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方面的情况我们前面已有多次提及,因为他较为开明和稳健的政治态度,许多知识分子和农民都来到荆州定居,但刘表却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人物,虽然因为人口的剧增而组建了一支总数达到十万以上的军队,但刘表的幕僚机构和军队系统里几乎没有任何荆州以外的人物,而他自己也通过婚姻关系与荆州地方势力结成了牢固的同盟,从此荆州的政坛便完全被本地人所把持了。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刘表和刘焉在地方上的施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刘表是完全依托地方势力以获得自己地位的稳定,而刘焉则是彻底压制地方势力以重组自己的领导班子,这两种态度的差别更多地体现了两人不同的政治抱负,因为地方势力总是希望稳定以维护既得利益,所以像刘焉这种有全国政治野心的人当然不能与之和平共处。至于后来三国三巨头中的两个地方政权领导人,刘备和孙权,也同样继承了刘焉的这种品质,所以他们与各自割据地区的地方势力拥有更多的分歧而不是合作,这也是导致这两个政权长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更南方的交州地区仍然处于半稳定状态。士燮和他的家族虽然获得了当地七个郡中的四个郡的长官职务,但他们并没有组建起相应的武装力量以达到割据家乡的目的。此时交州的州长张津是一个狂热的道教徒,他成功地压制了士燮并巩固了自己在交州的权力。史书对于张津的记载并不多,但从过去的履历来看他应该在政治立场上与袁绍更为接近,因为两人同在何进手下做过事,而张津也曾短时间投靠于袁绍,其他方面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本讲的重点还是孙策在长江下游的崛起过程。
孙坚死亡的时候共留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或者两个女儿,孙策是最大的一个,但当时也不过十七岁(根据其本人留下的口述),尚未成年,所以没有资格统帅其父亲留下的政治遗产。孙坚死亡时孙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没有和孙坚在一起,而是另外居住在相对比较稳定的舒县(今中国的安徽庐江)。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当地的一个大家族——周姓家族的支持,孙策还与周家的少爷周瑜成为了挚友。随后几年里,当孙坚还在战场上厮杀时,孙坚与周瑜一直在舒县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日子,直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
考虑到血缘关系、年龄大小和资格深浅,当时继承孙坚而成为家族族长的人是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不过尽管已经在战场上帮助了叔父很多年,孙贲却明显不具备孙坚一样的军事才能,所以他自始至终都只能带领家族依附于袁术而生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策本人已经在很小的年纪便显露出了过人的领导气质,他性格开朗,为人大度,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与身边的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逐渐地,父亲的部下们都纷纷归附于他,而他也有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
然而此时的孙策仍然过于稚嫩,既缺乏发展事业的资本,也没有找到发展事业的方向。恰在此时一位名叫张纮的著名知识分子因为奔丧而回到家乡,而孙策就在这的附近,于是他便前往拜访张纮以请求对方为自己的未来出谋划策。张纮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与孙策详细商量任何事,但他最终还是被这个小伙子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为对方制定了一个完整的集团发展规划。
日期:2016-05-14 12:43:36
张纮以周王朝后期诸侯争霸的历史告诉孙策,要想在当时的社会成就一番伟业,一定要先占据一块根据地,然后打出尊奉皇帝的口号——这个观点与袁绍的幕僚沮授以及曹操的幕僚程昱、荀彧的观点非常的一致。不过鉴于孙策的实力和当时的局势,张纮为孙策确定的根据地不在北方而在南方,他认为长江下游至钱塘江湾的地区当时正处于权力真空状态,非常适合孙策占领;而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孙策也必须拿下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一旦拥有了这两块地区,那么孙策的事业就成功一大半了。
可以说后来孙吴集团的发展基本都在张纮的规划之内,只是因为局势的变化而被鲁肃所局部修订了一次而已。孙策对于张纮的建议非常满意,他当即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对方并亲身跑到袁术处所要父亲的旧部,但在那里,孙策碰了钉子。
袁术并不愿意将已经成为自己人马的孙坚旧部交给孙策,虽然这支队伍的数量并不庞大,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其士兵素质是非常高的。但是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孙策的要求,据说是孙策以父亲从洛阳发掘到的皇帝玉玺作为交换才得到的结果,不过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同。主流观点认为是袁术并没有把孙策放在眼里,认为他不可能在长江流域有什么作为,所以这才放心地让他南下发展。
事实证明袁术完全看走了眼。孙策不但被证明是和父亲一样的罕见的军事天才(在此之前他从未上过战场),而且他还具备孙坚所没有的政治能力。在南下的途中,孙策不断拉拢各路人物为自己所用,没多久其队伍就扩充到了五六千人。随后,在公元193年到195年之间,孙策以少胜多地打败了各方面公认的扬州州长刘繇,然后在196年平定了长江三角洲的几个郡,最终如愿地在长江下游站稳了脚跟。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的最后一位三国三巨头、孙策的弟弟孙权也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凭着哥哥的打拼,孙权在年仅十五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县长的职务,而这也是他一生显赫政治生涯的开始。
平心而论,用近两年时间才取得这个成果,孙策并不能算优秀,但我们也要看到孙策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孙策本人虽然是长江流域的居民,但他却没有在家乡留下好名声,这主要是因为他父亲在生前为人比较粗野,所以得不到上层人士的赏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某次孙坚看上了一户人家的姑娘,于是便以武力威胁对方家属要求娶其为妻——这个女人后来便是孙策的母亲。这样的行为当然不能与文明世界相适应,所以孙坚家族后来也索性离开了故乡而搬到外地定居,而当孙策重返故地时竟发生了如此滑稽的场景:大家一听说是孙坚的儿子回来了,赶紧逃跑,由此可见孙策要在当地站稳脚跟是多么的不容易。
其次,到目前为止孙策都只是以袁术部下的身份进行战斗,而孙策获得的所有土地几乎都被袁术给占为了己有,两人的矛盾就是如此的尖锐。而当时的袁术还是很强大的,所以孙策不可能同时和南北两方面都翻脸,所以他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袁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剥削,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最后,长江下游虽然缺乏统一的政治力量,但却也因此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武装团体。比如扬州州长刘繇,他原本是山东人,因为躲避战乱而来到长江流域,结果中央政府(李傕等人掌握的那个)见他是皇族出身,于是便任命他为了扬州的州长。在刘繇附近徘徊的另一个当时罕见的佛教徒军阀笮融,此前一直在徐州工作,陶谦死后转战于东方各地,最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割据成为了一方军阀;会稽郡郡长王朗和豫章郡郡长华歆都是北方人,战乱时为了自保,也募兵而成为了小军阀;孙策老乡严白虎本是个强盗,眼见社会混乱,于是便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并不断占山为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