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呼唤——全面解析神话、传说与历史的一种尝试(草稿帖)》
第9节作者:
执着的尘埃 上面这两幅图片中的女神小雕像,均不是后世那种高贵典雅的女神形象,她们并不像真实的人体,而是往往将身体中的某一个部分(如本图中的腹部)抽象或是极度夸大,这些变形往往集中于女神的腹部、丨乳丨房或是外生*器。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 ,考古发掘早已正名,新石器时代的工匠其实已经掌握了按比例雕刻人体或动物的能力,技术精湛的他们可以按照需要精雕细刻出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因此,上图中所表现的那种粗糙的局部夸大,绝非先民能力所限,而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有意为之。
新石器时代,仍旧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劳动极其艰苦的时代。使用当时简陋工具的雕刻者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塑造出一个雕像。因此,很难想象他们会仅仅处于装饰作用而创造这些形象。笔者认为,上古工匠们从一开始就不是“自由艺术家”,他们雕刻的目的只有一个:原始的宗教目的——或者不如说是巫术目的——这也正是整个史前时代乃至历史时代早期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可以推断,上古时代的工匠都是从属于祭司集团的,或者本身就是祭司功能的一个延伸,比如著名的古代工匠造父、皋陶均为氏族名祖,而《周礼. 考工记》也有言:“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笔者认为,这里所谓的“圣人”即是上古部落中的祭司阶层,“百工”的最早始祖,应该都出自祭司阶层,也就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而后来《周礼》中所谓的“工商食官”其实也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因为在部落社会里,祭司集团是唯一脱离日常生产的阶层,他们是最早的“官”,工匠和商贾最早都是为了宗教巫术的目的服务于祭司集团的。
理解了上古工匠的来历,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当时匠人所做的雕刻,其实是蕴含着深刻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的,并且是可以用来表达十分抽象的思维模式的:这些思考最终总是围绕着“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等世界与生命的诞生,以及生命循环往复等一系列的终极问题所展开的。这才是这些看似古朴粗陋的原始雕像的产生背景。
日期:2016-08-14 14:36:28
正文第十: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那个可以让人无限遐想的母系社会时代告别了我们。在很多向往乌托邦的学者眼中,那是逝去的年代是一个“和平温馨的社会形态,没有部落间的相互攻击,部落居住地一般是比较开阔的地方,拥有良好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可以去狩猎。各个部落间叶没有修建防御性建筑,更没有攻击别人的矛、戟、短剑一类的武器。”——引自王倩《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
也许随着两性间关系的日益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田园般的社会形态最终会出现在我们的未来,谁知道呢?
但是我们现在的研究依旧要回到现实的情况中来。
以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可见的母系社会的残留影响,主要存留于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少数民族中残留的“走婚”制等(这种制度在现代社会冲击下其实也已基本消失,很多是为了吸引游客的目的表演给我们看的,这个以后再谈),另一个就是依旧存在的少数女神崇拜残余。
中国土生土长的女神崇拜,主要有三位大女神:女娲、西王母、妈祖。
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应该是女娲,因为她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中国人的创始大女神。因此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将首先围绕着女娲展开。
日期:2016-08-14 14:44:41
正文第十补:
还是先来看几段记载: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人十,名曰女娲之肠(或作‘女娲之腹’),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以上三段文字,均记载了一个传说中的女性始祖——女娲氏。
如果对中国史籍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虽然史家们记录了那么华夏始祖,如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太昊、少昊、尧、舜、禹、伯益………………,但是其他所有的始祖均为男性,唯有女娲被视作华夏的女性始祖,而且其对于华夏子民的意义,丝毫不亚于伏羲、黄帝这样最高男性始祖。甚至在历经了几千年的男尊女卑之后,女娲娘娘的地位依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在民间信仰中,女娲的重要性甚至要远超黄帝。
当然,对于上述文献中那些神乎其神的记载,有些人将其视为迷信与虚妄,有些人人则认为那是对于远古时代社会状态的想象式描摹,而更多的人恐怕仅仅是将其视作为神话。
是的,就是神话。
也许在很多朋友心中,所谓“神话”不过就是小朋友睡前听的故事,骗骗小孩子的玩意儿。真的是这样么?
前面笔者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神话学”的概念和意义。作为本帖的研究核心,神话学顾名思义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那么:什么是神话?
神话就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它解释宇宙、人类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引自《神话与神话学》杨利慧 著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上面那几句关于神话的定义,是著名民俗学和人类学研究者杨利慧女士给出的,出自她的《神话与神话学》一书,该书曾贝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因此,上文中所给出的定义,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准概念”。
好了,有了神话的定义,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与女娲相关的神话传说。
前面引述过的三段文字中,《山海经.大荒西经》与《楚辞.天问》中的记载都太过简单,没有具体的内容可供判断。所以,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淮南子.览冥训》中的记载,这也是关于女娲神话中最为著名的一段文献资料: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大概翻译一下:
在那遥远的古代,支撑着天空四极的柱子崩塌了,天下九州开裂塌陷,大地无法承载万物;蔓延的大火熊熊燃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泛滥成灾而无法停止。凶猛的野兽吞食百姓的生命,凶猛的大鸟攫取老弱人口。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的石头,补上了天空的漏洞;她又斩断了大鳌的四足来作为撑天巨柱重新支撑天空的四极,杀死了作怪的黑龙,用积聚芦灰的方法拉止住洪水。这样,苍天被补好了,四极被重新立正了;洪水止息,九州平复;怪物被杀死,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