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28 11:48:59
第二十七章【礼贤下士】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叫侯嬴,在魏国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守门的小吏,无所知名,无足轻重。哪知,信陵君却停下了大队人马,走下了车,来到侯嬴面前表达了自己救赵之心意,并向他最后绝别。
早已过了古稀之年的侯嬴,不知是看透了人世间的生死轮回,还是看淡了尘世的悲欢离合,他只是淡然的说:“公子您好自为之吧,我老了不能陪您一同前去!”
信陵君听了之后默然离去,车队继续前行,他们向一群慷慨赴死的战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时,魏无忌回头看了看大梁城墙,也许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再看它了,再看看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别了,大梁。
车队往前走了数里,伴随着倒入眼帘的魏国大好河山,魏无忌渐渐陷入了以往的回忆之中:少年时的自己,其聪明才智已经名扬大梁;青年时,自己骑着马队,远离大梁的繁华,进入原野之中,踏春狩猎;中年时,成为魏国封君大臣,赡养门客三千人,列国皆呼“战国四大公子”;现在,为了解救他国于危难之际,飞蛾扑火,英名犹在······
“公子,侯嬴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枉费公子平日那样待他。”左右见魏无忌沉思不快,愤然说道。
“人各有志,不可做诛心之论。”信陵君嘴上这么说,可是他的内心确实闷闷不乐,不禁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当初,那个年近七十满头白发的侯嬴,家境贫困,只不过是“大梁夷门监者”[5],一次,信陵君在府中设置酒宴,大宴宾客,独缺上首。古代,酒宴中一般最尊贵的客人最后才到,坐到上首。很多客人都十分好奇,到底是谁?这么迟还没到,居然还要信陵君亲自备好车马去接。
那么,侯嬴当时见到信陵君驾车而来(接他),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资治通鉴》
翻译过来是:侯嬴穿着破烂的衣服,陈旧的帽子,也不谦让,就直接坐到了兵车的上座。
魏无忌的表现呢?自己亲自驾车,愈加恭敬。在去信陵君府的途中,侯嬴说道:“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当屠户,请将车子先绕到他那里去一下。”魏无忌驾车到集市后,侯嬴就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而且故意久久的和朋友说话,将信陵君晾在一旁,可是信陵君却愈加谦和,最后二人一同到达信陵君的府上,宾客们都十分好奇,信陵君到底去接了什么人?还去了那么久。结果他们见到的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老头(侯嬴),满座皆惊。
想当初,我是这样对待侯嬴的,可是现在,这一别很可能就是生死之别了,为什么侯嬴只对我说这样的话,怎么想都令人想不明白。不行,我还是要回去问问他,于是信陵君下令:大队人马在此等候,信陵君只带了随从百余骑返回大梁。
那么,信陵君见到侯嬴之后会说什么呢?谋士侯嬴又给他除了怎样的计策呢?请看下集。
[5]这边插入一句:侯嬴,大梁夷门监者;姚贾,“世监门子”(他的父亲是看管城门的门卒)。二人虽身负旷世之才,可在魏国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看门之吏,有关史书的记载,侯嬴终身只有“窃符救赵”之策,如此人才,却在魏国朝野中埋没;姚贾,在魏为门吏之子,受尽歧视。初到秦国,就得到了嬴政的礼遇,后来始皇“资车百乘,金千斤”,姚贾成为大秦帝国的外交大才。由此可见,魏国虽有列国中最多的人才,可是在魏国中最不受尊重的是人才,最不受重用的也是人才,最被埋没的也还是人才。
日期:2016-12-29 11:54:42
第二十八章【窃符救赵(上)】
在上一集中,我们讲到了信陵君停下了大部人马,率领百余飞骑返回大梁北门,侯嬴一见信陵君折返,那是什么表情呢?抚掌而笑,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司马迁的一句话就充分的把侯嬴这个人物写活了。
那么,他作为信陵君的首席谋士,给信陵君献了怎样的计谋呢?侯嬴先是全盘否定了信陵君的孤身救赵的做法,没有国家正规军队的支撑,区区两三千人,人数这么的少,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贸然前去,只不过是“割肉饲虎”、“飞蛾扑火”,必死无疑,这样有何益处?这样能救赵吗?
魏无忌顿悟且愧,对侯嬴深深一躬:“请先生教我。”
历经风雨权谋的侯嬴,深知秘事之要,先是屏退了(信陵君的)左右,二人走到一个相对偏僻、寂静的地方,悄声献计,由于这段话比较长,我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点:
(1)此行的要害在兵符。要想退秦救赵一定要有一支正规军,而且此时魏国恰恰有一支十万大军在邺城驻守,要想获得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必须先取得兵符。
(2)兵符在哪?兵符在魏王的寝宫,光明正大的要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公子身边也没有像孟尝君那样的“鸡鸣狗盗”之类的门客。但是,公子可以去求助魏王最钟爱的妃子如姬。
(3)如姬报恩窃符,现在最关键的人物在于——如姬。幸好的是公子以前替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对她有大恩,如姬她愿意为您办事,义无反顾、万死不辞。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公子一句话了,只要拿到了调兵的虎符,之后夺去晋鄙的兵权,再率领魏国大军北上救赵,西抗强秦,这是春秋五霸之功业也。
信陵君听了,大悦,就按照侯嬴的办法去做,果然得到了兵符。临行前,魏无忌向侯嬴告辞。侯嬴却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公子此番前去,合符之后,能得到大军的兵权那是最好,如果不能,晋鄙甚至是故意拖延并暗中禀报魏王,那该如何?”
“先生意思是说,晋鄙会不接受兵符调令?”
“不,我的意思是说,既然公子要去,就应该想好晋鄙接受调令之后怎么办?不接受调令又该怎么办。”侯嬴接着说,“如果接受,那是最好,军中不可有二将,公子只须将他调回大梁就行;如果不接受,我有个朋友叫朱亥,虽是屠夫出身,但是勇猛过人,到时候你就带着他,如果晋鄙不听从,可令朱亥当场击杀。”
“谢先生赐教。”信陵君说完,再次拜谢,并哭泣。
“公子为何而泣?”
“晋鄙是魏国勇猛老将,我怕他不听从将令,到时候就不得不杀他了,所以我难过的哭了。”
“希望公子以大局为重,为了国家大计,有些事情不得已也要为之。快去邀请朱亥吧!否则等魏王发现兵符不见,就大事不好了。”
于是,魏无忌去集市请(以前多次拒绝过自己的)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出了自己以前多次拒绝信陵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狂傲、骄横,而是由于我(朱亥)觉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拜访,只不过是一些“小礼”而已,并没有什么用。好男儿生于天地间,就应该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公子不因我是一个屠夫而多次以诚相待,我愿意粉身碎骨以报答公子。于是朱亥就和信陵君一同出发了。
路过北门,离别之际,侯嬴知道这是一生中最后一次见面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侯嬴一生坎坷,好不容易在晚年遇到这样一位贤主,他说:“到时,我会向北而自刎,为公子壮行。”魏无忌心中一阵哽咽,再也说不出什么话,他不再回头,毅然前行。
那么,信陵君一行人带着兵符,到达邺城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