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40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寿世青编》核桃酒,腰膝酸软、肢冷畏寒:核桃肉120克,小茴香20克,杜仲、补骨脂各60克,以上切小块,白酒2000毫升,密封浸泡15天。早晚各一次,20至30毫升。
  《本草纲目》百部酒,内服止咳、外用杀虫:百部100克,小火略微煎炒,加入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7天。每天两到三次,15至30毫升。除燥咳外,新久咳嗽皆可用,如有体肤瘙痒,可外用。燥咳的表现为: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咽燥嘶哑、手足心热,有此状者忌服。
  《温病条辨》三仁酒,头疼身热、食欲不振:杏仁、薏苡仁各50克,通草、淡竹叶、厚朴、半夏各30克,白豆蔻20克,以上捣碎为末,滑石50克装小袋、米酒1500毫升,密封浸泡7天,滤渣即可。每天三次,20毫升。孕妇忌服。
  日期:2016-07-24 11:18:31
  更新九之竹叶青青
  京九铁路路过皖北小城,当初去北京仅有一班列车在小城停靠,晚上十点上车,第二天早上就到首都。在火车上很难睡得消停,每次去北京,总要携一壶老酒,以期借酒力入眠。每每上车后安顿好了铺位,伴着几粒花生米就开始喝起来,总要喝上两个钟点,待夜半子时车过了菏泽站,熏熏然和衣而卧,这一觉才睡得沉稳,轻飘飘的从夜晚驶向黎明。
  第二天一早,人还在梦中,耳朵先被歌声唤醒。浓睡不消残酒,醉意绵绵似醒非醒,眯着眼睛听出来是李光曦的《北京颂歌》。北京真幸运,有这么一首慷锵有力又饱含深情的颂歌。总能让人被歌中的优美情绪所感染,温暖人心。
  躺在颠簸的列车上听北京颂歌,是每一次北京之行的开始。感谢李光曦的深情演唱,听得很是忘我。意犹未尽,怀念起八十年代他的另一首歌,《祝酒歌》。
  《祝酒歌》画面感很强,“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听着听着,仿佛就看到李光曦先生西装革履,手端酒杯,站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放声高歌,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喜迎某个重要的节日,盛世繁华一派祥和。祝酒歌唱的热情洋溢,一曲终了,全体起立举杯共饮,可这时却不见了李先生。只劝酒不喝酒,这酒劝的不诚恳,劝酒的跑了,被劝的居然还能喝下去!

  有位柳先生曾幽幽的评价说:“这要是我在场,酒一定不喝,太假!当然这样的场合他们也不请我。但就算请我,我也未必去。可就算我愿意去,他们也还是不请我。其实不管我愿不愿意去,他们终究都不会请我。”柳先生,安心做你的老百姓吧!。
  李光曦是歌唱家,不烟不酒为的是保护歌喉,情有可原。但除了歌唱者李先生以外,《祝酒歌》还有两位词曲作者,不知道他们喝不喝酒。
  词作者韩伟,曲作者施光南。韩先生曾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和施先生一样不喝酒。据刘再复先生的回忆文章,每年春节施光南都要去刘家做客,可就算春节这样高兴的日子施先生也是滴酒不沾。
  叹!三个不喝酒的,却把全国人民劝醉了。
  施先生是“人民音乐家”, 不喝酒的音乐家,一生成就卓然。有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流传很广,据说当时是为了在傣族地区宣传《婚姻法》而创作,真是如此的那就更可敬了,原本应景的工作却成了经典,这决不是偶然,而是热爱与认真,人民音乐家当之无愧。

  有位皖北同乡也算是音乐家,是爱喝酒的音乐家,名曰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崇尚老庄,非汤武而薄周孔,专心研究服食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四十岁时被司马昭构陷处死。
  嵇康崇老庄不稀奇,因为小城本是老庄故地,有本土传承的作用在里面。司马昭杀嵇康也不完全是因意识形态不同,嵇康当世名流,与曹家不仅是同乡,并且还是曹氏宗室的女婿,司马密谋篡位,自然要对其一番甄别,拉拢不成的必然要清除。
  七贤之中山涛官运亨通,受司马家赏识,在被提拔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时,举荐嵇康代替他原来的官职。这个举荐,里面有点意思,山涛发迹是在嵇康死后,推举嵇康的时候,虽然职位不低,但手中其实无权。因此很显然,这个举荐必有上峰的授意在里头。你们哥七个不是好兄弟吗?你把嵇康给我召来吧,表表你的忠心。
  山涛比嵇康年长了十八岁,四十岁才入仕途,这时应该在五十多岁。人活到这个年纪就练达的很了,自然知道此番举荐之难,嵇康万一不受,就把自己和嵇康都架火上了。不仅嵇康会被司马家族视为异己,自己也必受牵连。
  果不其然,嵇康是万万不受,不仅不受,还由此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名为与山巨源绝交,而一千八百字中,句句指向的是司马氏的残暴虚伪。文风之犀利,如今读来也是酣畅淋漓。

  山巨源就是山涛兄了,一番好意推荐你为官,不受就不受吧,还把举荐人嘲讽批判一番。外人看来,嵇康荒唐。可是诸位,这几人皆是人中俊杰,绝顶聪明,哪能如此浅薄。往深里想,实乃为山涛开脱,主动划清界限把山涛摘出去,免受自己牵连。因此山涛虽然挨了骂,心里一定也是高兴的,兄弟情深啊,这就是义气,多年的酒友没白做,推杯换盏之间业已情同手足,生死可托。
  一年以后,嵇康被抓住了把柄,处死在洛阳东市。临刑之前,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说嵇康是音乐家也名副其实,除了名头最响的《广陵散》外,还创作过《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隋炀帝甚至把这四首与蔡邕的“五弄”
  合称为《九弄》,能否弹奏《九弄》成为当时取士的条件之一。此外,嵇康在音乐理论上也有贡献,其著作《琴赋》是对琴和音乐的理解,而《声无哀乐论》则是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对音乐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但刑场之上嵇康却未弹奏自己的四弄,而是演奏了《广陵散》,广陵是指如今扬州地区,广陵散的意思是流传在扬州地区的曲子,此曲还有一个名字叫《聂政刺韩王》,附会了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
  聂政的父亲给韩王铸剑,违了期限,为韩王所杀。聂政听说韩王喜欢听琴,于是苦练琴艺十年,扮作琴师接近韩王。进宫时,聂政把匕首藏在琴腹,演奏中突然拔出,把韩王刺死。
  嵇康演奏此曲或另有深意,以期儿子学聂政,十年磨一剑,成大器报父仇。这层深意如同一个暗语,当时能明白的人不会多,山涛肯定是其中之一。若托孤与他人,山涛万一露出《广陵散》之寓意,其子则性命堪忧。而托孤与山涛,山涛则必保全。
  山涛果然不负重托,把嵇康的遗孤视为己出,并抚养成才。但讽刺的是,山涛虽领会了《广陵散》,却终把嵇绍举荐入朝为官。山涛呀山涛!不负重托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