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在对付监管单位的招数很多,像前面说到,工x局查到市场上一批酒不合格,这时候酒厂随时可以出个鉴定报告,标明你查获的酒水根本不是酒厂出品的,也就是假酒。谁让真假酒的鉴定在酒厂一方呢?这样酒厂就立即从被告变成原告了,工x局不仅不能处罚他,还的去帮他维权。这时候经销商就成了替死鬼,不过好在都有默契。
卖假酒又能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虽然咱老百姓对这些人恨得牙痒痒,但处罚时可以说是蜻蜓点水。这里面有窍门,在笔录的时候,办案人员会详细询问嫌疑人进了多少假货?卖了多少?赚了多少钱?这时候当事人的回答是有技巧的。
如果他回答进了100箱,一箱没卖,一分钱没赚。那么处罚将会是没收货物,及3万以下罚款。
日期:2016-07-24 10:29:56
如果他回答进了100箱,卖了一箱,赚了100块。那么处罚将会是没收货物,及利润的一到三倍罚款,也就是最高罚300元了。
大家对照一下,有经验的贩假者会选择哪种回答呢。
而有些制假的抓到可能麻烦大些,但也要看犯在哪个部门手里。如果被工x抓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一般不会移交公x,因为一旦移交公x,入刑也好,行政处罚也好,总之工x白忙活,不会收到一分钱。所以有个别制假的一旦觉察被公x盯上了,他会立即去工x自首,或者卖个破绽,自己去工x举报自己,这样就尽量的避免了刑事处罚。因为一事不能两罚,就看哪个部门先立案,谁先立案,管辖权就归谁了。这些坏蛋都愿意栽在行政部门手里,工x也好,质x也好,都行,毕竟行政部门没有强制手段,限制不了人身自由。制假的也好,贩假的也好,在两害相权的时候,取其轻。行政管理当中为了罚款而对构成刑责的避重就轻,虽然也有法规监督制裁这样的情况,但,又是那个老问题,谁来监督呢?!
现在社会又何止是酒类如此,市场上可以说是假货泛滥。究其原委,就是违法成本低,利润足以抵消风险。卖十次抓一次,还是赚钱的。人都是贪心的,明白告诉你,最多是钱上说话,谁还能不铤而走险,况且这险不过就是前面赚到的钱,就算抓到,也不过是均摊利润降低了而已。监狱里蹲着的,诸位,你们留意留意,有多少是因为制假贩假抓进来的。制假贩假的多的是呀,也经常被报道抓了这个,抓了那个,可为啥监狱里呆着的总感觉不多呢。也可能是咱孤陋寡闻吧。如果制假贩假一律入刑,抓到必判,咱们这市场很快就清净了。
不是没有法,咱们的法详细着呢,关键在………………。省去一万字。呵呵呵。
有关原酒和勾兑酒那个好,反对者的关注点在是原酒是有害的,勾兑酒是健康的,滑天下之大稽,这个论调其实就好比在说,糖精比糖更健康,可笑。
咱们不妨试试从类似哲学的思辨来判断这个问题。方式很简单,就是思考一下勾兑酒是在给原酒做加法还是减法。
假设原酒是有十种物质组成的,那么勾兑,是把这十种物质里有害的淘汰出来,还是把十种以外的物质添加进去。据我所知,没有那种勾兑法是在对原酒做减法,因为我迄今为止没有听到谁的勾兑科学是把原酒再提炼,把十种物质去掉几种后销售给我们。
那么就还剩一种可能,勾兑是在对原酒做加法,原本十种物质要添加进去另外的物质。加进去的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十种,所以勾兑酒最后所含的物质起码是十一种了。我的问题是,不管你添加进去什么,原有的十种可有丝毫的改变呢?你并没有把原来的十种减掉你所谓的有害的,那么你添加进第十一种时,原有的十种就无害了?
而你添加进去又是什么呢?从哪里来的。不会是从空气中来的吧。是植物的,动物的,矿石的……………………。
安全吗?
你也可能提出,既不是加法也不是减法,而是十种物质保持不变,那么勾兑的作用在哪?既然十种物质还是十种物质怎么就又无害了呢?我是清楚的,你也是清楚的,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那么这样的争论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科学是伟大的,谁也不能否认。但科学被利用以后,就是害人的武器,是夺命的尖刀。
化学不是因为酒才发展成一门科学的。
把化学引入酒的科目的并不一定就是科学家,可能只是掌握了化学的使用方法而已。我承认认你掌握了科学,但我却永远不认可你是科学家。
掌握了科学的人有一类是调酒师,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有专门的资格考试,得到这个证书就能从事调酒这个行业,如果再能开创或掌握某种风格的技术,那么在酒的行业里就尽情徜徉了。注意,是调酒师啊,同志们,注意一个“调”字。
调酒师中一部分很敬业,我也很尊重他们,但有一部分就让人尊重不起来了。
原来我讲过,酒行业现在很细化了,但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调酒师都在酒厂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能决定选用哪种原酒为原材料。
调酒师为成品酒的口感负责,当确定了一种风格以后,调酒师就要对这个酒厂今后的风格保持不变,以及酒水安全而负责。所以当酒厂要购买原酒时,供货商送来的原酒是不是合格,就是调酒师一个人说了算。
日期:2016-07-24 10:31:43
说喝酒,感觉喝酒最随意的除了独饮,就是夫妻对饮。除此之外,亲朋聚会也好,社会交际应酬也好,总有会劝酒、闹酒。人生之中,青春年少时候,酒喝的是酣畅,是痛快;人到中年,酒是生活的润滑剂,是个精神寄托,尤其多数如我者,没啥爱好,工作压力大,顾虑重重,忧患意识强烈,喝点酒,舒缓身心,以图片刻欢娱,“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最羡慕的是那些退了休的老两口,孩子成家在外,衣食丰足,身体健康,无欲无求。一辈子不管如意与否,到如今心如止水,借一句古话“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每天饭前喝点小酒,饭后小眯一会,该养鸟养鸟,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最是惬意。
想来人这一生,就是年少时候和初入老年是最快乐的两段时光,少年时不懂珍惜,总觉得日子长着着呢。我总结自己的青春为啥这么短呢,细细想来,因为年轻时侯睡懒觉,过的每一天都没有上午,觉得日子过的可快,嘿嘿,前三十年睡不醒啊。老年时候方能觉悟岁月匆匆,能用心享受每一分钟,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感受逐渐到来的苍老。
两口子喝酒,不劝酒也不闹酒,谁见过两口子喝酒猜拳劝醉的?就是饭菜端上来,一瓶酒饭桌上一墩,谁喝谁倒,不碰杯不请菜,也不会有一方站起来来段祝酒辞,“我先说两句……”。视酒无睹,一餐无话。这个时候的酒回归酒的本质,只是个佐餐的饮料,不来上两口,哪怕山珍海味,也觉得口中寡淡。尤其哪天开饭晚了,一坐下,心中期待的不光是饭菜,更迫不及待的是狼吞虎咽前的那一口。一杯下了肚,定一定神,心中升腾起惬意和满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