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7-14 21:53:47
改革军制
自打元嘉二十七年那次北伐之后,刘宋王朝的兵戈几乎一刻都没停过。而与索虏在交锋中孝武帝也意识到己方军力的薄弱,所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大明初年孝武帝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军制。
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我们先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看,首先,在之前我已经提过,孝武帝在处理完刘义宣事件后,废除了荆州长期存在的南蛮校尉一职,将所部收编中央。而在刘宋境内,各州除了各自的卫戍部队以外,还有两处有额外军队编制的权利。一个是我们之前提到的荆州的南蛮校尉,还有一个在云贵地区设立的宁蛮校尉,这两个校尉是专门负责处理当时刘宋境内的少民问题的。
考虑到这两个地方的少民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增设两个校尉以备不时之需。但是,经过刘骏早年在荆州坐镇的一段剿山越经历,荆州一带的山越外族已经基本被清扫干净。所以,再设立这么一个职位,无疑是增加国家额外的一笔巨额开支,外加上为了限制荆州权力过大,刘骏也确实得削弱下荆州的军事比重,南蛮校尉由此废除。
在裁撤掉南蛮校尉后,孝武帝又裁撤掉了五兵尚书一职。大家对于五兵尚书这个称谓肯定有些陌生,其实这个职位是后来隋唐时期兵部尚书的前身,最早由曹魏设立。而五兵主要范围囊括中兵(京城的中央军)、外兵(地方军)、骑兵、别兵(少民部队)、都兵(仪仗队)这五个兵种。按照和平年代,这个职位确实是必须设立的,可是从战争年代的实际情况出发,那个时候各部队都由自己的长官直接领导,可以完全跳过这个职位。而同时五兵里涉及到的如别兵这类,在刘宋也是未成形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可以废黜的虚职。
搞定了这两个小的方面,接下来孝武帝所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便是重新恢复“征兵制”,用以取代“世兵制”。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孝武帝下诏罢除军户,到了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孝武帝正式诏令废除世袭军职和世戍边防的制度,即“世兵制”
。汉末兴起的“世兵制”从此退出了南朝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则开始复兴。
大家乍一看或许会很懵,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这都神马鬼啊,别急,我慢慢来解释。
首先说这三者中最古老的征兵制,征兵制起源比较早,大致在春秋末期得到广泛推行,这得益于各国在这段时期的变法,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商鞅变法。而征兵制军制改革也属于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一环,当然,在征兵制之前还是有更古老的兵制,但与本文内容无关,我就不多赘述了。
征兵制的特点是征召义务兵,也就是国家不再是比较原始的“兵农合一”,而是保持着一支战斗力高昂的常备兵,这也适应了战国时代动辄双方数十万大军厮杀的大环境和大兵争。不过,征兵制是建立在各国普遍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后的基础上的,广大奴隶成为平民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当然,从战国到秦,征兵制还不够完善,制度化的普遍兵役制度迟迟没有建立。
到了汉代,中央政府基本建立了普及义务兵役制度,但复员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转眼到了三国,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那场黄巾之乱席卷了半个中国,让中国人口锐减了数百万,这在人口基数只有几千万的两汉时期影响是相当残酷的。
所以,征兵制已经无法继续推行下去,因为全国再也无法提供充足的兵源了,而且,天子失威的东汉末年,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进行征兵。在这种情况下,世兵制应运而生。
世兵制起源自汉末的质任制,当时军阀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而且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改为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征兵制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讲到这里大家或许有些明白了,世兵制说白了就类似于俄国的“农奴制”,一个人当兵,全家都得编入军籍,只不过农奴是把自由和土地束缚在了一起,而兵户则是把自由和军籍束缚在了一起。
而“世兵制”的诞生是建立在东汉末年全国人口锐减,而后魏蜀吴三国争霸,兵戈连年不休的基础上的,它主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兵士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国家尽当兵义务。国家主要兵源,是兵士子弟。兵士不得解除世代当兵的义务,除非在作战中有突出表现,经过特殊手续批准,作为奖赏方可。一般兵士解除当兵义务,基本不可能。
(二)兵与民分离。兵士之家即士家,另立专项管理的户籍,称为士籍。入士籍,不允许改为民籍。
(三)兵士的家属,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四)为了保证兵士人口的再生产,士家在内部婚配,不与平民通婚。
在东吴,孙权还在世兵制的基础上开创了世袭领兵制,即部曲制。规定将领享有领兵权,并且代代相传,将领死后,子弟接替统领父兄故兵。由长子、长孙世袭;无子,由弟继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经吴主指定,由别人暂为代领,一旦子弟长大或有罪赦免,经吴主批准,即归还故兵。世袭领兵制使兵将结合空前紧密,并促进部队战队力的提高。
尽管说世兵制的诞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真正地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出现了诸多的情况,比如接连的战乱会让兵户之间出现断层,进而造成兵源危机。同时,祖祖辈辈终身束缚在军籍上,也极大挫伤了兵户们战斗的积极性,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酿成了东晋末年的“孙恩之乱”。
那么,孝武帝缘何又要恢复征兵制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刘宋初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比羸弱的东晋有大规模征兵的中央集权,而孝武帝也想把征兵权集中到中央。其二,经过元嘉三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基本还是增长了不少,提供了兵源基础。第三,世兵制的恶劣影响让军队战斗力愈演愈下,为了确保以后和北魏开战能不处于下风,也迫使孝武帝需要加强军队实力。
这边再顺带岔开说下募兵制,募兵制也就是雇拥兵役制度,我国历史上实行募兵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宋。为了避免再出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统治者在发生灾荒的地方,把灾民募为兵。然而募兵大大加重的宋政府的负担,而且应募的多是泼皮无赖,没有组织纪律性,而灾民为兵又老弱无战斗力,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北宋对外战争负多胜少了。
总而言之,孝武帝的军制改革成功与否,只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检验,而接下来的青州之战则是证明了孝武帝此举绝对是高瞻远瞩的。
日期:2017-07-14 21:56:4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