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第3节

作者: zuoan77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旧唐书》只称黄巢“本以贩盐为业”,黄仁宇先生认为这是带着一种轻蔑的语气的,似乎有失公允。[11]
  所以,第三种说法,即黄巢出身于盐商之家(祖上积财渐多,转为盐商,或亦兼贩私盐),相对于前两种说法而言,是较为准确的。[12]
  有没有佐证呢?有!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其父先成上联两句,其祖父苦思冥想,无以续接。而此时呆在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其祖父连忙劝阻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黄巢随即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处记载,不仅能初见黄巢“上帝已死,我心为王”[13]的狂气,更可表明其祖父、父亲皆通文墨,而且能有如此闲情雅致去赏菊赋诗,恐非整天亡命奔波的私盐贩子所能做到。
  【注释】
  [1]出于种种原因,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均未参考《桂苑笔耕集》中的内容。
  [2]闾(lǘ)阎之末:即乡村下户。

  [3]阘(tà)茸: 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4]萑(huán)蒲:指代盗贼、草寇。
  [5]虚恭:屁的雅称。
  [6]显戮:明正典刑,陈尸示众。
  [7]阴诛:冥冥之中受到诛罚。
  [8]鬻(yù):卖。
  [9]赀(zī):同资,财也。
  [10]唐代的食盐专卖基本程序是,政府在盐产地设立盐官,盐官低价收购盐户所产之盐,再把这些盐高价卖给有资质的盐商,盐商最后把这些盐卖给老百姓。盐商就相当于渠道商的角色。

  [11]详见[美]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第2版,12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12]《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中所附之黄巢小传,称黄巢“出身盐商家庭”;曹书杰先生在《后梁朱温传》中也持此观点;赵俪生先生在《王仙芝和黄巢》(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一书中,如是介绍黄巢和他的家族:“黄巢,曹州冤句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世代代贩盐的富商家族,由合法贩盐到不合法贩盐,从武装保护私贩,到起兵对抗政府,便是黄巢家族所经历的一个过程。”
  [13]上帝已死: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一句名言,在《快乐的科学》(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等书中均有出现。
  日期:2016-12-03 22:48:44
  【第四节 虚荣的破灭】
  据正史记载,黄巢之所以起事,乃是因多次考进士不中,失望之极而为之。《资治通鉴》载曰:“(黄巢)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而黄巢在最后一次名落孙山后,满怀怨恨地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诗》,可为例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说:“诗歌必须是简洁的,直观的,必须有情感的高丨潮丨。”很可惜,黄巢的这首诗非但没有高丨潮丨的快感,反而有如刚遭妇人嫌弃床笫功夫一般,透出一股强烈的报复心理:我所失去的,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全部拿回;那让我多次沮丧、卑微到尘埃里的长安,我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瞩目登场。

  仔细分析,黄巢报复心理的萌生,恐多半是由于虚荣的破灭。故有人说:“读书多并不一定能帮我们(变得)坦然,有时反而会加重虚荣,所以读书人中不得志的尤多。”
  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Francesco Alberoni)认为,嫉妒是一个人由低处往高处看时的心情,因为他无法达到心中的典范,所以他必须贬低、消灭这个典范。[1]其实虚荣也是一样。但是,“为了摆脱虚荣的恶名,为了掩饰虚荣或傲慢这类字眼所带有的贬义色彩,人们常常会用‘雄心壮志’等更为动听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想想看,有多少人曾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的抱负是如何高远”![2]

  没能力的人会因为虚荣的破碎而走向极端;有能力的人也可能会因为虚荣的破碎而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此种心境,一如加藤谛三所说:“因为无法正面表达憎恨的情感,所以就要通过行侠仗义的方式来宣泄恨意……他们拿出所谓的正义和真理,真正地想表现的却是自己的愤怒和憎恨。”[3]
  这便是由严重的创伤引起的心理扭曲。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在《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一书中谈道:严重的暴力和情感创伤有可能导致行为特征发生根本改变。严重的心理创伤超出临界点以后,人的思维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精神扭曲、极性反转之后,就是性格的剧变……强烈刺激使精神到达不自然的兴奋状态,最终引发精神能量的释放和非理性行为,比如欣喜若狂的宗教体验或就此皈依。[4]

  《红楼梦》中的甄士隐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遇大火后,不得不寄居岳父家,受尽冷眼。一连串的打击,使得他贫病交加。一日听得跛足道人所唱之《好了歌》,心中顿悟,解出其意之后,便同着跛足道人飘飘而去。
  黄巢正是因为“放不下”才会多次应试,所以即使遭逢多次落榜的打击,也绝不会投入任何宗教门下以获得心理安慰。他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毁灭。

  不过,即使是多次落榜,黄巢也大可不必如此忿恨,更不必觉得有多丢脸。鲁迅在《说“面子”》中早已讲明:“‘丢脸’一律,也是适用于上等人的。”仔细说来,黄巢虽富甲一方,仍不过是四民(士农工商)之末,故竟连“丢脸”也不配。
  【注释】
  [1]参见[意]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Francesco Alberoni):《看透人性的弱点》(Understand Human Nature Completely),刘均韵译,12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2]参见[奥]阿德勒(Alfred Adler):《理解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汪洪澜译,161页,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3]参见[日]加藤谛三:《你活得累吗:度过困难时期的心理学》,王善涛译,5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参见:[美]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张孝铎译,20-21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日期:2016-12-04 20:22:22
  【第五节 命中注定】
  黄巢之不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其大幸。若他真是一举中考,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基层公务员,像其他官吏一样,浑浑噩噩地了结一生。
  但,上天似乎有意让黄巢干一番大事,故先让其满怀希望,再让其数次饱尝绝望,从而猛然醒悟。萧伯纳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黄巢 则是从第二种悲剧,直接过渡到第一种悲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