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的教诲,小庙受益匪浅。往往醉后百无聊赖,随手挂个帖,就是半日悠闲,或一枕好梦。虽受教于梁先生,可梁先生本人醉后却不观贴,他有自己的乐子。与梁先生喝酒,他总要找个话茬把得意的手段勾出来,婉转迂回的提醒你请他一展雄姿,若是你不搭腔,逼急了他强加于人:“我给你耍套醉八仙”。这句多是盛宴结语,但得此句出,“端杯手”“踉跄步”摇摇摆摆已然走起。
醉八仙即是醉拳,梁先生少年时候得遇高人,学得此拳,算是生平最得意的一件事,往往醉后喜欢显摆,乐此不疲。醉八仙招式多是跌扑滚翻,与地躺拳很相近,只见梁先生或蹲或躺,翻来覆去,间或小憩做一番详解,生怕观者看不出妙处,一套拳总要半个钟点才能偃旗息鼓,拳打的好坏且放一边,可惜腌臜了一身干净衣裳。如是酒喝的刚好,练完出身汗,再去澡堂子泡上一个下午,顺带洗洗衣裳,这一天算是酣畅了。但偶尔贪杯过了量,打起拳来形醉意也醉,摸爬滚打看上去就像翻滚挣扎,间或呕声连连,才施几招就势睡去也是常有之态。
有行家看梁先生醉拳,点评说是花架子,意思是中看不中用。传统武术中拳法只是练法,与实战无关,击技都有各自的打法,例如这醉八仙,不管怎么练套路,练得再娴熟,只要不学打法,与人争斗也是挨打的面大。传统击技博大精神,小庙不敢妄谈。只能说如今提倡的体育武术,与传统武术相去甚远,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李连杰有个电影叫《精武英雄》,其中有段对话言简意赅的说明两者的区别,大概意思是,陈真认为最高境界就是最快的击倒对手,而船越文夫却说最高境界是提高自身的潜能到极致。听起来船越文夫很高明,简洁阐明体育武术的精神,并有拔高到哲学的意思,而事实上陈真却更真实,那才是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是击技不是体育,完全以击倒对手为终极目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梁先生操练醉八仙,口中讲解的都是这一脚要踢在下阴,那一拳要打在咽喉,招招都是以命相搏,如是按体育武术的要求来说可都是下三滥的手段啊,要是再上升到武德之类的高度,练这醉八仙真是罪过啊罪过,也可能梁先生少年时遇人不淑,学的都是腥挂吧。好酒者必好友!我的wei信号 sanshengxiaomiao 很高兴认识大家。
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时代发展了一切,也湮没了一切。历史可以随意打扮,文化可以任意阉割,传统的那点东西,从里到外都换了模样。不费劲翻翻故纸堆,很难再看到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其实并不难找,但找到的本来面目却未必好看。就像你倒杯原酒给酒徒,他不一定喜欢,他觉得不好喝,因为与个体经验迥异,夜路走惯了,忽然来到大白天,反而两眼漆黑。其实就让他在夜路上走,也是快乐的一生,非得把事搞明白,也不见得就愉快了。
有位酒友姜先生学佛,每喝到微醉他就离了席,不远处找把椅子款款而坐,双目微闭,喃喃自语念起经来。人家并不是心血来潮装高人,多少年都是如此,大家也都见怪不怪。可一次酒宴很不巧,碰到个爱较真的夏先生。
这位夏先生强闻博记,往往醉后好为人师,看见姜先生离席念起经来,他也走了过去听了听。约莫两三分钟,夏先生一拍姜先生的肩膀,大声说:你念错了。不仅是姜先生,同桌酒友都惊住了,这念了多少年的经怎么可能念错呢。不服,莫说姜先生,连旁观者都不服。
夏先生真不是哗众取宠,人家有道行,仔细解说了一番。这姜先生反复念叨的是《心经》里的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总计十四个字,按照姜先生的读法是“jiē dì jiē dì ……”,夏先生纠正正确的读法是“gai dai gai dai…..”。不仅纠正读音,夏先生还说明了出处。原来这心经传入时正是盛唐时期,梵文咒语用了当时的官方语言音译记录,而当时官方语言却不是如今的普通话,所以不能按照现在的普通话来读。当时的普通话是什么样子呢,与如今江浙一带的地方话接近。例如揭这个字,与街是同音字,在江浙口音里“上街”读成“shang gai”,所以在咒语中揭就不能读jie而是要读gai。
夏先生由此展开,从语言到地域,从民族到文化,侃侃而谈。往往醉后,最见性情啊,夏先生酒后好为人师,而姜先生在一旁却是羞愧难当。姜先生只是个生意人,虽是学佛却没有师承,逢山便拜遇庙烧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弄了本书就看上了,没人指点自然学的不精,当然他也从没找人请教过。
可就念错又能如何呢,只要佛祖心中留,酒肉都能穿肠过,何况咒语读音。夏先生不厚道,直接打了人家脸。真以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呢,那可不一定啊。夏先生酒后痛快一会嘴,姜先生醒来羞愧半辈子。夜路走惯了,旅程也同样快乐,一辈子匆匆就过去了,何必太较真呢。
人生识字忧患始,难得糊涂最高明。
多么痛的领悟!善哉善哉!
日期:2016-07-24 11:17:08
更新八之药问五难
药酒是药还是酒?这个问题很严肃。
很多酒友每日无酒不欢,喝药酒的想法多是惯性得来,既然我天天喝酒,不如我喝药酒,那样既能喝酒又能滋补,两全其美。
如此惯性思考的占大多数,把药酒当成酒。于是就找个方子就泡上了,也不管这方子治的什么病,更有甚者,懒得找方子,道听途说的找些中药材就丢酒里面,以为只要药好,总会起点好作用。饮时也无节制,偶尔兴起只图一时痛快,不醉不休。这种喝法,我觉得用“自残”二字来形容也不为过。
药酒是药,不是酒!药酒不能当酒喝,要当药吃。大量饮酒不过就是醉一场,而大量饮药酒却如同过量服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就像感冒冲剂喝起来有点像咖啡,挺好喝,但你能因为好喝而非要喝过瘾吗,好喝它也是药,不是咖啡。请看那些咳嗽糖浆上瘾的,那叫瘾君子,是中了药的毒。所以药酒只能当药吃,补虚损,宜少服,取缓效。
这个帖子早就想写,却一直不敢写。盖因药酒的炮制过于庞杂,不是几百字几千字能概括的完,并且自己受视野所限,了解也是不多,真怕一言不慎,指错了路,反而适得其反。药酒喝死人的并不鲜见,随便一百度就是冷汗一身,不敢儿戏。
诸位酒友读这个帖子时请辩证的看,读完能引起思考,进而根据自身需要深入探究,即是本帖功德圆满。
药酒第一难是问症。每种药酒都有适用的病症,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找对方子。可自己有什么需求,自己却很难准确的认知,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所以酒友泡制药酒以前,最好去找一找医生,做个体检,给自己问问症。
既然是中药泡酒,自然与中医关系密切,多数酒友会直接去找中医,但多数中医却未必谙熟药酒。哪怕中医是万能的,不代表所有中医大夫也是万能的,事实上具体到个体医生时,庸才也是不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