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之外,再通俗点的酒令就是对联了,对联是古时文人的必修课,讲究个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算是传统文学中最亲民的一项,一方出个上联,一方对个下联,对得好对不好左右都是一杯酒。古代文化人对对联不是很看重,视为雕虫小技,可诗词歌赋无穷无尽,谈不上哪座是最高山,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然对联也属此列,但却有公论最高峰。
唐代上联“烟锁池塘柳”难倒了天下读书人,被称为千古绝对。这个上联难在五个字各有一个与五行相合的偏旁部首,分别是“火金水土木”,因此下联也得有包涵五行的偏旁部首才行。并且对应的五行能全部相克,或是全部相生者为上。
清代纪晓岚对过一个“炮镇海城楼”,当时看来已是难能可贵,不过以“火金水土木”对“火金水土木”总是牵强,并且意境也差的远。
近代忽有一联传出,据说是北宋时期王重阳所对,联曰“桃燃锦江堤”, 用“木火金水土”对上联的“火金水土木”,虽不完美,但依然最佳,此联一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字游戏到此穷尽。
说到王重阳,自然就得扯一扯道教。今人一论道教就容易与道家画上等号,其实不然。莫说道教,连道家二字老庄也从未自称,直到汉代《论六家要旨》中才提出道家的概念。其实道家只是最初为道教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而已。
东汉张天师张道陵,在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首创道教。因为当时入教者要缴纳五斗米,所以最初也叫“五斗米道”,后世称之为“正一派”
。
正一派不必出家道观,可以在家修行,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彼时的道教崇尚长生不老,他们深信凡人通过修炼能羽化飞升,成为神仙,所以教众热衷养生。现在能看到的道家养生之法以及秘术,例如魏晋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中的药酒之方,多为那个时期道士们的成就。
自张天师开创道教以后,唐朝迎来巅峰时期,因为当时皇家姓李,认太上老君老子李耳为祖先,所以推崇道教,会昌灭佛的故事也由此起因。自东汉至唐宋,千年以降正一派方兴未艾,直到王重阳横空出世。
王重阳文韬武略殊胜常人,评一句文武双全当之无愧。据传王重阳原本家境富庶,又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为官,本该有有一个优裕的俗世人生,可四十八岁近知天命之年,却抛家弃业入山修道,毅然决然,追求理想而去。
他在终南山“活死人墓”
隐居三年,综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华,提炼为新的教义,称之为三教合一,所创新教名曰“全真”。随后下山传道,收下了“全真七子”为徒,从此全真派和正一派并行于世,传承有序。不过民国时期的哪一任张天师去了台湾,所以如今大陆道教,多为全真派的弟子。
王重阳的事迹,堪称英雄造时势。仅看其四十八岁弃家修道这一点,就足令人肃然起敬。《礼记·曲礼》云:五十曰艾。意思是人到五十即入老年。孔子亦有言: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到了这个年龄就没有什么可发展的了,一生成就如何,谜底已经揭晓。未来的道路一眼就能望到头,不再有什么悬念。
在古代社会,这个年纪确实也难再有悬念,那时候普遍早婚,人的寿命普遍也短,到了五十岁绝对已是爷爷级别,该安排晚年生活了,这时如不安生过日子,还谈理想谈追求的话,定然招致耻笑,所以当年王重阳还有个绰号叫“王害风”,嘲笑他是个疯子精神病。
理想这个东西,谈起来都头头是道,最终却都不了了之。实用主义者看来,追求理想的风险成本过大。追求之前,没有谁能给一个必然成功的保证,事实上能成功实现的也确实凤毛麟角。
当年河南长葛有位刘雨田先生,四十三岁时开始追求理想,从那时起直到六十多岁,不管经济上多窘迫,一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行走。徒步走完万里长城,只身闯荡罗布泊,上过昆仑山,爬过珠穆朗玛峰。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这时候回顾一下他的成就,其实离他最初的理想还差的很远,很多的心愿今生再无实现的可能。遗憾虽然有,可成就也不小,假如当初出发时,就知道最终会是如今的结果,我相信他仍会踏上旅程。
王重阳式的理想很崇高,胸怀天下普济苍生;刘雨田式的理想很远大,神州走遍四海为家。但这样的英雄不是谁都能当的,你我皆凡人,崇高远大的理想往往止于空谈。可放弃理想后的生活,却又无趣的很。最好的状态是理想与现实并存,这或许会很难,除非理想可以很微小。
假如理想真的可以很微小,那么我的理想是酿一杯香醇的酒,在人生这条长长的路上,我陪着她或者她陪着我,向着地平线,停停走走。等老之将至,坐在夕阳下看云卷云舒的时候,我希望可以这样回答保尔柯察金:我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很庆幸曾有一杯酒,让我付出过所有的诚恳。
日期:2016-07-24 11:19:57
有位先生姓李名黑,最是至情至性之人。话说李黑幼时,街坊有位老奶奶仙去,宴席上有道八宝饭,李黑最是喜欢。怎奈同桌街坊小友皆有此好,小李黑吃得不尽兴,勃然大怒,怒斥道:“等我奶奶死了,八宝饭都是我的,你们谁也吃不上”。此后数十年间,但凡有李黑在席,八宝饭皆为他所专享。
成年以后本色不改,尚义任侠,可嗜酒如命,有自荐之语广为流传:专业陪酒,逢喝不误,十里八里自带胶鞋雨伞,喝死喝伤与东家无关。可见李黑爱酒之深,不让李白。
李黑普通市民一个,没什么就业门路,起先在搬运站当搬运工。搬运站很有特色,当年运输皆靠人力,政府就组织个搬运站,垄断车站码头的货物装卸,正式员工貌似是大集体身份,大集体这个身份我多年也没搞清到底是个啥身份。后来改革开放了,搬运站也曾努力转型,办搬运公司,但于事无补,进入九十年代后就绝迹了。
搬运站挣的工资不够李黑喝酒的,经济上时常窘迫。但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因此李黑常为酒钱苦恼。
一天卖包子的大脚老李头顶着筐正要出门做生意,抬眼看见李黑在街口晒太阳,老李灵感来了,随口喊了句“包子好吃酒难喝,羊肉包素包~~~~”。 卖包子现编词,这是大脚老李的成名绝技,小城无人不晓,无论编排谁,听到了也都是一笑而过。
可巧这天李黑闲极无聊,听见这句像抓住天大的把柄似得,拦着老李不让他走,说心受伤了,不能活了,非得用老李的搪瓷缸子喝二两才能治。老李被缠的不行,只得回屋倒了半斤酒出来,又端上一盘素包子,让李黑吃上喝上,这才脱了身去卖包子。
一筐包子卖完,老李迈着大步往回走,到包子铺一看,嗬,李黑居然还在门口喝着呢。老李心里一惊,暗道不妙,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屋里找自己的酒桶,打开盖一看,约莫又被李黑倒了一斤多酒去。老李哈哈大笑也来了兴致,自己倒上半斤走出来,伴着李黑喝上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