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10节作者:
阳光明远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我们的王圣人隆重登场了,本着为爷爷解围的高尚情怀,王阳明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纱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这就是王圣人人生中第一首流传于世的《咏金山诗》,一首过后,满座皆惊,这小孩如此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才气,“果然不愧是状元之后,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众人细细品来,更觉不一般,意犹未尽,也想多考察一下这位小神童,便让王守仁以《蔽月山房》为题再做诗一首。
王守仁细想之后,只听娓娓道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边是王守仁在十一岁的时候流传于世近千年依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蔽月山房诗》。
众人这一下更是惊诧异常,皆道才思异于常人,赶忙着当着王天叙的面把孩子好好夸奖了一番,顺便把王守仁祖孙三代都大大赞扬了一番,听得王天叙心里面那是一个美滋滋啊。
在这里必须将这两首诗做一番全方位比较的解读,从中也可知我们的王圣人在十一岁的时候脑袋瓜里面究竟在想一些什么,也可得知王圣人未来思想发展的些许脉络。
第一首《咏金山诗》,翻译过来就是:从远处看,金山寺就一点儿大,像一个从水底打出水面拳头一样,又像是喝醉了酒的一个风流洒脱之人在微风抚慰的薄纱之中依偎着高台上的明月,吹着玉萧演奏着美妙的音乐,这音乐连水底的龙王都听得如痴如醉,隐隐若睡。
才情奇高,奇思崛起!
更何况是出自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之口!
再来看看第二首,第二首基本上不用翻译就能够知道是什么意思,相对于第一首而言,意境确实不怎么高,但是这首诗确是两首诗中最为后人所奉诵的,是王圣人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为什么?因为这首诗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对当时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石破天惊、开愚启昧,放眼当时能够真正读懂这首诗的人别说是凤毛麟角,简直可以说几乎没有。
没错,这首诗展现出来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接触到并深入生活的辩证法!
想到这一层这下就真的厉害了,王圣人在十一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但是对当时的王圣人来说,估计自己也是懵懵懂懂,完全没有形成辨证体系,至于这首诗是怎样吟诵出来的,恐怕是历史机缘。
金山寺作诗,王天叙的一世英名在自己孙子的及时救场之下算是保住了,也让王天叙更加深刻的相信自己的这个孙子绝非常人!但是经过这样的打击,王天叙意兴阑珊,再也没有兴致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了,便心无旁骛的找他儿子去了。
王守仁来到了帝都,他的父亲状元王华秉承着王家教育下一代的优良传统,也为了王守仁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便花了一大笔的“择校费”把他送到了一所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的学校去读书。
王守仁在读书期间历史上用了四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状态——“豪迈不羁”,从此也可以看出,王圣人虽然到五岁才会说话,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内向的,但是也是一个内外反差比较大的孩子,要知道在帝都这样一群达官贵人的后代中想做到豪迈不羁,那是需要很大的实力的。这下子可把王华给愁坏了,以致“常怀忧”,为自己这个儿子感到忧愁。
有一天,王守仁跟帝都的同学走在长安街上,正在展现自己小小男子汉的领头羊风范、男子气概之时。这个时候又过来了一个相面之人,话说王守仁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的“高人”来指点自己,五岁的时候来了一个大和尚,现在又来了一个看相的,或许随着王守仁的正常发育,现在已经有圣人之相,“圣人皆有异表”嘛,也或者王守仁确实是长得非常帅,是那一种“鹤立鸡群”的帅吧。
这个相面的人看到他,非常惊异,径直向王守仁走了过来,细细端量一番,对王守仁说道:“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意思就是:“我今天给你看相,你需要记住我今天说过的话,当你的胡子长到衣领时,你就入了圣境;胡子长到心口窝时,你就结圣胎了;胡子长到丹田(小腹处)时,你就圣果圆满了。”
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也不可考,但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基本原则我们来看这几句话,会发现这几句话精炼地概括了阳明先生的一生。所以王圣人的胡子最后是长到了小腹处那么长吗?但是现在看看王圣人的画像胡子虽然很长,但是好像胡子也没有长到心口窝那么长嘛,在历史上王圣人的胡子究竟有没有那么长不要紧,但是从入圣境到结圣胎再到圣果圆满,确实是精准的概括了阳明先生的一生。
我们的王圣人深深的记住了这位相面的人说的这一番话,觉得跟这个看相的那真是相见恨晚、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一老一小二友,高山流水”!
每每想起这个看相的都有一番感触,“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也无法忘记你双眼”,不能忘记的不仅仅是你的双眼,更是你说我会成为圣人的“海誓山盟”!
王圣人在见了这位相面人之后经常看书的时候就对着书本傻坐着,静静的思考他说的这一番话。而我们的王圣人也是一个受人点化之后便立刻开窍的人,这一开窍不要紧,王守仁便树立了自己一生的志向。
日期:2017-08-01 22:34:51
第一章|||第三节:少年孟浪,立志成圣(下)
一天,课业结束之后,王守仁一个人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找到正在忙着批改作业的班主任,准备就人生问题展开一番深刻的对话,班主任看到王守仁一脸慎重的样子,马上摆出传道受业解惑的姿态准备好好的回答王守仁提出的问题。
只听王守仁出语问道:“什么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第一等的事情呢?”
班主任听到这个问题,心中盘算良久,究竟该如何回答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呢?再说自己对这孩子又不了解。班主任细细的打量问罢这一个问题之后的王守仁说道:“人生中第一等事当然是要像你的父亲一样,勤奋读书,他日登科入仕!”
细想这一个问题可不简单,也就是说现在的王守仁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问题了。但是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他的班主任给出了今天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会给出的一个答案,那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上上,考上重点大学。
班主任给出了一个自己还算满意的答案,期待着王守仁的反应。
王守仁既然敢于问出这样的问题,必定是有备而来,只见王守仁思考了一会儿,脸上显现出一丝怀疑的神态,但是顷刻不见然后便恢复坚定之态。
王守仁对着班主任作了一揖,抬头看向班主任,直视班主任的双眼,目光坚毅,说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