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20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197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把酒以香型分类,从此以香型区分酒的类别成为惯例。据传辛海庭先生晚年曾说,当时提出分香型,是因为评酒时不同香味的酒放在一起,香气大的总是盖住香气小的酒,于是为了品评方便,就先依照香味的不同大体分为五大类。
  诸位酒友,划分香型是评酒会为了把酒分类的一个举措,并不是说酒香是酒的评价标准,否则不如直接评香型算了,还评什么酒呢。酒有好坏但香型无高低,没有评比某个香型好过某个香型,更没有结论说某个香型是最好的,评比仍然围绕在酒的口味本身。同时,这个举措更没有通过香型划分来标明酒的生产工艺,仅仅只是对送评的酒进行味觉的评比。
  咱们结合后来贵州会议来看,液态法的推行是面对整个白酒行业,包含了所有的香型,因为固态法液态法与香型也是无关。曾看到有酒友以为,某香型就是酒中最传统的、最好的,就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固态法,这种认识很令人唏嘘,真想离我们那么近,只要用心了解一下就昭然若揭,为什么你非要抱着想当然的臭脚还那么紧呢!
  香型作为标准划分的举措对不对,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划分香型标准后酒厂为了追逐所谓的“香”,而失去了很多原有的特色,束缚了白酒的发展和多元化。甚至传闻周恒刚先生晚年也说“白酒在味不在香”。周恒刚先生是酒界泰斗,并且周老恰恰就是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主持人。
  这届评酒会划分香型的举措,如从当初参评条件上看恐怕也有失公允。当时的参评条件第一条是要年销售量在50吨以上,并且要经各省、市、自治区轻工业(酿酒)主管部门推选上报。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条件也阻碍了评酒会的广泛性,难以全面涵盖传统白酒的所有香型,但不管初衷是什么,结果是自79年以后,传统白酒从此有了香型之分。因此“还原传统白酒的本来面目”,有关香型与口味的部分自然要回到79年8月份以前,酒不存在香型之分。但香型的划分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个说法还不行,那么好吧,非得概括一下的话,只能从口感上直接描述为“浓头酱味”。这个描述其实有问题,因为“浓”和“酱”的划分本就是79年的产物。但这两个字除了区别香型之外,还代表了两种口味,因此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或许更能让人容易理解。总之这个描述,是确保品质之后顺其自然的产物,而非故意的向已经公布的香型靠拢。

  全国评酒会至今办过五届,周恒刚参与主持了三届,分别是二、三、四届,在他以前,第一届的评酒会是1952年秋末,主持者是:朱梅、辛海庭。
  朱梅先生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曾先后入比利时酿酒学院与法国巴黎巴斯德学院,专攻酿造学,是公认的葡萄酒酿造专家。1952年时,朱梅先生是华北酒类专卖公司的工程师,这一届的评酒会既是由华北酒类专卖公司主办。
  当时酒类属于专卖物资,由财政部下属的中央税务总局管理,税务总局就在各大行政区成立酒类专卖公司,其中的华北酒类专卖公司代行中央职责,就设在税务总局的隔壁,可以视为酒类专卖总公司。
  第一届的评酒会其实是华北公司召开的全国酒类专卖会议,由来参会的各地区酒类专卖干部携带酒样,在会议后期评酒,评酒只是会议议题之一,不是专为评酒而召开的会议。朱梅作为华北公司的工程师,与辛海庭一起主持了这次评酒会。而此时的辛海庭刚参加工作一年,他是51年北大毕业分配到华北公司工作的,朱梅是作为海外归来的专家,又是华北公司的工程师,因此是本次评酒会的主要负责人。

  这次评酒会最突出的贡献是评出了“八大名酒”,公布了称号后,这八大名酒在市场上的声誉大大提高,销量猛增,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别的企业有了榜样,自然也是激流勇进,可以说八大名酒的评比促使酒业步入了大规模发展的轨道,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第一届的八大名酒分别是:绍兴鉴湖加饭黄酒;烟台张裕红玫瑰葡萄酒、张裕金奖白兰地、张裕味美思;山西汾酒;贵州茅台酒;四川泸州特曲;陕西西凤酒。这里面只有四个是白酒,一个黄酒,三个葡萄酒并且是张裕葡萄酒。三个张裕葡萄酒获评,与朱梅先生关系很大,因为朱先生之前曾多年在张裕任职技术副经理,主管酿造技术,当然彼时在一代葡萄酒酿造宗师的指导下,张裕的品质获评八大名酒也确是实至名归。

  后来的连续两届评酒会也分别评出了八大名酒,并且全是白酒,但不管后来两届评出的都是谁,从历史看,所谓的老八大名酒,应该是指这第一届的八大名酒,而这一届,白酒其实只有四种。
  说到酒厂们那些容易令人误会的历史荣誉,细究起来真的很有一些值得推敲。比如有传某酒厂获得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的金奖,酒徒乍一看以为这是世界第一的意思,事实上却绝非如此。
  巴拿马博览会举办地是在美国旧金山,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被开凿通航而举办的一次庆典活动。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会议设立六个奖项等级。即:最高奖章、荣誉勋章、金质奖章、银质奖章、铜质奖章、口头表彰奖。
  整个博览会期间,共评出25527个获奖产品,中国共获得1211个奖项,其中大奖章(一等奖)57枚,荣誉奖章(二等奖)74枚,金奖(三等奖)258枚,银奖(四等奖)337枚,铜奖(第五名)258枚,荣誉奖(227枚)。

  看到了吧,就算得的是“金奖”也不过只是第三名。而有据可查的是,这家酒厂所获的巴拿马博览会荣誉其实是“银奖”,也就是第四名。可就算如此,对获奖者的描述也语焉不详,如有酒徒想了解详情,不妨看一下《中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纪实》这本书的第181页,这本书算是巴拿马博览会的权威资料,因为这是当时的中方总负责人陈琪编撰的官方总结。
  有关这次博览会,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巴拿马博览会根本没对酒类产品单独评奖。酒是与大豆、水果、猪鬃等一同归入农产品的类别。
  在农产品的类别中,中国获得这次博览会奖章的酒类很多,获得第一名大奖章的有五种酒,获得第二名荣誉奖章的有一种,获得第三名金奖的有二十一种,获得第四名银奖的有十八种。包括三个铜奖在内,获奖的中国酒有四十八种,这些都有据可查。
  日期:2016-07-24 10:48:24
  大家都知道原酒…………………………每一口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就像是林青霞、张曼玉、钟楚红这样的美女,都是风姿卓越,却各有不同,如果再加上岁月沉淀,更是醇美无比……………………反之,一些通过勾兑、调配的酒,更像是现在动过刀的美女,一眼看上去…………。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美则美矣,却少了很多天然的趣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