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4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半年后,酒是那种特别鲜艳的红色,喝的口感是有点酸有点甜,而且特别平滑。基本上泡上几个月的酒头,此时已经没有开始时那样烈,比如放进去的是70度,此时口感也就40度,因为泡水果其实就是朝酒里面加果汁嘛。但酒劲却没减少很多,不过醉的慢,同时醉的沉。

  外地来的朋友被我用杨梅酒骗过不少,一喝口感好,入口觉得度数低,但几杯下肚就恍惚了。哈哈。好在都是原酒,再醉也不难受,不头痛,不口干,醒来时精神抖擞。
  也有用各种花卉泡的,比如桃花。大姑娘小媳妇们找棵桃树,树下铺个毯子,抱着树使劲摇,哈哈哈。小心的捡出一瓣瓣完整无缺的,放进小坛子里,泡上一两斤或者两三斤酒,就等着到过年时候,衬映着窗外的积雪,和姐妹们围着炉火品尝春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谈谈过去一年里的快乐与哀愁。间或聊到一些小委屈,也不吝掬一捧香泪,倾诉到伤心欲绝。而待到酒罢宴撤,醉眼朦胧的搂着闺蜜作别时,却小声耳语一字一顿“今天我是真高兴”。

  泡酒,无所不泡,各有奇招。泡花朵泡树叶泡水果,甚至有用蔬菜泡的,而最搞笑的是一哥们有一年用凤爪泡的,因为他爱吃凤爪下酒,说这样喝时酒菜就都有了。当然结果很失败。哈哈。
  而我年轻时候最喜欢的,是用樱桃泡。那时候少男少女,春夏之交,去城外的乡村摘樱桃,一路欢歌笑语。樱桃摘回来,用井水反复冲洗,然后按照个人口感不同,一比一或二比一的泡进老酒中,封上坛子。
  到了秋天,把春上泡的樱桃酒拿出来,呼朋唤友,三三两两的找个草地一坐,你一口我一口,唱唱歌,吹吹牛,看着夕阳等星星出现。
  时间都去哪了……

  日期:2016-07-24 10:12:52
  我没在酒厂干过,也从未从事过与此相关的工作。要说仅有的关系,就是曾经注册过几个酒的商标,以为哪天能卖个好价钱,其实是做梦啊,现在注册证还在箱子底躺着呢,呵呵,年轻时候,都想着飞来横财,想着不劳而获,咱也不能免俗,哈哈。
  这里酒厂多,酒鬼也多。尤其这几天,过年了,酒鬼算是得了令了,敞开喝。
  这边对酒鬼的认识是这样的,一次能喝很多不算能耐,因为能喝的人忒多,真正能喝的不是一次喝多少,而是一天能醉几次。早上喝多了,到了午饭就醒了,从头再喝,而且还得喝醉,到了晚上还是从头再来,而且越战越勇。这样的,我们称为酒神。

  但出个酒神不容易,从酒鬼到酒神的路上有酒精中毒这一关,就是到开饭时间不喝酒就没精神,而且手抖腿抖,帕金森综合症似的。这样的人俯仰皆是。
  我们街口一卖包子的,一大早就得半斤下肚,不喝干不了活,他那喝的不是酒,酒是他的药。
  过不了这关的,我们土话叫“喝烂酒的”
  真正令人尊敬的是那些,什么场合都不喝醉,反而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自己能把自己灌醉的。
  有一个老同志,是公认的酒神,甭管啥时候只要有酒局需要应酬的,都能陪到底,而且人前没醉过,从不出洋相。好饮但不滥饮,冬天时候,给自己弄包花生米,一块酱牛肉,一茶缸自己窖存的酒,从新闻联播开始能喝到晚间新闻结束。
  这喝慢酒的功夫最能体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酒。原来没有超市概念,都是商店,就是一进门有柜台,掌柜的站后面,要啥给你拿的那种。掌柜的一般就是店主,柜台后面一坐,面前放一小杯酒,从早上开始到晚上收门,这个酒杯里不能空,隔十分钟半小时的嘬一口。没有菜,就算弄点花生米,也不能放柜台或人能看见的地方。为啥呢?不是有啥规矩,而是你弄碟子小菜,有熟悉的顾客来了,这个尝一个,那个尝一个,等不到太阳落山。所以你啥时候去,柜台就只是一杯酒,干干净净。等到打烊,最后抽口大的,回家吃了晚饭就睡上了,所以这喝慢酒还有这一个共同点,每天起床都很早。

  这种喝慢酒的功夫我一直较佩服,但学不来。估计也和那时候单调的生活有关,没电脑没手机,电视也是很稀罕的东西。一个人坐在柜台后面干啥呢,就喝点酒。大凡这样的,酒量不见得有多高,酒徳也未必高尚,但品酒都有一套,酒与酒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是浅尝即知。
  这喝慢酒的都有共同嗜好是爱杯子,酒杯是他们的好朋友。用惯了的杯子珍惜着呢,万一被谁给摔了,那可得伤心一段时间。
  小时候看《笑傲江湖》,有一章叫《论杯》,很有意思。虽然过于神话,但说明杯子对爱酒之人的重要,想来金庸一定遇见过或者自己就是爱酒之人。
  杯子不一定有多名贵,大多是普通的瓷杯或玻璃杯,我们叫“酒盅”,以每盅半两为宜。也听说谁谁有古董杯,但没见过。见过的就是一般的杯子。这些喝满酒的喝完了酒,都要仔细的涮杯子,如果不洗,两天下来,杯沿上就满是污垢,所以必须喝完就洗。
  装过酒的杯子不能见热水,哪怕是用温水洗,都会有持久不散的酒臭味。所以不管天多冷,得把杯子放冷水里泡一下,然后用干毛巾擦,使劲擦。擦完用毛巾包起来,放在固定的地方,第二天打开了就能用。
  用毛巾包起来的目的不是爱惜的表现,而是怕放一夜又尘土给弄脏了,其实也是懒惰。
  但这程序天天做,酒是喝了一坛又一坛,毛巾也换过好几条,而杯子还是那个杯子,这就有了感情了。
  一个好喝酒的人,假设一天半斤,一年就要180斤吧,就是30箱,假设一个人喝了十年,就是300箱,码起来也是很壮观的。而不管喝过多少酒,都是这个杯子一口一口的伺候着,怎么不珍惜呢。经常有老人说,别看我这杯子不好,但陪我半辈子了,给十箱茅X都不换。就透着那个劲。
  其实这些习惯我们也有,一般在家喝酒用哪个杯子就常用哪个杯子,万一哪天没找到,还的找一会才罢休,爱杯子,我们都有这情绪,不过不如人家喝慢酒的对杯子的感情深,真挚。
  日期:2016-07-24 10:13:41
  多年以来,白酒过度营销的后果是,很多人把酒的品质与价格划上了等号,价格越贵酒就越好的概念同时也在暗示便宜的就不好,延展出来的歪理是,我们喝着孬酒却只能怪自己钱不够多,而不是怪抬高价钱的没良心。
  因此,要说哪个酒可以喝,这个提问也可以回答,但要说哪个价位的能喝,这个就没法回答了,因为能喝与否和价格没有任何关系,一个自由定价的商品,价格与品质早已背离。

  十元,二十元的酒,未必就是贴近成本,假如这是一瓶固态发酵的酒,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固态发酵的生产过程中来计算它的价格是贴近成本的。而问题是现在是市场上100元以下的没有一瓶是固态发酵的。
  我的表述中能喝的就是指原酒,也就是术语说固态发酵的,这是最低的标准,首先是符合这一条,是固态发酵,然后才是这些固态发酵的哪一个酒厂的产品更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