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2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原酒不贵,成本不高,之所以现在酒类市场如此畸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
  现在的酒厂基本不产原酒,去年某上市酒类企业公报的乌龙事件,大家都知道,第一梯队的著名酒厂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个中小企业呢。
  大酒厂窖池是有的,但出的原酒基本用在高端产品上,而且也不一定够用,外购是必须的。
  而一些中小酒厂,你去考察也会看到有多少多少的窖池,但问题是,那些窖池其实另有其主。
  现在酒厂的窖池一是整体出租,一年多少钱,租给出酒的,人家想卖哪和酒厂没关系。

  二是在建厂是就把地租出去,出酒的自建窖池,以租金抵建设成本。
  为什么会这样?
  一出酒的技术含量很低,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你招几个工人,干上两年就另立山头了,所以普遍规模小,,而且资金周转周期长,利润较低。虽然也有一两倍,但相对成品酒就不能同日而语了,所以他们没有资金 也没有足够的人力。他们办不下来生产许可证。因此只能依附于有证的酒厂,而酒厂更划算,产原酒不如买原酒,所以自己根本不产,而酒厂的证里有此项不用又可惜所以租出去还有钱赚。

  为什么做原酒的要依附于酒厂说的还不透彻,再细说一下,关键一在资金周转慢。二在原酒散卖的渠道窄。
  原酒生产的利润很高,2到3倍,但周转慢,为什么呢?因为一池子粮食压进去半年才见能见到钱,所以利润高但规模小。但要想规模大,你得有足够的场地,还要有足够的成本,同时管理要求就高,一不小心,二十个池子造出十池子醋来就得不偿失了。

  而酒厂就不同,今天有订单,酒装出来明天就能见到钱。所以对于中低端酒来说虽然单瓶利润低但周转快,总体效益高,而做原酒的利润高但周转慢,总体效益低。
  就算前面的不在乎,那么销售也是问题,首先原酒运输是问题,一斤一斤的卖给消费者更是大问题,北京做了原酒到上海卖,谁卖?假如超市卖,一旦一缸酒放在场地,谁敢保证明天的还和今天的是同样品质?
  所以原酒生产者只能就近卖给酒厂,消化不完的卖给中间商,他们再卖往外地的原酒商。
  以上两点原因造成做原酒的只能是小规模的生产,为酒厂做原料加工,处在行业最下游,最低端。所以咱们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是以做原酒做大的。
  日期:2016-07-24 10:10:32

  咱们这个帖子只是谈那些一般的中低端酒,那些咱老百姓喝的起的酒。那些天天喝名牌,一瓶上千的咱不讨论,他们也不看不是。呵呵。
  有兄台提问有关酒的包装,其实很贵很贵的那几种酒包装成本反并而不高。好的高白料不比水晶的差,但为啥德州的水晶瓶卖的却很贵呢。
  名酒厂对包装的品质貌似要求高,甚至吹毛求疵,因此客观上造成报价较高,价格越高质量越好嘛。可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是,这头几名都是国企,你懂得!呵呵。确实花了很多钱,但买的是便宜东西。
  有兄台提出广告等等销售成本,这个提到了点子上,因为这就是为啥咱老百姓喝不上好酒的原因所在。这些我也会在以后表述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一家之言,兼听则明。

  前面还有位老兄让我直接说哪个牌子的能喝,抱歉,这位哥哥,我这个帖子不会给任何一家做广告。
  更有位老兄说我谈的好像都是小作坊,我要坦白说,距我家最近的酒厂不足200米,而半径20公里内,大小酒厂不低于400家,其中就有一家你在央视天天能看见广告,你在超市能看见专柜,全国酒友都知道的一家,白酒行业曾经的前五,老牌白酒上市国企。
  我们喝酒从来都是原酒,而且没有三年五年窖龄的拿出来都难为情,虽然花钱也不多。
  我说这些不代表我的帖子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毕竟我没从事过这个行业,只不过离得近有了解而已,我只能谈我个人的看法。
  而这番表述源于我习以为常的一些酒的认识,在别的城市和人聊起来,他们却很惊讶,他们的惊讶表情让我有表述的冲动。

  “无商不 奸”,更何况在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里。道德只是一个高度,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法律是底线,谁也不能低于法律的规范。而现实貌似对人的行为、语言、甚至是思想都有法律的规范,但对某行业或产品却模模糊糊。
  酒企不管口号喊的多响亮,骨子里从没把酒当做酒卖,酒只是商品。
  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段发展以后,这个目标扭曲了,或者说过份解读了,包涵了另一个含义是“成本更低化”。
  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由此而衍生出诸多的奇思妙想。想前面提到的“串香”型,就是这些无耻之徒的伟大发明。

  最无耻的是,他们无耻的不以自己的无耻行为而感到羞耻,反而无耻的沾沾自喜自己居然能无耻到更加的无耻。
  这种扭曲的经营思想主导酒类产销的各个环节,都积极的希望能短期赚大钱,由此使得市面上的酒类产品过度营销,可以说步步都是消费陷阱。
  举个例子,大品牌的高端开发酒绝不能喝。
  开发酒这个概念,我是耳熟能详,但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最早搞这个经营的是国内酒业的老二,浓香白酒的老大。
  具体做法就是,引入外资来厂里开发子品牌,不管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拿钱来,取个名字就开卖。
  例如,大家知道有个x六x的酒,是五xx酒厂出品,但六和五这两个企业只是贸易关系,六出钱由五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只是为了五的这个金字招牌。
  而现在更进一步,直接就是在金字招牌下面挂个副名,比如xx尊酒、xxx牌xx妙品,等等。
  消费者以为这是新产品呢,其实这只是开发商在酒厂开发的商品而已,与那款主力产品淡关系没有。
  而为什么这开发酒的高端产品不能喝呢?这就与开发商的经营有关系。
  开发商在开发某品牌时最少要开发三个品种,即高中低档。

  在招商的时候,他会给代理商限定进货时三种档次的搭配比例。
  例如,要求代理商首批拿货不低于50万,这其中高端酒不低于10万。同时给代理商一些折扣,例如50%的返利,或送一辆二十万的车什么的噱头来促使代理商接受这个条件,总之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必须保证高端酒的比例。
  这50万中的40万中低端利润很低,让代理商以为真的“成本更低化”了,而那10万的高端,却可能利润是8万。而这8万就是开发商除去销售成本以外的纯利润。
  开发酒的高中低的产品确实有差别,但差别却不足以这么大。
  所以你如果经常消费低档酒,那么建议选大品牌的低端开发酒,多数情况物有所值。
  但有能力消费高档酒话,你就只和喝主力产品,茅x就茅x,五xx就五xx,只要挂着副名字的,坚决不买,不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