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35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在小城市和在大城市有不同,在小城市主卖男装,因为男装简单,无外乎夹克、西装、皮衣,适用性强。并且男士一年当中买衣服不多,过年了买两件,几百块钱无所谓。而在大城市,要以女装为主,找店也有规律,要在人气旺的大商场里找,卖货技巧基本也相同,不过无需大张旗鼓,只要贴张海报即可。所以我们会在这些大商场里看到一些店,女装特便宜,标贴上写着上千上万,折后售价不过三百两百。

  做这个生意的,我觉得是在做好事,虽说取了巧,可也确实物美价廉,毕竟衣服这东西,款式质地现场看的出来,买家不会亏。美中不足的是,会有个别的假冒名牌。原来在服装行业中,有一个专打商标的环节。在大多的批发商场,这样的从业者很好找,你把没标的衣服交给他,要什么标他给你打上什么标,以质论价,有些商标繁琐,例如绣花的皮质的相应贵些。我们原来可能以为假冒的都是厂家,其实不然,现在行业分工细致的很,代工的企业出厂时衣服没有标示,搞批发的会因地制宜,当地哪个牌子卖的好,他找打标的弄什么标。引申一下,整天说知识产权保护什么的,到批发市场走一走,满大街几十块一双的耐克阿迪皮尔卡丹,真较起真来,哪里抓的完呢,法不责众。

  这些人和前面做化妆品的如出一辙,原本也是规矩人,偶尔搞个促销销量大,动了心思,转行专做促销了。这些打游击战的商家还算动脑筋的,组织团队,多头并举,每年同时搞几个城市,总是赚的多赔的少,而有些单打独斗的懒货,找一门脸,大促销能连续卖上若干年,就无趣的很。总之多赚钱,赚快钱,当下社会,谁不想呢,赚到哪天是哪天吧。
  很多酒企又何尝不是如此,取巧多于诚信。踏踏实实做好酒,太慢了等不及,在销售上下功夫才能来的快,琢磨些点子把钱换回来是正经事,做生意,本质就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嘛。大环境如此,谁能独善其身。世人皆醉你独醒?那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世人皆醒你独醉。
  怎么忽悠消费者也不说他,无外乎引导与迎合,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不管冠上多么冠冕堂皇的理论,本质不变。可也不是所有的招数都好使,有些酒企花了大钱请人策划,实施起来却不理想,投入大赔的也大。当年首都有巨富之家的掌门人到小城来投资酒企,动静闹的真叫大,选址时请了高人坐着飞机看风水,从建厂就力求最好,凡事必须高大上,舍得花钱。可结果三年不到一败涂地,如今剩下一座厂还在那闲置着,估摸着院里的草如今也是小城长得最高的了。

  反思这位掌门人,并不是败在外行上,虽说隔行如隔山,可若是认真学习也不会差哪去,万一自己学习能力强,很快超越同行也是有可能的。他们败在哪里了呢?败在做酒不爱酒,卖酒为爱钱。做酒只是因为看到酒的利润大,投入又少回报又高,把酒当成盈利的商机,投机来了。酒实在不敢恭维,价格又死贵,水里面加点酒精加点香料就卖大几百上千块,还不能说他们酒贵了,一说他还有理“我这水晶的瓶子一个就几百块”,谁要你瓶子呢!你到底卖的是酒还是瓶子啊?!

  这个厂子虽说关了张,但也人有在这个厂子赚到很多钱。酒行业里有两种人是稳赚不赔,一个是卖酒精的,一个是做团购的。
  这卖酒精的原来帖子里讲过,拉关系走后门公关调酒师,像这家酒厂的老板原本就外行,酒水全靠外聘的调酒师把关,那调酒师说买谁的酒就得买谁的酒,所以价格也是死贵。做团购的也讲过,通过关系搞定那些大单位,逢年过节一批酒发下去就万事大吉了。这行当也有一些窍门,酒厂为了拉拢这些人,会专门生产做团购的品种,这类酒市场上看不到,外人自然不知道价格,卖给人家多少钱就看领导的心情了。

  不过这些人钱赚的虽稳当,在老百姓看来算是成功人士,可各有各的为难,从官员手里讨生活,不是辛苦二字能囊括的。何止是卖酒的呢,各行各业,但凡与官家有点关系的行当,都是挤破了头的去钻营。什么地产行业,矿产行业,药品行业等等等等,官家买时,再普通的商品都比市场价高;官家卖时,再珍贵的资源都比市场价低,官家为什么这么傻,有纪委管着,轮不到咱们操心,刘志军不就抓起来了吗。可商家为牟利,成天去给当权者当孙子,变着法子去巴结,总是让人瞧不起。赚到钱又如何?纵然你富甲天下,也未必如我粗茶淡饭吃的香甜。假如我遇到丁女士,我很想问问她:嗟来之食好吃吗?

  有人说愤世嫉俗者,皆因自己没有得利,这话以偏概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也不是人皆为财死,鸟皆为食亡。我相信这世上一定会有一些人,有那么点骨气,并不因没得利而愤怒,却是因愤怒而放弃得利,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非不能为也!老祖宗的那点风骨,还在悄悄的传承。没有断,也不会断。
  夜深了,雨仍未停。借着醉意写到大半夜,都是酒话,不如睡去。把酒盅放在凉水里泡一泡,小心擦干,用手帕包起来,放进抽屉里的固定位置,又顺手在书架上取了本书,舒舒展展的躺下来,白炽灯下翻开一看,嘿嘿!《酉阳杂俎》。
  日期:2016-07-24 11:15:56
  更新七之往往醉后
  有位酒友王先生,喝多了以后走起路来忽左忽右,据他说,他喝醉以后看原本笔直的马路是弯曲的,成s状,为了防止摔倒,尽量沿路的中间走,所以在别人看来他走路忽左忽右,可他自己却以为一直走在路的中间。
  还有一位好友冯先生,走起路来一会高抬腿,一会弓着腰。据他说,他喝醉以后看原本平坦的马路是起伏不平的,所以他一会爬坡一会下坡。有时候离家远点走累了心里烦,掏出手机投诉市政工程,要让市长亲自接电话接受他的批评。奇怪的是,每次都打114,我问他你咋不打110呢,这哥们说“咱酒醉心不迷”。

  还有一位好友丁先生,喝多了分不清白天黑夜,谁要是碰巧和他夜宵喝上一杯,那算是走不掉了,饭馆老板要是来劝劝“哥几个,天晚了,等身吧?”,丁先生会很不高兴,用手一指漆黑的夜晚“这天还大亮呢,晚什么?!”。丁夫人告诫他晚上喝酒要注意,看见天还亮着就是自己喝多了。可问题是丁先生总是以为这天还大亮着呢,才开始喝怎么会喝多呢。后来冯先生帮丁夫人想了个办法,丁先生晚上要出去喝酒,就逼着他在脖子上挂个墨镜,喝得差不多了让人给他戴上。

  一场酒喝下来,到了丁先生抬头对着满天星斗高呼“好大的太阳”时,知己好友就起身把眼镜给他挂起来,果真是酒醉心不迷,丁先生戴上墨镜就清醒了“天都黑了,回家回家”,可大晚上的带个墨镜也看不见路,有时候冯先生就得送丁先生回去,且看夜半街头,冯先生小心翼翼的扶着丁先生在马路上走,提醒着丁先生脚下注意“上坡了上坡了,抬腿抬腿,哎哎,下坡了下坡了,弯腰弯腰”,这还不热闹,还有王先生在身后关心着呢“你俩倒是走路中间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