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
第47节

作者: 一只支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万历三十九年,兵部再次上书,这话已经说得很严重了:
  “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为此人!”
  结合兵部的部门工作,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结论代表着什么。
  最后还是叶赫首领金台石上书万历,告诉万历“马上就要打你们明朝了,就要占领辽东”,这下终于引起了万历的重视,明朝行动了:
  派兵守卫叶赫,下书努尔哈赤警告;出使打探情况,用国震慑斥努尔哈赤。
  在努尔哈赤的理解里,这就是恐吓。
  鉴于使者的“超人”表现,恐吓都是好的,它更像是侮辱。
  这个更可怕。
  不管怎么说,明朝做出了反应,但这样的反应虽然起到一定作用,可它是失败的,甚至不如不反应。

  要么就不做,既然要做就要做好。
  不为圣人,变为禽兽。
  日期:2016-08-08 20:00:38
  既然要威胁,不光光是说几句话,关键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要以战争手段为后盾,要让努尔哈赤畏惧。
  可明朝的做法,好比一个猎人,没有一击致命,反而激起猎物的凶性,迎来的是猎物的疯狂反扑。
  这个道理,明朝不会不知道,有几个人不知道可能,但不可能全都不知道。

  知道学习,不代表不沉迷游戏;知道奋斗,不代表不虚度光阴;知道错误,不代表就要改正错误。
  知道,所以明知故犯。
  知道和做到,很多时候真的是两件事情。
  况且,也做不到。
  明朝的内部纷争已经消耗了所有精力,最早的采榷、后来的争国本、再后来的京察纷争,这些都像磁铁般吸引住了明朝君臣,逃不开也不想逃。

  有人曾经这样说:万历不上朝,但因为有内阁,所以明朝还是正常运转的。
  这是体制的伟大,是君主立宪制的雏形,我们比英国早好多年呢,如果不是清朝,我们早就实践了。
  不是都叫王思聪,就都是国民老公;不是都叫内阁,就都是民主。
  这叫意淫。
  作为封建皇权的巅峰,内阁的存在只是一种从属皇权的衍生物,为什么内阁在万历时期而且是万历幼年也就是张居正当国的时候尤其大?为什么朱棣时期的内阁就没有这样的权力?
  皇帝是第一,内阁是第二,当皇帝退居二线的时候,比如皇帝不管事,比如皇帝还小,内阁就成第一了,这种第一是因为皇权的不合理状态,换句话说,当内阁执掌大权的时候,皇权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要是皇权正常,就没内阁什么事情了。

  所以,万历还小的时候张居正领导下的内阁无比强力,万历长大的时候张居正身败名裂。
  因为张居正的权力来自于一种特殊的权力,准确的说张居正行使了一部分不属于他的权力。
  这种权力是皇权。
  所以万历即使不上朝国家也可以正常运转这个结论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日常工作内阁可以完成,但大事必须皇帝拍板。

  比如补充官员。
  万历三十年,内阁首辅沈一贯调查御史,发现了一个问题:
  御史在职的只有四位。
  而按照编制,在职御史应该有十三位,分别负责十三个地区。
  也就是说有九个地区处在没有御史负责的情况下。
  到了万历三十四年,内阁请求补充六部官员,除了六部下属各司的官员,更要补充六部的最高负责官员:
  六部尚书。
  因为六部只有户部尚书赵世卿,其余五部都没有尚书,有两个部暂时由侍郎负责管理,勉强还能正常工作,其他三个部连个侍郎都没有。
  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中央六部加内阁辅臣等理应共计31人,可实际就有7人。
  缺少官员,工作效率极低,这本就对庞大的帝国来说影响甚大,而本就有限的人数又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诸如争国本等内部斗争上。
  有人告诉我,明朝的国家机器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运转,我表示绝不相信,打死也不信。
  永动机不过是一个笑话。
  日期:2016-08-08 20:00:58

  努尔哈赤的崛起汇总到中央,内阁内部分析讨论,再由内阁与兵部尚书商议,再由二者上书皇帝,皇帝下达批复,内阁兵部辽东地方按照批复执行。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有问题就无法完成最后的结果,可现实是不光是一个环节有问题,而是每个环节都有问题:
  首先,辽东地方有高淮作乱,军政系统紊乱,很难履行正常工作。
  万历三十六年爆发大规模兵变,口号就是“砍死高淮”。(歃血摆塘,誓杀高淮而后已)
  参加兵变总人数为三万。
  鉴于当时辽东明军的总人数,我觉得三万真的不是一个不大的数字。
  六万人,当时辽东明军总人数。

  辽东各级军政官员忙着安抚军队都忙不过来,谁还有闲情逸致关心努尔哈赤。
  其次,假设有关努尔哈赤的奏折上来了,朝廷里忙着争国本,忙着京察,谁关心这个?好不容易事情少点,内阁首辅空缺,管事的还不在;等到内阁首辅来了,也察觉的事情不对了,赶快上书万历;皇帝呢今天心情不好,没看,等到猴年马月看了,忙的是争国本,等知道这件事了,下批示,做处理又是猴年马月。
  所以想要及时处理努尔哈赤的崛起,在理论上很难,在现实上几乎没有可能。
  结果就是:
  “到了万历四十多年朝廷大臣才稍微听到一些有关努尔哈赤崛起的传闻。”
  听到了,赶快去处理啊。
  压根没当回事。(不以为意)
  最后用孟森先生的话来说就是:
  “朝廷如果有一个像张居正一样留心边事的人,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其实不是不留心,而是真的做不到,主观上不如张居正重视军事,客观上没有精力没有时间。
  所以要说努尔哈赤的崛起到底谁来负责,真的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讲来讲去,只能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责任。
  全部负责等于没人负责,但努尔哈赤崛起带来的影响,要有全体共同承担。
  大明王朝从建立起到现在面对过无数刀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朝接下来要面对的这把刀锋是无数刀锋中最锋利的之一,甚至说没有之一。
  努尔哈赤的刀锋,女真的刀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