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远——千古“心”圣王阳明》
第19节作者:
阳光明远 日期:2017-08-07 21:24:12
第二章|||第三节:两度落榜,圣贤有分
在王守仁二十一岁举浙江乡试之后不久,父亲王华也守丧期满需要回朝廷复命,之后全家又离开了家乡余姚,回到了帝都。
王守仁从十七岁离开帝都迎娶诸氏,到二十一岁中举乡试,中间离开京师已经五年时间了,这期间爷褻hong王天叙离世自己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次再回京师,可以说是“物是人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感慨一番之后,王守仁不忘答应父亲的事情,每天研读四书五经,全力备考,争取考中进士。
弘治六年春天,王守仁二十二岁,携中举乡试的余威参加朝廷会试,准备乘胜直追,一举中第。
然而,事实证明上苍是不会那么轻易就“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博学多才的王守仁很不幸的落榜了。
不过这一次会试落榜对王守仁的打击并不大,毕竟进士也不是那么容易考取的,自己的父亲王华虽然是状元出身,但是父亲王华高中状元的那一年都已经三十五岁了(王华出生于1446年,中状元是在1481年),而自己现在刚刚二十二岁,来日方长,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虽然不一定能够成为状元,但是肯定会比父亲王华考中进士的年纪要小(状元、榜眼、探花,也是赐进士及第)。想到这一点,王守仁也没太把这一次的落榜当回事儿。
话说王华也在官场混了好多年了,肯定有不少官场上的好友,这些同僚好友也都知道王华有这样一个“豪迈不羁”、“少年孟浪”的儿子,这次知道王守仁落榜,为了维护朋友之间的情谊,也为了安慰王守仁同学,众人都来到了王华家里表示亲切慰问。
王华的面子也是够大,这一群慰问的人当中就有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这李东阳是何许人也?
李东阳(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看到了没有,李东阳从小“天资英迈,读书一目数十行下,辄成诵不忘”,八岁就被以“神童”的称谓入学顺天府,十五岁中举,十七岁中进士,而且还是全国第四名。
这李东阳在高考上的惊人表现让人叹为观止,曾经创下的各项纪录时至今日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王华这家伙虽然是状元,但是在李东阳面前那也是黯然失色,三十五岁的全国第一跟十七岁的全国第四,那是高下立判。
这李东阳呢看着落榜后的王守仁,然后再想一想自己曾经创下的惊人纪录,为了表示安慰便开玩笑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
其实李东阳这么说,一是为了帮助受挫的王守仁找回信心,二是承认王守仁呢确实是有才的,三呢是给王华面子,毕竟王华是状元,虎父无犬子嘛。
众人听李东阳这样说也没有当真,只当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们的王守仁同学这个时候那曾经让自己的父亲王华最为忧愁的“豪迈不羁”的性情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王守仁也不多想,一则此次落榜自己根本就没当回事儿,二则李东阳的那一番话正中自己下怀,只见王守仁提笔就写,文思若泉涌、倚马可待,众人纷纷惊愕之余拿来一看,但见此“状元赋”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博大倡达,纷纷叹服,连呼“天才!天才!”。
但是这一下把场上父亲状元王华和十七岁全国第四的天才中的天才李东阳的尴尬症弄的都犯了!
神州大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有明争暗斗,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守仁一时兴起,忘记了这“做人应该低调”的真理,“初生牛犊不怕虎”,稍一鼓动,登时志得意满,悬笔立就。
看来此时二十二岁的王守仁还是太年轻啊!
这不,一场下来就有人不服气了(当然不会是李东阳,估计是李东阳的粉丝),亲切慰问的活动结束以后,暗地里嚼舌头:“此子取上第,目中无我辈矣”。
意思也就是说如果王守仁中第名次靠前,肯定不会把我们这些人给放在眼里,看来大家还真的是被这一首“状元赋”很认可,同时也认可了王守仁的才华,向着王守仁肯定会中第,只是名次的高低问题。
到弘治九年(1496)丙辰会试,王守仁二十五岁,“果为忌者所抑”,但是最终结果,还是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王守仁这一次又没有中第,名落孙山,连一个名次也没有取得。
王守仁两次参加会试,都落了榜,可谓铩羽而归。
王守仁此刻面对落第的现实,家学渊源、远大理想,各种因素纠结到一起,完全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王守仁自己很沮丧,自己想当圣贤,却连会试都考不过。
父亲王华此刻也是比较担心自己的这个儿子,不知道王守仁经此打击会想出和做出什么事情来。
一般人,经过落第的打击之后应该此刻会有一些著名诗文流传于世。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可惜王守仁不是一般人,他经过痛苦的思索,终于有所感悟,也有一句著名的话而非诗词流传后世。
为了向父亲说明情况和表明态度,王守仁又一次去找父亲王华谈话。
“我错了。”
听到这句话,王华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一半,欣慰地笑了:
“不就是没有考中嘛,以你的天分,落榜之事无须挂怀,今后用功读书,下次必定高中。”
安慰的话说完后,王华高兴地看着自己的好儿子,按照通常逻辑,王守仁应该谢礼,然后去书房头悬梁、锥刺股,可是意外的一幕又一次出现了。
王守仁不但没有走,反而向父亲鞠了一躬说道: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
用大白话说就是“父亲大人误会了,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世人因为考试不中而感到羞耻,我因为考不中而灰心丧气而羞耻。落榜之事本来无关紧要,而我却为之辗转反侧,忧心忡忡,为此无关紧要之事烦恼不已,实在是大错。”
父亲王华一听,这么拗口的逻辑关系感觉好复杂啊,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不过大致意思王华是听明白了,也就是说王守仁以后决定振作了,想到此,王华还是非常开心的。
而后面王守仁的所作所为也确实没有让王华失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