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畔文谭:你熟悉却又陌生的酒》
第42节

作者: cjnsy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在旅途
  好酒之人应酬多。啥叫应酬呢?如若张三请别人,邀李四陪客,或者别人请李四,李四拉上张三一起去,又或者请不想请之人,再或者赴不愿赴之约,这样的酒局就是应酬之局。
  最尴尬的应酬是与圈子不合,小庙曾赴一酒局,一桌八人虽都是旧时相识,但那七位是把兄弟。人家诚意相邀,虽不把咱当外人,可他们凑在一起的时候,第八位就显得多余,明智之举当然是及时告退。每人敬上三杯,荤素段子扔几个,趁着皆大欢喜之际拱手而别,宁可装成忙人,也不做讨厌之人。

  应酬之局不做讨厌之人何其难也,原本此等酒局就规矩大禁忌多,况且有时或官场迎奉或商界沟谈,醉翁之意不在酒,喝起来就更是乏味。万一看不住盅喝多了几杯,看到虚情假意的推心置腹,忍不住就会飘出几句不合时宜之言,一派轻薄浮浪之态,自然令人生厌。
  爱酒之人不喜应酬之局,可身在市井,想避俗又谈何容易。既绕不开红尘万丈,那只能尽量适应,每到此时就想,如能修炼到在应酬之中也能自得其乐,喝的随性超脱,当能称之为酒徒上品。小庙性本愚钝,离这境界还差的远,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样高明的酒徒其实并不鲜见。
  高明的酒徒赴局不讲排场,客随主便,主人吝啬也罢铺张也罢,绝不评头论足,龙肝凤髓仰或白菜豆腐,都吃的津津有味,只论口味咸淡不评食材高低;酒好酒坏随遇而安,好不好喝讳莫如深;斗酒不打酒官司,输赢不在心,屈饮几杯不介怀;说说笑笑,不出粗鄙恶俗之言;兴致不衰,不露倦怠骄躁之态;对主人敬重,酒局上不争口舌;对客人热情,酬酢之间礼貌周全……。如此高明的酒徒,应酬怎能不多呢?

  如是酒徒做东,邀客时即见精心。如请张三做客,是否邀李四相陪,定是胸有成竹二人往日无隙;主客陪客得当有序,断不会主次不分;大饭店富丽堂皇,小酒馆自然温馨,总能适宜而设,不觉突兀;菜肴既不清寡也不靡费,吃不完但剩不多;备酒既不高贵也不轻贱,很亲民但也很香醇;兴致盎然,愉悦之态溢于言表;言谈诚恳,无一句不情真意切………。如此高明的主人,来客又怎能不醉呢?

  若宾主皆为酒中高士,虽处应酬之局,但三杯过后必然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可惜如此机缘巧凑,却极是难得。如若有缘,得遇几位相情投意合的酒友,从此君子之交偶尔小聚,生活就变得有趣极了。所谓: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酒友之间概莫如此。
  小城生活随遇而安,酒友聚饮也是兴之所至无所不为。有时饭后散步,沿着老街正溜达,拐角遇见两位逛过来,寒暄几句一拍即合,就便在街头撕半只“卤兔”,随便朝哪个小摊上一座就能喝上。
  皖北卤兔分野兔和家兔,野兔是指田野里的野生兔子,野兔讲究要秋天吃,秋天草木茂盛兔子正肥。每每秋收以后,会有农家的携着专用的兔子枪,去田野里打兔子。兔子枪的枪管很长,有两米左右,火药里掺着几十粒直径一毫米的小钢珠,打出去子丨弹丨呈放射状,类似散弹枪。一发现有兔子,朝着兔子奔跑的方向就是一枪,子丨弹丨像团雾一样笼罩住了野兔的活动范围,那是百发百中。可打在野兔身上的小钢珠,卤煮时候难以清除,所以吃野兔必须手撕着吃,切忌猛咬一大口,不然小钢珠硌了牙,疼上个把星期也很正常。

  家兔是指人工饲养的兔子,吃家兔讲究要“血脖”,深究起来很残忍,但民间事实如此,这里也权且记下。兔子不能宰杀,要趁活着拧断脖子,这样的话血液会堆积在脖子处,卤煮以后能明显看出来呈暗红色。野兔看钢珠,家兔看血脖,有这两样才能证明兔子是新鲜的活肉,否则即视为来路不明,无人问津。

  摊主卖卤兔时卸分成三大部分,卸不同与切,要顺着骨骼结构解开骨肉连接之处,小尖刀这里戳一下那里戳一下,然后轻轻一掰,卸成上半身、中段和下半身。下半身叫“后座”,就是两条后腿连着兔臀。中段叫“身子”,这是指整个的脊椎部分;上半身称之为“前爪”,包含兔头、两条前腿和两肋。
  还有一种卖法是分上下半身,下半身连着“身子”仍是叫“后座”,但上半身叫起来很滑稽,叫“不要后座”,买时说声“不要后座”,老板就知道这是要上半身。如是老板没问,自己上来也是这一句“买个兔子,不要后座”。
  “不要后座”是卤兔最受酒徒欢迎的部分,其一是兔子的两肋有细细的软骨,小城称之为“肚绷”,喝酒时一根一根的砸吧嘴,与喝慢酒很契合。其二是上半身包括兔头,吃兔头很有意思,先把上下颚连接处一根特别的骨头找出来,这根骨头名曰“挖勺”,用挖勺一点一点的能把整个兔头从里到外剔干净,这需要慢功夫,爱吃兔头的拿起来能吃上一两个钟头,一顿酒喝完兔头没剔一半,找张纸包上,留着下顿酒接着吃。

  “卤兔”堪为小城佐酒头名,街头巷尾都有固定摊点,一般在下午就开始售卖,卖到其他吃食都已歇业了,“卤兔”摊子依然坚守阵地不撤退,因为等晚上过了十点又是一波小高峰,睡不着觉想喝酒的有的是,这个钟点只有卤兔是合适的下酒菜。只见街头巷尾这边来一位那边来一位,晃晃悠悠的走过来,话不多说买了就走。凌晨之前酒徒不绝,因此卤兔摊子上的“气死风”,常常是老街上最晚熄灭的那盏灯。

  年轻时候,每遇下雪就有酒兴,有时夜半一看下雪了,二话不说先下床找来热水把老酒温上,然后小袄一披走出家门,大街上黑灯瞎火路断人稀,远远的看到街头有“气死风”一盏,油灯光闪烁,那定是“卤兔”在候!碎步小跑过去买半只“不要后座”,哆哆嗦嗦的回到家里,手脚冰凉的朝单人床上拥被一坐,白炽灯下听着谭咏麟或者童安格,温酒凉兔子,不亦快哉!。
  卤兔属民间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宴席上几乎没有。但只要不是正式宴请,不管是独酌还是小聚,卤兔则必不可少。小城聚饮除了卤兔,酒令也是不可或缺,应用最广泛的是划拳猜枚。犹记当时年少,三五好友佐卤兔一只,喝的兴起时光着膀子划拳,三小盅酒斟满了一字排开,五魁首六六六,扯着嗓子喊上小半个钟头,没分出谁该喝一个谁该喝俩。此中之乐莫说身临其境,就算从巷子里路过,听见墙那边吆喝阵阵,也是心领神会笑逐颜开。

  划拳猜枚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的手势令,但有证可查是出现在唐代。划拳在古时酒令中最为通俗,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能热闹热闹。划拳高手思维敏捷,动作熟练,且能细心观察。一圈人轮流划下来,他就将每个人出拳的套路看熟了,并且他猜得中你,你却猜不中他。
  划拳自汉唐至今长盛不衰,堪为酒令之最,想来是因其通俗易懂之故。古人酒令复杂,尤其文化人聚到一块,之乎者也的酒令今人难解其味,袁宏道《觞政》中讲,酒徒的十二个标准中有一项为“分题能赋者”,意思是见到题目就能吟诗作赋,今人恐怕难为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