道焉无弊,而足以主张乎法;以是守祖宗之法,则法焉
弗失,而足以经纶乎道。体无不立,用无不行,所谓光先烈而臻治者,
惟陛下所欲而致之无难矣。如是则君治教之责以尽,上天宠绥之命以凝,
而磐石之宗,苞桑之业,岂不可以永保于亿万年而无虞也哉!
文昌君大加称赞:“这是顾鼎臣的终篇献策,他提出了一个‘心之主宰一身’的哲学命题。他说‘天之主宰万物’,而他所说的‘天’,既不是东方的佛祖,也不是西方的上帝,‘天者,理之所从以出者’,也就是说,‘天’是‘理’的化身,这个‘理’是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就是这个‘理’在主宰万物。他还提出了‘天心’与‘吾心’两个概念,天心就是民心,也就是‘理之所从以出者’,‘吾心’是个人心理素质,个人的言行是由其‘心’主宰的,所以‘欲修其身,必先于正心’。”
顾撷冈感慨道::“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顾鼎臣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念,他的思想观念既不属于明朝政府大力提倡的程朱学派的理学,也不属于程朱学派的反对派王学,他的思想比明朝的理学家和王学左派思想家都超前。他指出‘所谓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诚意以实此心’翻译成现代话语,‘正心’就是摆正心态,讲的是要有明晰的‘致知’和真实的‘诚意’。要远离‘声色货利之欲’,禁止‘车马宫室之乐’,斥责‘谄谀奸佞’,杜绝‘便嬖近幸’。只要能‘正心’,‘则吾与天(天理)无间,而于天(民心)自无不顺’。顾鼎臣的这些言论,只有贤明君主才能接受,那些昏庸帝王是肯定听不进去的。”
臣窃伏海滨,荷生成作养之德有年矣。平居所学,因不出乎道法之
间,每念异日幸望清光,奉大对,期有所论列敷启,以尽责难之恭,而
今也实其时也,顾臣草茅迂疏,不知忌讳,敢直述所见闻者如此,伏愿
陛下留神澄省,果切于万分有一之用,俯赐采行,不胜幸甚。
臣干冒天威,无任陨越之至。臣谨对。
看完顾鼎臣试卷后,哥俩异口同声地说:“顾鼎臣交上了一份完美无缺的答卷,真是‘平居所学’,‘尽责难之恭’,‘不知忌讳,敢直述所见闻者’,唯有顾鼎臣也。顾鼎臣敢于冒皇帝天威,直陈己见,又遇到廉洁自律、爱惜人才的好皇帝,今科状元非他莫属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