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53节

作者: 福建大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6 11:50:56
  第二十五章【仲连劝魏】
  上一集中我们讲到了“称王”的贬值,以及“称帝”的兴起,那么,面对魏国新垣衍的劝说,赵国的平原君、赵王思虑再三,不敢轻言答应。
  其实,在平原君的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我们(赵国)现在需要的是魏国的精锐铁骑和重甲武卒,怎么魏军突然停止北上了?现在还来劝我们尊秦为帝,魏国还想不想救赵国了?虽然如此,毕竟现在是赵国有求于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平原君只是好言相慰,希望新垣衍先暂时住在驿馆,多等几天,等待赵王的回复。
  当然,正当新垣衍眼巴巴的等候赵王期间,有一个人心急燎火的找到了他,那么这人是谁?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策士,名叫鲁仲连,齐国人。他说了以下几点:
  (1)秦国,是个虎狼之国。这个国家抛弃了自古以来的礼义,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崇尚斩首立功之法,如此秦国,虎狼也,贪得无厌。
  (2)如果秦国公然称帝,执天下牛耳,那是名正言顺。到了那时,我(鲁仲连)只有投海而死,绝不做秦人。
  (3)当今魏王只是看到了表面(退秦救赵),没有看到“尊秦为帝”的实质危害,一旦秦为帝,我将会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
  新垣衍听了之后怏怏不悦,不由得问道:“怎么可能?”

  “将军,确实如此。”鲁仲连说,“以前的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纣王朝的三公。当时九侯有个美貌的女儿,将其献于纣王,可是她不好淫,因此纣王大怒,就将此女和九侯都杀了,并制成肉酱;鄂侯慷慨直言,痛斥其事,结果被制成了肉干;周文王听说了,喟然长叹一声,被纣王关押了一百天,险些丧命。”
  鲁仲连看了看新垣衍的脸色,接着说:“此时的秦国,是万乘之国;魏国,也是同样的大国,都各自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为何长平之战后,就想要听从秦国的号令,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况且,尊秦为帝还有这几大危害。”
  “愿闻先生指教。”新垣衍听了之后,对鲁仲连鞠了个躬。
  鲁仲连说道:“第一,一旦秦王称帝,他将会享受天子之礼仪,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那么在礼制上、在政治上它就处于了优势的局面,如果我们反抗不从,就会是叛逆背君,给秦国以发兵之口实;
  第二,秦王称帝,那么它就可以随意更换各国的大臣,秦王将会大量提拔亲秦之人为国家大臣,罢黜抗秦之臣,如此,魏国的官吏由秦王来任免,那么魏王还有何恩威?还有何权力?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魏国的大臣还会效忠魏王吗?
  第三,秦王可以将秦国的女子(也有可能是秦国培育的女间谍),充实到各国的后宫,这些女子和魏王同床异梦,魏国就会出现后宫干政、国家机密遭到泄漏。如此,魏王还能泰然处之吗?真是想想都令人感到后怕。
  第四,如果秦国称帝,因为将军是魏王的心腹,外有秦王仇视,内有亲秦大臣的记恨,还有后宫妃子的“枕头流言”,那么将军也没法保持现在的恩宠了。”
  “先生高义!”新垣衍听了之后连忙惊呼,之后再次恭敬的鞠躬拜谢鲁仲连,说道:“我立即离赵归魏,从此不会再提尊秦为帝的话了。”
  那么,鲁仲连的一席话,彻底打碎魏使了“尊秦为帝,使之退出邯郸”之梦[],此时的邯郸之围依旧还没有被解除,赵国依旧危在旦夕,处于亡国边缘。那么,身为“战国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在魏国干什么呢?请看下集。
  []上一集中,有读者问我如果赵、魏尊秦为帝,秦国为什么会退军?我觉得,如果秦被尊为“帝”,主要有着三大利好:一是,秦国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尊号,在政治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执天下牛耳,顺理成章;二是,任免各国的大臣;三是,派遣秦国女子为列国之嫔妃,把持其后宫。弊处呢?只是暂时放过赵国,并不会有多大损失,退一步讲,即使秦国要攻下邯郸,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我认为此举对秦国百利而无一害,再说,秦国称帝,从长远上看秦国能得到的更多。

  日期:2016-12-27 11:51:12
  第二十六章【信陵君的决定】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逝世,他的儿子魏圉(yu)继位,是为魏安釐王,魏昭王还有一个小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圉继位称王之后,对于这个处处胜过自己的弟弟,那是表面尊重,实则内心防备。
  魏安釐王具体的做法是给予了魏无忌高爵之称号,却是不给予军政大权,特别是军权。
  对于信陵君的计谋,又用又防,比如说:魏王一开始接受了信陵君的建议,派出十万大军北上援赵,但是对于这个大军主将,依照才能、资望,魏国朝臣谁都知道信陵君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魏王用的却是自己的心腹晋鄙。
  魏王虽派出了十万大军,可是由于秦王的书信武力威吓,使得十万魏军停下脚步,驻守邺城。之后,魏王派出新垣衍劝赵国尊秦为帝,又被纵横策士鲁仲连所劝阻,如此,空耗了几个月的时间,使得几乎一事无成,赵国的邯郸却一日比一日危急。平原君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到魏国求援,甚至平原君亲自手写书信,指责信陵君:
  “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资治通鉴》
  翻译过来是:我(赵胜)之所以与您结成姻亲,是因为我敬佩您的高义,能够救人于危难。现在邯郸旦夕之间就要落入秦之手,可是魏国援军却裹足不前,即使您看不起我赵胜,难道也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魏无忌见了这书信,知道邯郸城池已经十万火急,危在旦夕了,赵国君臣、邯郸百姓也快顶不住了。信陵君内心非常焦急,多次跪在魏王面前,请令:晋鄙立即率兵北上救赵,又派出自己门下的能言善辩者,百般游说朝堂大臣和魏王,可是,魏王却像是“吃了秤砣死了心”——不为所动。
  最后,终于验证了那句古话“哀大莫过于心死。”信陵君魏无忌决定:集合自己的门客和家丁,凑齐了一百多辆战车,决定北上邯郸,同秦军决一死战,和赵人一起共赴国难。奇怪,信陵君不是养士三千吗?怎么才一百多辆战车救赵?我觉得有这几点原因:
  (1)“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信陵君虽然有三千多门客,可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些人贪生怕死,一听自己这么点人,要同二十多万秦军大战,偷偷逃走了;
  (2)各类人才,各有所长。现在信陵君决定要同秦军决一死战,也就是说陪同信陵君去救赵的,应该是有武艺在身的剑士为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贤士,他们所长在于献策、修书、理政,不适合去凶险的战场。
  (3)有些门客外出,还未归信陵君府,需要时间四方会合。比如:有一次,魏无忌和魏王下棋,赵军出现在北境,魏王大惊,信陵君淡定自如,说:“这是赵王打猎。”一会探子来报,果然如此。魏王就问信陵君为何知道?信陵君答道:“这是自己的门客深入赵地,探听之功。”
  此时的信陵君,有兵车百余乘,再加上一些骑士、步卒,信陵君一行人总共有两千余人,如此人马,在路上激起滚滚烟尘,也可说是声势浩大。他们路过大梁的北门,信陵君停下车马,他要去向一个人告辞,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对信陵君说了什么?请看下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