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38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说人有二十八种脉象,望闻问切自有一番道理,中医根据脉象能判断出隐藏着的疾病,但中医切脉受经验影响很大,准确率各有不同,同时也有不足,比如中医能号出来高血压,却不能号出来血压是多少。
  个人以为,为泡药酒做体检也不妨中西医相结合,西医那里做检查,拿着各种化验去找中医,这样可能效果更好。自己有没有病?有病的话是什么病?没病的话又在哪方面不足?了解了这些,该喝些什么药酒就清楚了。
  可即没病又没有不足,那怎么办呢?如果即没病又无不足,其实真的不必凑热闹,奉劝一句:健康弥足贵,切莫瞎折腾。人人都想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必衰,哪怕你想去拯救世界,喝药酒也补不成超人。
  当然,也有个别酒友觉得药酒就是好喝,就是喜欢那个味,如果真是如此,请参考前面所讲咳嗽糖浆上瘾的,也许喜欢喝本身就是病!不过喝药酒上瘾的病,却没有药酒可以治。
  药酒第二难是索方。因药酒而找中医问症,问症是目的,开方子倒在其次。中医虽有同病异治,一人一方的精妙,但在药酒上,却不适宜。懂医未必懂药,懂药未必懂医,即懂医又懂药的未必懂酒,这就是寻方的难点所在。

  如果遇到的中医是爱酒之人,自己有心得有体验,这是你运气好。可一般中医给你开的只能是治病的方子,煎熬服用,讲究个药灌满肠。暂且不管开的是经方还是时方,你用此方去泡药酒,就不对路子。你若非得问他泡酒与煎服效果是否一致,恐怕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
  问清楚了自己的症,按其所需自己找方子即可。方子不难找,都在典籍上躺着呢,只要你愿意去找它,它一定不会躲着不见你。
  中医分两大派,经方派与时方派。所谓经方,原本指经方十一家,由十一部医书组成,是自远古至汉代中医药学的总结,但其中十部都已失传,只有莫高窟里流出《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流传于世。
  虽然十部医术失传,但医书中所载的方剂却没丢,因为当时医生从这十一部医书里学以致用的方剂,结成了别的书籍流传至今。如今所谓经方,就是指以张仲景为代表也为节点,汉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方剂,自他以后,以唐宋时期创制的方剂为主的就称为时方派。
  经方是汉以前古代医术的总结,虽然“经”字何解至今仍有争论,但我等俗人浅白理解为“经验之方”也无不可,由此推导,经方中所载药酒之方,自然也是古人验证有效的方子。
  经方是医方之祖,后来时方都以经方为母方,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经方用药简洁见效快,时方用药繁琐见效慢。但经方虽快却过于刚猛,而时方虽慢可药力温和。咱们外行无从决断是经方好还是时方好,其实都好,都能治病。
  治疗同一种病,方子不同,所用药物也不同。在古代中国,因为运输等条件所限,南方北方药物流通艰难,于是有些方子就因地制宜,比如没有金银花的地区,用药可能就多用板蓝根。所以古方虽多,但无高低,视条件择一即可。
  酒友如对经方所载药酒有兴趣,不妨从《金匮要略》中需找。至于时方,则俯拾皆是。
  药酒并非全是复杂繁琐,有些其实简单易行,比如我们经常泡的水果酒,花卉酒,也有滋补的功能,可以归为药酒之列,广泛炮制的杨梅酒,不仅预防中暑、解除暑热,还能调五脏、涤肠胃,泡在酒中的杨梅,专治腹泻,只要不太严重,吃一粒就能见效。还有桑葚酒:养血明目、利水消肿;荔枝酒:益气健脾、养血益肝;樱桃酒:驱风除湿、活血止疼;草莓酒:补气健胃;红枣酒:益气安神……

  总之药酒之方比比皆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且要费点思量,花点时间。万万不可轻信人言,人云亦云。别人怎么泡自己也怎么泡,别人喝了可能强身健体,你喝了可能有害无益。三天不出门,必有成果出。而专心做一件事,其乐也是无穷。

  第三难是寻药。有了方子就得抓药,这抓药里面的学问挺大,不仔细了容易给自己挖坑,跳进去都不知道是谁下的绊子,自己坑自己的,没地方喊冤。
  古方里的中药都是以钱为单位,但一些药店或淘宝上卖药是以克为单位。惯性的想,一两即等于10钱也等于50克,于是换算出1钱等于5克。这个算法问题多多,古制以明清为例,1斤等于现在595克,1斤等于16两,每1两等于10钱,公式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官方资料,1959年改制时,中药计量例外对待,沿袭旧制不变。但深究起来,说是不变,其实已经变过了。因为在1929年时,已经将1斤595克改为了500克,因此按照现代中医计量方式,500÷16÷10,1钱约等于3.12克。大家注意了,10钱1两没改,16两1斤也没改,但1斤减去了95克,被除数变了。
  你去中药房买中药,他们言之凿凿的告诉你,1978年以后,中药计量米制和古制并用,古制的计量,沿袭至今未变,1钱等于3.12克,但他并不知道,1929年以前,1钱其实是3.72克,这不怪他,中医学院里教的就是3.12克为1钱。
  因此诸位若用古方泡酒,在购买中药时,切记这个换算方法,1钱等于3.72克。例如需买人参1两即是372克,在药店购药时,按他的古制计量要买1两1钱9分,以此类推。
  但了解这些还不能放心去药铺,你还得知道一些所需中药的识别方法。
  中药有一个门类叫“道地”药材,意思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别的地方虽然也有同种,却不能与之比肩,我们自然尽量使用道地药材。
  例如枸杞,宁夏中卫的西枸杞是道地药材,而天津出的津枸杞是清末引种的,就不能说是道地药材,包括甘肃枸杞,新疆枸杞等等,论质量疗效唯有宁夏枸杞为最佳,这就是道地药材的价值所在,只能在特定区域出产的才行。
  比如人参,只有长白出产的野参价值最高。野参咱就不想了,老把头们虽然还在,但野参十分难得。可就算买人工栽培的人参也有讲究,有鲜参有干参,鲜的和干的一看即知。但干参,你很难识别是否经过熏制。如果你不懂,可能你会选硫磺熏过的,因为它看起来比没熏的更可靠。
  说到人参,就得说西洋参。很多酒友会以为西洋参和人参是同种,西洋参是外国产的,要不咋又叫花旗参呢。若从治病角度看,治疗糖尿病,治疗休克效果确实相近,但用在药酒上滋补却不同,因为人参性热,而西洋参性偏凉,一凉一热相去甚远。

  由此延伸,同是道地药材,疗效也有不同。例如同是贝母,浙江贝母是宣肺清热,四川贝母是润肺清热,东北平贝母是化痰止咳。浙贝母用于痰热咳嗽、感冒咳嗽;川贝母用于虚劳咳嗽、燥热咳嗽;平贝母用于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若药酒有贝母一味,不小心用错了,可就徒费人力物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