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16节作者:
阳光明远 日期:2017-08-05 14:49:59
第三章|||第二节:中举乡试,阳明格竹(上)
王守仁在拜谒了大儒娄谅受点播自认为获取了成为圣人的方法之后,中间没有停留,带着新婚妻子诸氏一路赶到了老家浙江余姚。
父亲王华让自己赶回老家,果然是有原因的,本来自己新婚之后应当首先赶赴京城拜见高堂这才应该是礼仪所在。
王守仁到达了余姚不久,果然传来噩耗。
弘治三年,史载“龙山公以外艰归姚”,什么是“外艰”呢?“外艰”的意思就是“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也就是说在这一年,王守仁的爷爷竹轩公王天叙去世了!
竹轩公王天叙一生“雅歌豪吟,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风度翩翩、雅客骚人,在王守仁十九岁的这一年离开了人世。
王守仁最近两年忙着迎娶诸氏、练习书法、求取成圣之法,一直没有在京城待过,也就是说自己的爷爷离世的时候也没能见上自己的最后一面。
王天叙对自己的这个孙子王守仁真的是非常用心,给王守仁取名字、含饴弄孙、金山寺作诗,而且《年谱》记载“就塾师,先生豪迈不羁,龙山公常怀忧,惟竹轩公知之。”
父亲王华是一直担心王守仁,想要对王守仁进行价值观和心性的改造,爷褻hong王天叙却是经过了一系列事情之后,选择了相信王守仁,相信自己的这个孙子绝非常人,可以说是王守仁的知己好友,而且王天叙对王守仁的“豪迈不羁”也是持开明的态度,据说王守仁出游居庸三关,也是在王天叙的大力支持、王华的默许之下才有的。
王守仁没能见上自己爷爷最后一面,想起爷爷那慈祥的脸庞、在竹林之中吟诵的洒脱风姿、对自己的疼爱和大力支持,自己在父亲王华那里受了气之后自己的爷爷总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和精神依靠,王守仁此时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王华应该也是可以预见自己的父亲时日无多,所以早早的命令王守仁赶回余姚,之后王华也因为要回家乡“守孝”也赶回了浙江余姚。
这一年王守仁十九岁,王华也是想趁着自己守丧的这一段时间,时间相对清闲,把王守仁留在自己身边好好的进行教育,顺便也把家族之中的需要进行科举的“从弟冕、阶、宫及妹婿牧”召集起来,同王守仁一起接受教育,自己担任老师讲经解义,王华是状元出身,应对高考和公务员考试那都是相当的有自己的一套的,这五个人就跟着王华学习。
王守仁也是非常刻苦,白天跟着大家一起正常上课,晚上就搜集经史子集夜读,经常读到很晚的时间,就这样时日渐长,众人渐渐发现王守仁的文字功底一日千里,自己是怎么追赶都追赶不上了,便感慨说道:“彼已游心举业外矣,吾何及也!”这句话是对王守仁不但掌握了科举的内容,而且对于科举内容的根本理解的高层次的一个感慨。
其实,王守仁的这一个学习方法很好,别人死记硬背、他探究内在机理;别人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哲教材,他就读原版的《资本论》;别人在那里费劲心力的研究抛物线的各种模型、各种考试试题,他在那里先研究抛物线的定义、找到抛物线的根本;这在对原理理论的理解上自然比别人高出一个层次。
在王守仁这一段学习生活中,还是有一段小插曲的,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也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王守仁此时的性格。
话说王守仁的“豪迈不羁”不仅让自己的父亲感到头疼,在自己家族的人那里更是大名鼎鼎,王守仁在集体生活中,“故和易善谑”,虽然王守仁表面装作和善,但是经常在言语行为当中戏弄嘲讽大家,大家心里面对此颇有微词,但是也都是敢怒不敢言,谁让他父亲王华地位超然、而王守仁又是自己的晚辈呢?
因为这个原因大家见到他都是绕着走的!
突然有一天王守仁觉察到了不对劲儿,大家怎么都不跟我玩呢?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你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孤立我啊。王守仁仔细的思考着原因,终于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一天,课业结束之后,王守仁把其它四个人叫了过来,对着自己的叔叔们和小姨夫正襟危坐,把自己昨天晚上写的一封长长的公开道歉信大声的念了出来。
这四个人虽然觉得王守仁的道歉信检讨深刻、态度端正,但是结合着王守仁以前的所作所为,众人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这个“豪迈不羁”的晚辈能够说改就改。
王守仁念罢,看看大家反映冷淡,自己也是一阵尴尬,收起了刚才的正襟危坐,马上转变方式,谦恭严肃的说道:“我以前太放纵自己了,今天真的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改变!”
王守仁的这几个叔叔和姨夫,还是不太相信,但是算啦,就是时间来检验你今天说的话吧,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众人发现王守仁果然是改变了很多,大家才对他“亦渐敛容”。
可见王守仁这一段时间在家乡余姚这个安静的地方读圣贤书,不仅仅文字功底大进,在心性的改变上也是不小,父亲王华想到此终于应该有所安慰了。
而王守仁的文字功底也马上显现了出来。
弘治五年壬子,王守仁二十一岁,举浙江乡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为每三年各府、州、县考选其俊秀诸生,认为有应乡试资格的,送之于省,称为“郡试”,又称“小考”;第二步在各省会举行,叫做“乡试”,中式者为“举人”;第三步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称为“会试”;第四步会试中试者,天子亲自在朝廷策试,称“廷试”,亦称“殿试”。殿试取中者叫做“进士”。
殿试分一、二、三甲发榜以为名第之次:第一甲仅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二十一岁的王守仁通过了浙江省的乡试,正式成为了一名举人。这一年同王守仁共同中举的还有孙燧(忠烈)、胡世宁(尚书),这三个人在以后平定“宸濠之变”的过程中都发挥的巨大的作用,“胡发其奸,孙死其难,王平之”,这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为大家详细说明,而关于这一段巧合,也有一段佳话。
王守仁在中举的那一年有一天夜里梦见了两个巨人,两个人都穿着绯绿色的衣服,一个立在东面,一个立在西面,王守仁在梦里面见到了这两个巨人,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自己也变成了跟这两个巨人一样高大的巨人,三人对立,王守仁在梦里对这个情景有感而发:“三人好作事”。
不想一语成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