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18节作者:
阳光明远 这个问题问的好!关于这个问题,“程朱理学”的另一位伟大导师程颐(也就是朱熹师傅的师傅)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停地“格”,用心地“格”,全神贯注地“格”,无时无刻地“格”,是肯定会“豁然贯通”的。
这可是在明目张胆的“耍流氓”啊!
综上所述,大家可知“悟道”并且“得道”是一条艰难无比的道路,它有起点,却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它神秘、诡异,又深不可测,它比那些帝王将相之路更加艰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败,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日期:2017-08-06 21:55:09
第二章|||第二节:中举乡试,阳明格竹(下)
王守仁立志在成为圣人这一条比成为帝王将相还要艰辛的道路上走下去,受娄谅的启发,再加上自己这几年读圣贤书颇有成效(考中了举人),对“圣人”朱熹的理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信不疑(事实也证明这个人生阶段是王守仁最相信朱熹的阶段)。
欲“致理”必先“格物”,“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此刻的王守仁笃信朱熹“格物致知”学说,说干就干,自己家中后花园的竹林乃是爷褻hong王天叙亲手所种,一直都是自己的精神乐园,既然“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那这竹子必然也包含“天地真理”,既然要“格物”,那就先拿这些竹子练练手吧。
就这样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永远记录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阳明格竹。竹轩公王天叙当年种下的这片竹林,永远的青史留名了。
自己格还不行,王守仁拉上了自己姓钱的一个朋友,一起去格。
有一天,王华突然发现,王守仁从书房失踪了,他怕出事,连忙派人去找,结果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和小钱两个人正待在自家的后花园里,对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竹林静坐发呆,一动也不动。
王华走上前去,奇怪地问道:
“你们在干什么呢?”
王守仁还是动也不动,依然深情地注视着那些竹子,也没有看父亲王华一眼,只是淡淡的轻声说道:
“不要吵,我们在参悟圣人之道。”
王华被气得不行,也没有再多说话,拂袖而去!
现在在王守仁的天地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这些竹子:
“眼前这根竹子,碗口粗细,枝叶扶疏,最高处直接天际。用处嘛,竹子质地坚韧,竹竿修长,天生是做建筑的好材料,可以盖房子、搭窝棚;截成小断可以做筷子,做竹筒;艺术方面嘛,竹子姿态优美,有气有节,可以入画,可以入诗。竹子的种类繁多,眼前这种竹子人们都叫它毛竹,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暂且还不清楚。竹笋可食用,营养价值丰富。竹叶可要入药,可做成鲜竹沥治疗咳嗽。还有嘛…”
“格”竹子实在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怀着成为圣贤的热诚和疑惑,王守仁和小钱在竹子面前守了几天几夜,不顾风吹雨淋,不吃不喝,四目圆瞪,望穿秋水,呆呆地看着这个有“理”的玩意儿。
王守仁虽然身体比较弱,但是相比于小钱应该还是好一些。在第三天的时候,小钱用脑过度导致筋疲力尽,自己的这个好友便借口“劳神成疾”不再过来格竹子了,王守仁很不厚道的说笑小钱“精力不足”,自己精力旺盛,“某自去格”,依然在执着的坚持着。
就这样王守仁这样全神贯注的格了七天七夜。
小钱的“劳神成疾”不知道是不是借口,但是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们的王圣人是真的生病了,“劳思致疾”,而且还感冒了!
那究竟有没有“格”出来什么“理”呢?不好意思,还真没有!风水轮流转,这下是轮到小钱说笑王守仁的时候了。
“还嘲笑我精力不足,你这不是明显的以五十步笑百步嘛!”
王守仁自知理亏,不该嘲笑小钱同学,再加上自己是真的没有“格”出什么名堂来,就只好找了个“圣贤有分”的借口。
“圣贤有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做圣贤也是要分人的,朱熹能够做圣贤,看来我还差的远!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也就是说,现在的王守仁已经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成为圣人了,因为他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朱熹说的话是不是正确了!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为了成为圣贤,王守仁再一次的做出了人生第二次的慎重实践—“格竹”。
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王守仁没有格出竹子之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王守仁病倒了,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用我们应该怎样来看“阳明格竹”这一件事情呢?
其实“阳明格竹”看似荒诞、却一点儿也不荒诞,王守仁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这没毛病啊!
只是结果果真如孔子说,“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可是想要达到“先知”的那些儒释道的大师们都是这么静坐悟道的呀。
圣人之道难得就这样难求吗?
现在的王守仁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疑惑以及对于自己成为圣人的怀疑和迷茫。
但是现在的王华可不管你王守仁现在心里面在想什么,在经过王守仁后花园“格竹”的再一次重大打击之后,王华虽然对王守仁“立志成为圣贤”的价值观忍无可忍,但是也是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对王守仁进行价值观的改造了。
在王守仁生病之际,王华向王守仁下达了最后通牒,你想做圣贤这件事情我不管了,你想研究什么我也不管了,但你必须考中进士,此后的事情任你去做。
王华也是没办法,自己毕竟是状元,如果儿子连进士都不是,也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王守仁这个时候正处在失去人生方向的重大节骨眼儿上,必须及时树立“一个亿”(参见王健林经典语录)的人生小目标,所以就答应了父亲王华,承诺自己必定考中进士,不给父亲丢脸。
“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从此他重新捡起了四书五经,开始备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