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9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3 23:07:41
  当绿林军击破新莽荆州军甄阜、梁丘赐部时,赤眉军进入豫州,活动于濮阳(今河南濮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一带,威胁关东的战略要地洛阳。王莽一开始决定使用主力于东方,遣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率兵三十万东攻赤眉,以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率兵十万南击绿林。后得知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建立政权,并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进至滍川,而严尤军仍停滞于颍川郡,王莽感到关中严重受到威胁,于是急忙改变战略部署,将主力转用于南方。

  淮阳王更始元年(王莽地皇四年、公元前23年)三月,王莽遣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至洛阳,征调各州郡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向绿林军进剿,并“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以备军吏。新莽大军在洛阳集结后,浩浩荡荡地南下颍川,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其“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汉书·王莽传》),企图以压倒性的优势一鼓而消灭绿林军。

  从新莽军的战役行动来看,其战略意图是想确保宛城,击破绿林,安定荆州,以保障洛阳、长安的安全,并阻止绿林与东方的赤眉会合。就当时的形势而言,东方的赤眉虽已进入兖、豫二州,但东方的战略要点洛阳,仍控制在新莽军手中,王莽又加派大将军阳浚守敖仓(今河南荥阳北),足以遏制赤眉军西进;河北的铜马、青犊诸部被大河阻挡,尚难向南发展;而在南方的绿林军正乘胜向北发展,并在淯水建立政权。如绿林军攻克宛城,可以西入武关,直接威胁长安。新莽军处于内线作战的形势下,如何先击破一方,脱出不利态势,是一重大的战略决策。王莽盱衡全局,决心调整部署,变原来对赤眉、绿林两路作战为集中兵力于一路,将主力转用于南方,先击破绿林军的企图,并不愚昧,是适合当时情况的。

  日期:2016-12-24 21:47:54
  五月,王邑、王寻大军南下颍川与严尤、陈茂军会合后,继续向南推进,目标直指昆阳。刘秀率数千人由滍川进至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与由颍川南下的新莽军先头部队遭遇。他了解到敌我力量悬殊,遂主动撤回昆阳。

  当时绿林军主力正围攻宛城,昆阳守军仅八、九千人,由成国上公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领。面对四十比一的悬殊力量,昆阳城内“皆惶怖,忧念妻孥”,诸将都认为众寡悬殊,不易取胜,亦难以御敌,“欲散归诸城”(《后汉书·光武帝纪》),即避免决战,解散队伍,化整为零,回到根据地另图再举。刘秀针对诸将“欲散归诸城”的思想,坚决主张固守昆阳,待机破敌。他分析形势说:

  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后汉书·光武帝纪》】?
  应该承认,刘秀的这番分析是十分正确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团结一心,并力御敌,或许可以转危为安;相反,如果分散力量,只顾自己的妻子财物,而不知顾全大局,必将被强大的敌人消灭。
  在议而未决之际,负责侦查敌情的堠骑来报,王邑大军的前锋已逼近昆阳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尾。更始诸将面面相觑,深感问题严重,但又拿不出一个好办法,只好请来刘秀再度谋划。于是刘秀“复为图画成败”: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待援,刘秀本人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趁夜色出城南,到郾城和定陵一带去调集援军。在“忧迫”不知计将安出的情况下,诸将皆曰“诺”,同意了刘秀的意见。

  日期:2016-12-30 20:01:59
  昆阳,在今河南叶县北昆水(今辉河)北岸,故名。这里是南阳东北出口上的军事要冲,是宛城东北的屏障,也是自宛城通达颍川郡及入伊洛必经的要点,遂成为绿林军与新莽军所必争之地。绿林军北进得昆阳,等于打开了西北通向洛阳,东向长驱黄、淮平原的门户;而新莽军若南下攻占昆阳,就等于掌握了通往与江汉流域毗邻的南阳盆地的锁钥。
  绿林军坚守昆阳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原因是:
  (一)绿林军处于外线作战的有利形势
  从当时整个形势来看,东有赤眉军在陈留一带威胁新莽;北有河北农民军铜马、青犊的声援;南有围攻宛城的绿林军主力的呼应;附近还有定陵、郾城可以调集的兵力,处在各地农民军相互配合,牵制新莽军兵力的有利形势下,绿林军是具有可守的条件的。如果放弃昆阳,会使全局陷于被动。
  (二)绿林军具备可守的主客观条件
  从主观条件来看,绿林军在云杜、沘水和淯阳连续击败新莽的荆州军之后,士气正旺,战斗力强,有战胜新莽军的信心和经验。况且昆阳城小而坚,利于固守。坚守昆阳可以稳定阵势,巩固内部。若放弃不守,会使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从而招致失败。
  王邑虽有四十二万大军,气势汹汹南下,但他的军队是临时凑集,貌似强大,实际上没有什么战斗力,士气低落。同绿林军相比,尽管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内部存在着尖锐矛盾,兵无斗志,这是绿林军能以少击众的客观条件。
  (三)坚守昆阳可以打破王莽的战略企图
  王莽集中四十二万大军南下,其战略意图在于消灭绿林军攻宛的主力,稳定荆州局势。绿林军坚守昆阳,就有力地牵制住新莽军的兵力,掩护进攻宛城的主力,打破王莽的战略意图,并保障主力攻取宛城。如果撤离昆阳,攻宛主力势必腹背受敌,使全局陷于不利。
  (四)坚守昆阳可以避免被新莽各个击破
  当时绿林军主力正在全力围攻宛城,而新莽大军突然南下,出现了一种前有重兵压境、后有坚城未下、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险恶境况。如放弃昆阳,就会演成刘秀所说的“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何况王邑的大军已迫近昆阳城下,绿林军“欲散归诸城”已为形势所不许。昆阳丢失,王邑势必以全力进攻围攻宛城的绿林军主力,绿林军腹背受敌,就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更谈不上歼灭敌人了。因此,刘秀的“集中兵力,并力御之”的积极防御的策略是十分正确的,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五)调集兵力内外夹击的决策符合当时情况
  当时绿林军主力攻宛未下,不能分兵相救。若闭城固守待援,城中兵乏粮缺,相持日久,必然坐以待毙。只有一面坚守昆阳,一面突围求援,调集兵力。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前者,就不能使敌人顿兵坚城,给刘秀以调集附近郡县兵力的时间;没有后者,就不能摧毁强敌,以解昆阳之围,获得全歼敌军的胜利。
  日期:2017-01-01 20:23:05
  新莽大军前锋十万进抵昆阳城下后,王邑恃强逞威,将昆阳团团包围。纳言大将军严尤不同意这样的部署,主张先打宛城。他向王邑建议道:“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指刘玄)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后汉书·光武帝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